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雞嚇猴。
殺雞嚇猴,漢語成語,拼音是shā jī xià hóu,意思是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壹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壹章:“猜到皇上有殺雞嚇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沒有做聲。”
殺雞嚇猴造句:
1、他剛才的做法純粹是殺雞嚇猴,做給我們看的。
2、為了茍延殘喘,敵師長殺雞嚇猴,槍斃了幾個逃兵,結果仍挽救不了滅亡的命運。
3、我其實並不想殺雞嚇猴,但對個別不良現象加以批評而引以為誡起的重視卻是必要的。
成語故事有個耍猴戲的,新買了壹只受過訓練的猴子。這猴子可機靈了,他壹聽到鼓聲就會跳舞,壹聽到鑼聲就會翻斤鬥,可是就不聽新主人的指揮。耍猴戲的使勁打鼓,使勁敲鑼,猴子眨眨眼睛,壹動也不動,只做沒聽見。耍猴戲的想了個法子,他抓了壹只公雞來,對著公雞又打鼓,又敲鑼。
公雞怎麽會演戲呢,它聽到鼓聲鑼聲早嚇呆了,蹲在地上動也不敢動。耍猴戲的拿起壹把刀,壹刀把公雞宰了。這壹下可把猴子嚇壞了。耍猴戲的壹打鼓,它就連忙跳舞,壹敲鑼,他就連忙翻斤鬥,壹點兒也不敢含糊。“殺雞嚇猴”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懲罰壹個不相幹的人,來威脅另壹個人,可以說是“殺雞嚇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