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良書即益友,今明永如斯。”在我們在讀壹本中外經典名著時,會從中感受到與我們以往認知中不同的東西。當我們讀完壹本中外經典名著後,可能也會改變我們對事物以往的看法。那麽,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將它記錄下來也方便了我們以後隨時也可以翻看。那麽,在讀中外經典名著時妳體會最深的是哪壹本呢?妳可以讀壹下欄目我整理的中外名著讀後感,希望能幫助到妳,請收藏。
中外名著讀後感 篇1“如果我們在真實的世界裏缺乏挑戰的勇氣,和柯勒壹起在遠古荒野歷險和成長,妳終將會找到答案……”刻在書上的這段話讓我走進了《狼國故事》。
主人公柯勒是壹頭有勇氣的狼,它敢在巨齒虎嘴下裝死;敢於和狼群決鬥,爭奪不屬於它的肉;敢與雪崩比賽,獲得生存的機會。它的勇氣和不屈服都來自它不放棄的信念。它加入狼群後壹直遵守著規則,在困難和危險前面,不是選擇逃避而是面對。最終,它建立起自己的小團隊,幫助卡斯梅消滅了“入侵者”—雪狼。
在狼的世界,想要生存就只能遵循自然法則,它像是壹項長跑,比的是勇氣、不認輸和不認命的信念。雖然我們人類生存沒有狼那麽殘酷,但同樣需要柯勒的生存的勇氣和永不放棄的信念。著名的阿裏巴巴創辦者——馬雲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中學都失敗了,大學也是考了三年,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可他勇往直前,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成功創建了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阿裏巴巴!他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很多人都死在明天的晚上,故而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見到後天的太陽!”
柯勒、馬雲身上的勇氣和堅持,是我們所缺少的,更是我們所必需的。曾經的我在學習上面臨壹次次的挫敗,總是選擇逃避。面對學習更加漫不經心。直到“57”這分數刺痛了我。我才告訴自己,不能再自暴自棄了,定要全力以赴。我奮發向上:上課認真聽講,課後爭分奪秒復習,不遺漏任何壹個知識點,不放過任何壹個疑問,終於迎頭趕上。當掌聲響起的那壹刻,我心裏明白:沒有奇跡,只有努力的痕跡!
中外名著讀後感 篇2童年,是美好的。童年裏,讀書總是讓我們感到舒適無比。
在20xx年六、壹兒童節那天,同班同學劉海寧送我的壹本書還放在書櫃裏,名叫《八十天環遊地球》。書頁已經被頑皮的弟弟畫的不成樣子了。但文字還可以隱約看清楚。
翻開第壹頁,上方有畫的痕跡,但還可以隱約看出“祝:陳奕帆六壹節快樂。同學:劉海寧。”這壹句話。這也是我們友情的見證。
這是壹本探險小說。才看了幾頁,我就愛不釋手了。
小說的主人公叫維利亞。福克,他是壹位怪先生:性格孤僻、愛賭博,他還是壹個地地道道的英國人。他有壹個怪仆人——路路通。兩個怪人合起來,可謂是“怪上加怪”啊。
探險是由壹個賭博開始的。福克先生,他是壹個愛賭博的人,沒事就跟他的朋友們壹起在改良俱樂部壹塊賭博。那時候,福克他壹次輸了好多錢,他壹氣之下,說“如果我能在80天內環遊世界,那麽,這筆錢就壹筆勾銷!,妳們還要給我兩萬英鎊!”
就這麽樣,準備就緒之後,福克在全市的人民註視下,來到了火車站。
他帶著路路通先從英國倫敦來到蘇伊士,遇見了私家偵探費克斯。然後,從蘇伊士到了孟買,在這裏,他們看見了許多瘋狂的孟買教徒,要把艾伊達夫人放到火裏燒死。福克和路路通就下了艾伊達夫人,並帶她壹起走。然後,又從加爾各答至中國香港,遇見了許多在大煙館裏抽鴉片的中國人。又從香港來到日本橫濱,再從橫濱到舊金山,再從舊金山到紐約,最後從紐約至倫敦。合起來正好是福克先生算的那樣——80天,壹分鐘也不差!
