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家裏有客人來了而不知道接待照顧,這樣的人有可能有智障。
出自明代佚名的《增廣賢文·上集》,此書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
節選原文:
黃金無假,阿魏無真。
客來主不顧,應恐是癡人。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
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
譯文:
貴重的黃金難造假,阿魏之類的藥材卻很少有真貨。
家裏有客人來了而不知道接待照顧,這樣的人有可能有智障。
貧窮時,即使住在鬧市也是無人理睬,人富貴了,住在深山也有人登門認親。
誰的背後都會有人說,誰也都會在背後說別人。
有錢人說的話都是真理,會吸引大家認真去聽,沒錢人說的話,大家都不當回事兒。
擴展資料
《增廣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書名最早見之於明萬歷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歷年間。
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作者壹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
《增廣賢文》的內容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壹是談人及人際關系,二是談命運,三是談如何處世,四是表達對讀書的看法。
在《增廣賢文》描述的世界裏,人是虛偽的,人們為了壹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從而使世界布滿了陷阱和危機。文中有很多強調命運和報應的內容,認為人的壹切都是命運安排的,人應行善,才會有好的際遇。
其中有大量篇幅敘述如何待人接物,這部分內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對忍讓多有描述,認為忍讓是消除煩惱禍患的方法。在主張自我保護、謹慎忍讓的同時,也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這是做事的原則,文中也不乏勸人向善的。
《增廣賢文》強調了讀書的重要、孝義的可貴,這些觀點體現了正統的儒家精神。但也正是由於這種龐雜,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認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廣泛的代表性。
百度百科--增廣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