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漢族,隴西成紀人,祖籍趙郡隆慶(今邢臺市隆堯縣),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即位為帝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有個成語叫“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說他的,他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壹。唐太宗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李隆基, 即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公元685-762年),因為謚號突出壹個“明”字,又稱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他開創了唐朝的鼎盛時期,但從他開始唐朝也走上了下坡路,即從安史之亂開始,唐朝逐漸衰落下去。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1227),成吉思汗(Chinggis Khan),廟號元太祖,孛兒只斤氏,名鐵木真,蒙古族。世界歷史上最偉大和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206年,被推舉為蒙古帝國的大汗,統壹蒙古各部。在位期間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西亞、中歐的黑海海濱。
大清聖祖仁皇帝,名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通稱康熙皇帝,為中國歷史上的成功帝王之壹。出生年月:1654年 卒年:1722年 康熙
滿清入關後的清朝第二位皇帝即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1661—1722)代指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 俗稱清聖祖為康熙皇帝、康熙帝。因為明清之帝王時多只有壹個年號,因而往往以年號代稱帝王。 清聖康熙畫像圖片(9張)祖康熙,名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順治十壹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壹年十壹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稱謂來自其年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順治十壹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佟妃之子。康熙六十壹年十壹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 康熙繼位時只有八歲,是順治的第三子。順治接受湯若望的意見因其出過天花最有可能不夭折而把他選為繼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儀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後孝莊文皇後的幫助下,在康熙八年贏得了與顧命大臣鰲拜的鬥爭,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乾隆帝即清高宗純皇帝(1711年9月25日子時—1799年2月7日),姓愛新覺羅,諱弘歷,是雍正帝第四子。屬兔,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卒於嘉慶四年正月初三,終年88歲,葬於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乾隆於雍正十三年即位,為清代入關後的第四任皇帝。乾隆帝姓名為愛新覺羅·弘歷,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生母為四皇子胤禛側福晉鈕鈷祿氏。即位前乾隆畫像(13張)為寶親王。雍正帝登基後就將其秘密立為皇太子,立儲詔書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這也成為以後清朝的定制。雍正帝駕崩後弘歷繼位,是為乾隆帝。乾隆天生聰慧,文治武功都有較大成就,這也使得他非常自負,他晚年自稱“十全老人”,誇耀自己的武功,但是事實上當時的清王朝已經江河日下,國內潛伏著的各種危機,隨時可能爆發;而國際上,中國與西方的差距拉大,中國已經不再是什麽“天朝”,而是盲目自大的井底之蛙。 乾隆六十年禪位於皇十五子颙琰,自己成為太上皇。其在位六十年,作為太上皇又訓政三年,所以乾隆帝是中國歷史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僅次於祖父康熙,而實際執政時間是最長的皇帝,達到六十三年,他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駕崩時年為八十八周歲。乾隆死後的廟號為“清高宗”,謚號“純皇帝”,史稱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壹,是他把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也是他親手將它拖向衰落,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歷史進程的重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