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劉思齊聽從了毛澤東的勸說改嫁與空軍學院教員楊茂之結婚,後生有兩子兩女,其中長子叫楊小英,是為懷念前夫毛岸英起名的。子女們的具體情況沒有信息可查,不太了解。她和毛岸英結婚才壹年,毛岸英就因去朝鮮戰場做誌願軍犧牲了,而且結婚時劉思齊才20歲左右,還在讀書,因此,他們沒有生育子女。
劉思齊與毛岸英
劉思齊,又名劉松林,1930年3月2日出生於湖北,毛岸英的妻子,劉謙初烈士和張文秋的女兒。劉思齊的母親張文秋是毛澤東的革命戰友,1927年,毛澤東就和張文秋,說:如果妳生了女兒,我們就要“結親家”。
毛岸英、劉思齊
毛岸英,毛澤東的長子,比劉思齊大8歲左右,1949年10月15日與劉思齊結婚。朝鮮戰爭爆發後,毛岸英參加誌願軍,1950年11月25日不幸犧牲於朝鮮。1950年10月14日,第二天就是這對新婚夫婦結婚壹周年紀念日,毛岸英對妻子說:“我明天將要去壹個很遠的地方‘出差’。那裏通信不方便,如果妳沒有接到我的信,千萬不要著急,壹定會有消息的。”對劉思齊的追問,毛岸英則沒有回答,還對劉思齊提了三點要求:不管遇到什麽情況都要完成學業,先不著急工作;每星期都要去中南海看望爸爸(毛澤東);替他照顧好弟弟毛岸青。分別時毛岸英轉過身對劉思齊深深鞠了壹躬,還給了她壹個大大的擁抱。
毛岸英對劉思齊說的只是去執行任務。然而不到壹個月的時間,毛岸英就犧牲在了朝鮮戰場,身邊人的故意隱瞞,直到三年後,她才知道毛岸英當時出差去的地方是朝鮮,而岸英已經犧牲在了朝鮮戰場。
劉思齊全家福
毛岸英犧牲後,劉思齊在毛澤東的同意下去蘇聯留學。1955年9月至1957年9月,劉思齊在莫斯科大學數學系學習。1961年秋天,她被分配到解放軍工程兵某部從事翻譯工作,直至退休。
盡管劉思齊組建了新的家庭,四個子女繞膝,但她對毛岸英的思念和追憶,並未隨著時光漸漸淡去。2006年,已經年近八旬的劉思齊第四次到朝鮮,也是第壹次來到大榆洞——岸英當年犧牲的地方,她深深地跪了下去,她說道,“岸英,今天我帶孩子們來給妳掃墓,他們崇敬妳,思念妳。我老了,已經不是當年的思齊了,壹旦我因年邁或疾病不能來給妳掃墓,孩子們會代我來看妳,妳永遠都是他們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