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9日,壹個低壓區在楚克東部的西北太平洋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2W。下午1時,聯合臺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7月10日上午9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上午10時,聯合臺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下午3時,聯合臺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將其評級提升為“HIGH”。晚上10時,聯合臺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給予編號09W。
7月11日淩晨3時,該熱帶低氣壓組織轉好,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早上8時,聯合臺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7月12日淩晨2時,因雲帶再次變得松散,聯合臺風警報中心取消早前升格,並把稍前的強度下調為熱帶低氣壓。中午12時,該熱帶低氣壓於關島鶯歌沿海登陸。下午2時,中央氣象臺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時,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輕度臺風。下午3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威馬遜。晚上8時,聯合臺風警報中心將其再度升格為熱帶風暴。 2014年7月13日淩晨3時45分,威馬遜進入香港天文臺責任範圍,天文臺把威馬遜強度評級為熱帶風暴。晚上7時,威馬遜進入菲律賓負責範圍,因此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將其命名為Glenda。受副熱帶高壓脊影響,威馬遜以時速22至25公裏的速度西移,壹直有對流引發及消散,強度變化不大。
2014年7月14日,威馬遜向西南偏西移動,並因環境轉好,迅速而顯著地增強。早上8時45分,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上午9時45分,香港天文臺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上午11時,中央氣象臺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3時,聯合臺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壹級臺風。下午5時,中央氣象臺將其升格為臺風。晚上8時,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中度臺風。晚上9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臺風。晚上9時45分,香港天文臺亦將其升格為臺風。此時的威馬遜螺旋性大大變好,令對流得以集中並維持。 2014年7月15日,威馬遜延續其增強趨勢,並恢復西移路徑,登陸前更急劇增強。下午2時,中央氣象臺將其升格為強臺風。同時,聯合臺風警報中心將其直接升格為三級臺風。下午3時,威馬遜的細小風眼顯現。下午3時半,香港天文臺將其升格為強臺風。下午5時,威馬遜於菲律賓阿爾拜省拉普拉普登陸。下午6時半,威馬遜於菲律賓阿爾拜省塔瓦科再次登陸。晚上8時,聯合臺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四級臺風。
7月16日,威馬遜采取西北偏西移動路徑,移動速度維持在每小時22至25公裏,穿越菲律賓中部,並進入南海。午夜12時,威馬遜再次於菲律賓奎松省卡塔納萬登陸。聯合臺風警報中心在淩晨2時將其降格為三級臺風。早上8時,聯合臺風警報中心將其進壹步降格為二級臺風。同時,中央氣象臺將其降格為臺風。上午9時半,香港天文臺亦將其降格為臺風。下午2時,聯合臺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壹級臺風。因威馬遜的移動路徑與菲律賓群島的高山接近,導致部分對流無法越過,導致威馬遜的北面眼墻崩潰,出海時幾乎沒有對流覆蓋。 當日下午3時半,威馬遜以顛峰強度於中國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沿海短暫登陸,這標誌著威馬遜成為繼1973年14號臺風瑪琪後,41年以來登陸華南最強的熱帶氣旋(按中國中央氣象臺資料,並以登陸時強度計算;而按照香港天文臺資料,及同樣以登陸時強度計算,威馬遜則是繼1979年臺風荷貝後,35年以來登陸華南的最強風暴)。下午4時,聯合臺風警報中心評估威馬遜的中心風力為140節(每小時260公裏),是為五級臺風,並屬於該部門的“超級臺風”分級,亦是南海罕見的強度。
登陸廣東
威馬遜在不久後便進入海南和雷州半島之間的瓊州海峽。晚上7時半,威馬遜在廣東省徐聞縣龍塘鎮沿海登陸。登錄時中心最大風力17級(60m/s),打破臺風莎莉的記錄,成為登陸廣東最強臺風,結束了廣東無超強臺風登陸的歷史。由於達到強度頂峰後數小時內便兩度登陸,威馬遜的顛峰強度只能短暫維持;但已足夠重創海南、雷州半島壹帶。當晚較後時間,威馬遜轉趨減弱,以西北偏西的移動路徑,掠過雷州半島,移入北部灣。 2014年7月19日,威馬遜繼續向西北或西北偏西移動,穿越北部灣。淩晨2時,中央氣象局將其降格為中度臺風。淩晨2時45分,香港天文臺將其降格為強臺風。上午5時,中央氣象臺亦將其降格為強臺風。早上7時10分,威馬遜又於中國廣西防城港市光坡鎮沿海再次登陸,隨後受地形摩擦影響,開始急劇減弱。上午9時,中央氣象臺將其降格為臺風。上午11時,聯合臺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三級臺風,並發出最後警報。上午11時45分,香港天文臺將其降格為臺風。下午3時,中央氣象臺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香港天文臺在下午5時半亦把威馬遜降為強熱帶風暴。下午6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與此同時,中央氣象臺更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晚上8時,臺灣中央氣象局亦進壹步將其降格為輕度臺風。而日本氣象廳及香港天文臺亦有跟隨中國中央氣象臺,分別在晚上8時50分及晚上9時半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與上壹次降級分別只相隔2小時50分鐘及4小時;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則於晚上10時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2014年7月20日,威馬遜橫越廣西及越南北部,進入中國雲南,由於西南季風的水汽供應亦遭切斷,威馬遜進壹步減弱。中國中央氣象臺、香港天文臺、臺灣中央氣象局及日本氣象廳分別在淩晨4時正、早上6時45分、早上8時正及早上8時50分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而香港天文臺更在上午9時45分把威馬遜降為低壓區。日本氣象廳在2014年7月21日將其降格為低壓區,但威馬遜殘余低壓區還沒消散,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深入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