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日本江戶時代文學上的“山寨”——以《雨月物語》為例

日本江戶時代文學上的“山寨”——以《雨月物語》為例

近日讀了日本江戶時代著名讀本小說家上田秋成的小說《雨月物語》,花了兩個多小時,還好,該書是壹個個類似於中國明朝馮夢龍的《警世恒言》的短篇小說集,而《雨月物語》這本書不少就照辦了中國明清的小說,只不過稍微把裏面的中國人名字改成日本人的名字,因此讀起來不太有生疏之感。

首先稍微介紹壹下作者其人吧。

作者上田秋成,是日本江戶時代壹個鼎有名小說家和文學家。幼時感染天花,幸得存活。人在經歷過這般生死關頭,竟然能存活下來,當時的上田秋成認為背後更加有壹種神秘莫測的力量在主宰人世間,於是他在以後的歲月中越加篤信神靈。

因為這場天花,他變的殘疾,手指的長度變短,因此有時候可在他的作品中看到自號位“剪枝畸人。”其青春期的時候和不良青年混在壹起,變得放蕩,而經過其養父的訓斥,他開始學習文學上的東西,這壹段時期,他學習了日本的文學形式,並且相當通曉漢學。這可以從他的代表作《雨月物語》和《春雨物語》中看出來。

雖然上田秋成在文學上很有成就,但是終其壹生,他多災多難,人生中的相當壹部分時光都在為求活著而奔波。

在其代表作《雨月物語》中,就可以看出作者比較深厚的漢學修養和中國文學,特別是明清小說對於上田秋成的影響,而從上田秋成的身上,就可以看出當時中國對於日本的影響有多麽大,而日本素有“山寨”精神,無論是《雨月物語》中對於中國小說的改寫,以及書中描述故事,大多引用中國的例子。例如,桓武天皇的兒子即位,有人勸他施行仁政,就引用中國商湯的例子,《史記》中記載”湯德至矣,及禽獸“的例子。

回到《雨月物語》的介紹。該書總***有九個短篇故事。

第壹個故事《白峰》,模仿的是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中的壹篇,由於筆者沒有通讀過三言,所以不好具體評判上田秋成模仿的是哪壹段。

第二個故事《菊花之約》模仿的是《喻世明言》中的《範雎卿雞黍生死交》,故事講述的是結拜兄弟之間之間至死守信的故事。

第三個故事《夜宿荒宅》改編自中國明代文言文小說《剪燈新話》中的壹則故事,講述的是壹個女人如何苦心等待丈夫,至死都要見丈夫壹面的故事。

第四個故事《夢應之鯉》,還是改變自馮夢龍的《醒世恒言》中的壹個作品。故事講述壹個高僧禪修時,夢到自己變成壹只鯉魚,結果差點被殺的故事。

第五個故事《佛法僧》,講的是壹個年輕人遇到豐臣秀吉的養子豐臣秀次鬼魂的故事,這則改編自《剪燈新話》。

第六個故事《吉備津之釜》,講的是壹個神社中的釜預言有壹對夫婦不幸福,結果他們不聽從仍要結合,最後造成壹則悲劇的故事。這個也是改編自《剪燈新話》。

第七個故事《蛇性之淫》,這壹個我看著就有點樂了,因為這個只要是中國人看了就比較熟悉,改變的是馮夢龍的《警世通言》其中壹則《白娘子永震雷峰塔》的故事,這則故事中那個日本和尚名字也叫”法海“,而最後白蛇的下場則是被法海裝入缽中,被埋於佛殿前。

第八個故事《青頭巾》,此話沒有什麽意思,不多講,該篇是改編自馮夢龍的。

第九個故事《貧富論》,筆者認為是《雨月物語》的精華所在,內容大概是壹個黃金塊成了精了,與壹個富人暢談金錢理論,這個成了精的黃金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然無言以對。裏面有壹句話:”在下只知道,誰惜我愛我,重我厚我,便趨近於誰。黃金的聚攏與人心善惡無關."

這本書對後來日本的影視劇制作提供了劇本吧。

其中根據此書改編而成的壹部電影,名字就叫《雨月物語》,是日本著名導演溝口健二的作品。曾經得了1953年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

而另外,如果筆者沒有記錯的話,還有壹部日劇《怪談百物語》中有壹則故事是改編自《吉備津之釜》的。

就像我讀的《雨月物語》中文翻譯者王新禧在序言中寫到的,雖然日本曾經的小說山寨了中國的明代小說,但裏面仍有作者上田秋成自己的思想,“通過《雨月物語》,我們知道了原來權謀的爭鋒、兄弟的道義、男女的愛欲、怨妒的執念。扶桑與中國壹般無二。”

另外,筆者學到了壹個知識,裏面稱呼中國經常使用的有這樣的字眼:“漢土、唐土、唐國”。這裏知道漢唐對中國對外影響和稱呼的影響。另外還有壹個日本對中國的稱呼:“震旦”。原為古代印度稱呼中國,後來日本也有人這樣稱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