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成三說
樂(yue)清舊名為樂(yue)成。樂成得名的由來,舊有三說:壹為 “王子晉吹蕭”說;壹為“樂正造士”說;壹為“雲門奏樂”說。
1. 持“王子晉吹簫”說者,有宋僧信南等。信南於宋景祐三年 (1036)詣京,仁宗訪以鄉裏,對曰: “臣僧乃王子晉吹簫之地,張文 君人竹之鄉。”仁宗曰:“是必溫之樂成僧也。”宋人王十朋說:“樂清為子晉之江山”,又說:“子晉遺跡在樂清有二”,樂成是其壹。宋人趙崇暉也說: “王子晉之吹簫,張文君之煉丹,皆此地也。”明永樂《樂清縣誌》在“仙釋門”中寫到“周靈王子”名晉,世傳來遊邑西山上,吹簫於山頂,沐簫於山泉”等語。隆慶間候壹元修纂的《樂清縣誌》也說:“樂清,蓋以王子晉吹簫名也。”此後林允楫纂的清康熙《樂清縣誌》和林啟亨的《新誌後議》皆循其說。
2.持“樂正造士”說者為清道光《樂清縣誌》的纂修人鮑作雨,他說:“邑取古者大樂正造士,七年小成,九年大成,故謂之司成,樂成之義,殆取諸此歟?”這既是後起之說,又是孤證,不足取。
3.持“雲門奏樂”說者,乃宋人劉黻。劉在(雲門福地記)中推想“福地以雲門名,樂成之得名仿此歟?”這是不肯定的話,又無充足證據,更不可取。
三說分析
按各縣縣名之取,或以山川地理為名,或以歷史故事為名,或以名人為名,或以帝王年號為名,各有其地之特色。樂清僻在海疆,為什麽會產生王子晉的傳說,這與樂清的山川地理有密切關系。我國在秦漢時,神仙之說已在民間流行,漢人劉向編(列仙傳),有“王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間,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等語。此後文入學者對王子喬的“離俗輕舉,全性保真”,特別羨慕。如晉人何劭<遊仙)詩: “羨昔王子喬,友道發伊洛,,迢遞淩峻嶽,連翩禦飛鶴。”阮籍的<詠懷>詩也說: “焉見王子喬,乘雲翔鄧林。”孫綽的<天臺山賦>有 “王喬控鶴以沖天”之句。相傳江西廬山有鶴嶺,也是王喬控鶴之處。是知神仙傳聞,隨處都有。在晉代,北方遭五胡之亂,大家勢族及壹般士庶,紛紛渡江避難,其清淡虛玄之學影響東南,而郭璞、孫綽等人曾涉跡樂清,觀察山川地理,因此,地名如北閻的仙橋、仙溪、仙人坦等,樂成的簫臺,經當時人的觀察,認為很符合王子晉的吹蕭地,其言壹出,後人相沿流傳,故宋代大懦王十朋也沿其說,說子晉事跡在樂清有二:壹為仙橋,壹為簫臺。是知建縣之前,傳聞已廣,如五代 時白鶴寺高憎子儀在<白鶴寺記>中也說: “亭亭鶴影西瞻而似舞如飛;迢迢鹿跡東去而漸轉漸遠。”這裏明顯是寫王子晉和張文君二人之事。文君樂之高士,後入亦稱他仙去。這些都是建縣前之人物活動。可惜隋唐兩代文獻無存,使後人發生爭論。
筆者個人臆斷,縣名為王子晉吹簫之說,流傳已久,應遵循明隆慶《樂清縣誌》和清康熙《樂清縣誌》所說,以王子晉吹簫為樂清縣名由來,是合乎歷史傳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