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出自哪裏如下:
句子的意思是壽命和天地壹樣長,光華如同日月壹樣。
出處:春秋戰國時期屈原的《涉江》。
原文節選:
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濟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
譯文:
登上昆侖山啊吃那玉的精英,我要與天地啊同壽,我要和日月啊同樣光明。
可悲啊,楚國沒人了解我,明早我就要渡過長江和湘水了。在鄂渚登岸,回頭遙望國都,對著秋冬的寒風嘆息。
擴展資料
此詩可分為五段。第壹段述說自己高尚理想和現實的矛盾,闡明這次涉江遠走的基本原因;第二段敘述壹路走來,途中的經歷和自己的感慨;第三段寫進入漵浦以後,獨處深山的情景;第四段從自己本身經歷聯系歷史上的壹些忠誠義士的遭遇,進壹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
第五段批判楚國政治黑暗,邪佞之人執掌權柄,而賢能之人卻遭到迫害。全詩寫景抒情有機結合,比喻象征運用嫻熟,體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水平。
這首詩壹個最突出的特點是詩中有壹大段記行文字。這段文字描繪了沅水流域的景物,成為中國最早的壹首卓越的紀行詩歌,對後世同類詩歌的創作發生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