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徭役是什麽意思?

徭役是什麽意思?

徭役:中國古代統治者強迫平民從事的無償勞動,包括力役 、雜役、軍役等。

拼音:yáo yì

出處:《禮記·王制》中有關於周代征發徭役的規定。《孟子》則有“力役之征”的記載。秦漢有更卒、正卒、戍卒等役,以後歷代徭役名目繁多,辦法嚴苛,殘酷壓榨貧民百姓。

擴展資料

同義詞:

1、勞役:解釋為指統治者強迫人民出勞力當差服役。

拼音:láo yì

出處:柳青《創業史》第壹部第十八章:“養好了傷,服滿三八二十四天勞役, 王二從縣城回到 王家堡子了。

2、苦役:古代為懲罰有罪之人剝奪其人身自由並將其遣送到指定地點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

拼音:kǔyì

出處:高雲覽《小城春秋》第壹章:“最初壹年,他逃跑了兩次,都被抓了回去,壹場毒打之後,照樣被迫從事無休止的苦役。”

3、雜役::指正役之外的繁多徭役;各種差使。

拼音:zá yì

出處:巴金 《<神·鬼·人>·人》:“整個宿舍裏沒有壹點聲音,似乎連雜役也睡熟了。”

百度百科—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