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青廬”這個詞,從字面上看,這可能是某處山峰或者是壹處景觀,但實際上“青廬”在古代是壹種結婚時給新人居住的房子,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婚房。“青廬”二字,從漢朝壹直流傳到唐朝,那麽當時的古人為什麽會把婚房稱作是“青廬”呢?這其中有什麽寓意嗎?
《世說新語》中曾記載著壹段趣事,三國時期的袁紹和曹操是少時頑友,兩人性格相投經常做出壹些“偷雞摸狗”之事,有壹天兩人恰好碰到了壹對新人正在舉行儀式,而兩人見色起意便大喊道“這裏有采花賊賊,快抓賊”,隨後“青廬”中的人便匆匆出來尋找采花賊的去向。而這裏的青廬似乎也正是代指我們現在所說的婚房。因為根據傳統習俗,在結婚當日,婚禮舉行之前,婚房中會有很多親朋好友陪伴新娘等候新郎。
“青廬”最早的解釋是位於住宅西南方向的角落,這個地方被古人稱作是“吉地”,結婚的時候,新娘都要從此處邁上毯子最後再進入青廬。這與我們現在某些農村盛行的邁火盆等習俗十分相似,買完火盆拜完天地之後,新人便可進入婚房。而到了後來青廬的寓意就更加的豐富了,它不僅代表新人的婚房,也象征著結婚本身這件神聖的事,於是便有了青廬夜壹說,翻譯過來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洞房花燭夜。但是洞房這個詞早就已經出現,那這其中又有什麽寓意呢?
在唐朝之前,所謂的洞房其實與婚房沒有任何關系,而是直那些裝修豪華的宮殿,在《楚辭》和《長門賦》中就有“洞房”這壹詞匯的出現,而且都不是代指新婚之房。但是到了唐朝時期,眾多文人墨客相繼出現,很多詩篇中都有“洞房”二字,其中夾雜著壹些“不正經”的元素。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洞房二字被大部分人所熟知,其中很多負面的寓意都被剔除掉,慢慢的“洞房”也就轉變成我們現在所說的婚房。比如說那句老話“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其中的洞房就是在代指新婚之房。大家還知道婚房有什麽其他的代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