路上,福克先生遇到了許多險惡的風浪,幾乎要把船只撕裂,還遇到了許多的危險,但是都勇敢的克服了下來,而且,福克先生也與艾伊達夫人結了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最後,書中也總結了他這壹次環遊世界的經歷,就壹句話——“維利亞。福克,這次他環遊世界,除了理想的幸福,其他什麽也沒有得到!”
我喜歡書中的壹句名言:只要堅持,就不怕沒有奇跡!沒錯,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難道,我們新壹代就不能創造自己的奇跡?如果,我們有了理想,就真的不能用執著來努力奮鬥,創造奇跡嗎?正如書中所說“難道人們真的不可能用更短的時間來環遊地球嗎?難道人們真的不可以克服重重困難,最終走向成功嗎?難道……”沒錯,如果我們有理想,我們壹定不能在路中的困難面前放棄,要努力去奮鬥,去克服,相信埋藏在妳心裏的那壹棵夢想的種子,壹定能在妳的堅持努力下,綻放出美麗的奇跡的鮮花!
等我有了兒子,我也壹定要把這本好書傳給他!
中外名著讀後感 篇3《格列佛遊記》講述的是英國船醫格列佛因海難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馬國等地的經歷。在小人國,萬物的長、寬、高僅有正常尺度的十二分之壹。人的身高只有15厘米。格列佛在那裏有如壹座大山,壹頓飯要吃好幾車食物,這就像童話中的人物壹樣,我們在那裏就像大孩子大人,有種成熟的感覺。
而在大人國,壹切恰好相反,居民身高18米,麥子也有十多米高,格列佛變成了壹個小小的寵物。格列佛隨心所欲的搬弄小人國裏的人和物,像是搬弄玩具,置身於大人國,卻如幼兒壹樣,提心吊膽,無能為力。具有天壤之別,而大孩子般的我們在那裏就會很小,像童話中的七個小矮人那樣的感覺。而格列佛到了飛島國和馬國以後,更是壹種怪誕景象。格列佛和馬國之間的對話成了對人類社會的無情鞭撻。妳給他給他多少錢他就給妳出多少力,顯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格列佛對英國士兵的解釋是:壹個受人雇傭,殺人不眨眼的人,他殺自己的同類越多越好,這些人是多麽的殘忍,讓我們覺得他們真是可恨。由以上看來,童話色彩只是這部小說的表面特征,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真正用意是對那些手段殘忍思想敗壞的人尖銳的諷刺。那些可惡的人認為,不管是用還是攢,錢都是越多越好,沒有滿足的時候……因此我們大多被迫過著悲慘的生活,為了拿到少許工資每天不得不勞動,讓少數人過闊綽的生活。
在我們的現實生存中也有這樣的事;有的人因官位高而貪得無厭自己過著神仙般的生存讓老百姓遭受痛苦,用權力來威迫另外的人。我想人要有人格,不可以貪得無厭,心要透明,甘美純甘心情願的為別人呈獻。
中外名著讀後感 篇4《巴黎聖母院》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壹統治時期的歷史真實,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為奸壓迫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鬥爭。 整部作品情節始終圍繞三個人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偽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醜陋、內心崇高的敲鐘人伽西莫多。 小說中的反叛者吉蔔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和面容醜陋的殘疾人伽西莫多是作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而人們在副主教弗羅洛和貴族軍人弗比斯身上看到的則是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欲。作者將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動豐富的戲劇性場面有機地連綴起來,使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小說浪漫主義色彩濃烈,且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它是運用浪漫主義對照原則的藝術範本。 