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每個幹支為壹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周而復始,循環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壹甲子或壹花甲子。稱為幹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然後依次與天幹組合;由第壹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壹個幹支的周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固定不變,每天十二個時辰。?
擴展資料
壹、古代時間的六十個幹年
甲子、乙醜、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醜、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醜、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醜、任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 、壬子、癸醜
甲寅、乙卯、丙辰、丁己、戊午、己未 、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二、計時方法(記時方法)
是因應安排工作、生活的需要而衍生出來的。記時方法包括日期規劃和時間規劃。日期規劃,就是編制行事歷明確日期;時間規劃,就是明確日內時間的描述方法。
明確日內時間的描述方法,是編制行事歷的基石;同時編織行事歷的方式,同樣反作用於時間的規劃。本詞條主要討論時間規劃。
歷史上,中國古人的記時方法,主要有十六時辰制、十時辰制、百刻制、十二時辰制、以及隨佛教傳入的六十點法等。這裏說的“時辰”,指的是時段。
百度百科——古代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