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主旨:諷喻像狼壹樣的惡人,不論怎樣狡詐,終歸要失敗的。或者認為這個故事告誡人們,對待像狼壹樣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協讓步,必須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才能取得勝利。
《狼》的主旨短文結尾可體現出來:“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譯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壹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擴展資料:
《狼》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壹層次(第1、2句),故事的開端,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寫屠戶“遇狼”。
第二層次(第3-10句),故事的發展,寫屠戶“懼狼”之後“禦狼”。
第三層次(第11-17句),故事的高潮,寫屠戶“殺狼”後對狼的奸詐有了深刻的認識。
第四層次(第2段),作者評論,揭示主題:狼無論怎樣貪婪、狡詐,在勇敢機智的人面前終究是要失敗的。
故事贊揚了屠夫敢於殺狼的勇氣和善於殺狼的智慧,揭露了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可恥的必然的下場。從而揭示壹個深刻的思想:對於狼壹樣兇惡的敵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退縮,必須堅決、靈活地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