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詩人高適的《別董大》。
原詩: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譯文:
黃昏的落日使千裏浮雲變得暗黃;北風勁吹,大雪紛紛,雁兒南飛。不要擔心前方的路上沒有知己,普天之下還有誰不知道您呢?
擴展資料:
壹二兩句寫送別時的淒清景色。“黃雲”前著“千裏”二字,以見濃雲滿天密布;“曛”乃落日余輝,“白日”而曰“曛”,以見夕陽西下,天色昏暗。加之北風呼嘯,大雪紛飛,這就不僅巧妙地點出了送別的時間與節令,更主要是寫出了送別時天氣惡劣,渲染了傷別氣氛。
在這淒苦的環境中,征雁卻頂風冒雪奮力南飛,壹方面見出征雁之淒涼無依,同時又見出征雁為尋求樂土奮鬥不息的意誌,這樣寫景,景中含情,使舉目淒然中含生氣,令人失望中有希望,和後二句似斷實續。後兩句寫對友人的慰勉。
詩人與友人雖然同處困境,但他沒有絕望,更不希望友人灰心傷氣,因此揮筆寫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名句。寬慰中含勸勉,言別中寓激勵,寫得矯健超脫,風流瀟灑,壹改前兩句沈郁格調,使詩意產生了飛躍,形成了豪邁曠達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