書中描寫了壹個殘酷的社會,和在那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人物的狀態,麻木的弗比斯,最底層的老鼠洞裏的幾個隱修女,至於副主教弗羅洛和敲鐘人伽西莫多,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形象。弗羅洛表面上道貌岸然,過著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內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妒羨。自私、陰險、不擇手段。而伽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淩。在愛斯梅拉達那裏,他第壹次體驗到人性的溫暖,這個外表粗俗野蠻的怪人,從此便將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熱情寄托在愛斯梅拉達的身上,可以為她赴湯蹈火,可以為了她的幸福犧牲自己的壹切。
副主教和伽西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麽的熱烈,那麽的誠摯,可是,壹個是占有,壹個是奉獻,已占有為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悲劇永遠是悲劇,在悲劇中卻給我們這些讀者許多想象,卡西莫多抽泣著從心底發出壹聲呼號:“啊!我所愛過的壹切!”時心裏的那種矛盾、悔恨、自責都壹統表現出來。我猜:他的矛盾因為他輕松地把養父給“殺死了”,畢竟這是養父——恩父,但是為了他所愛的愛斯梅拉達,他只能情不自禁的做了這壹切;他的悔恨因為他認識並愛上了愛斯美拉達,至使他殺了救命之恩的養父;他的自責
中外名著讀後感 篇5中外名著讀後感900字他也是平凡的讀《老人與海》有感
聖地亞哥多少人壹聽到這個名字便肅然起敬,多少人忙不叠地贊美他的堅毅與勇敢,但真正讀完《老人與海》,我首先體會到的並不是老人高尚的精神,而是老人命運的坎坷。我甚至覺得這樣的結局對他而言是那樣的不公,他已經竭盡了全力,為什麽不讓他成功壹次呢?人們在心中不斷地歌誦他、美化他,仿佛他是聖人般遙不可及的形象。他的意誌,他的精神為眾人所銘記,但摘下了神聖的光環,又有多少人看透了那背後的、真正的聖地亞哥也許,他也是平凡的。
他的平凡在於他的孤獨。老人在海上捕魚,八十五個日子,有四十五天他是孤身壹人漂泊在海上,搖著他的小船,在那壹片蒼茫之河。他喜歡自言自語,偶爾也會和魚談談心,要不就是大聲嚷嚷幾句胡話。他看上去似乎總是心情不錯,甚至還有閑心去擔憂海鳥的生存。有人稱他是海明威塑造出的壹條硬漢,也許從壹定程度上是這樣,但老人可能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堅強,他表面上極力表現出的愉快與不在意,其實也是在掩蓋他內心的孤獨。他畢竟還是壹個普通人啊!他的身體在衰老著,於是他的內心更加渴望溫情,所以他是那樣珍惜與男孩兒壹起捕魚的回憶。他其實稱不上是硬漢,他只是壹個孤獨的老人罷了。
他的平凡在於他的堅持。究竟是什麽讓老人能夠堅持,真的是為了捍衛所謂人的靈魂的尊嚴嗎?我想,老人自己的想法,大概並沒有這麽高尚。他捕魚是為了謀生,捕不到魚就意味著會餓肚子,意味著無法生存,老人之所以不願放棄,也是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已而為之貧困已使他沒有退路。當然,他也可以選擇放棄,但那樣的壹條魚,對作為捕魚者的老人而言,是多麽大的誘惑啊,就好比名校之於高中生,年終獎之於小職員,目標越大,夢想越遠,越是奮不顧身地去爭取。所以老人願意堅持,甚至不惜生命地與群鯊搏鬥,因為沒有人能預知最終的結果,老人能做的,只是堅持和努力的過程,我們也是壹樣。
然而,老人最終還是敗了,他用八十四天的等待與壹天的搏鬥扛回了壹副空骨架和身心的疲憊。有人稱贊他是壹個失敗的英雄。從精神上,老人是不服輸的、堅持不懈的,那是值得敬佩的,但對老人而言,他可以說是敗得徹底生活仍然貧苦、溫飽仍成問題,就連身體與精神也疲勞到了極點。我想這個時候,也許他已經後悔了吧?
我從不反對人們去贊美聖地亞哥,他是值得贊美的,但我又不願聽到壹味的贊美,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體會他身為老人的孤獨、迫於生計的堅守和失敗給予他的痛苦和打擊。
因為,他也是平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