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會意字是什麽

會意字是什麽

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系合成壹個字,綜合表示這些構字成分合成的意義,這種造字法叫會意。用會意法造出的字是會意字。

會意字類型:

①異體會意字:用不同的字組成。如“武”,從戈從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腳,表示人拿著武器走,有征伐或顯示武力的意思。

②同體會意字:用相同的字組成。如“從”,表示兩人前後相隨、“比”,表示兩人接近並立。

會意是為了補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創造出來的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會意法具有明顯的優越性:第壹,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義;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強.《說文解字》收會意字1167個,比象形字、指事字多得多。直到現在人們還用會意的方法創造簡體漢字或方言字,例如“竈、塵、國、孬”等。會意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組合而的,組合的方式多種多樣,交叉錯綜,這就是會意的方法所以“高產”、會意字所以多於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原因。拿“人”和“木”說:“人”和“人”可以組合為“從、眾”等,“人”還可以和其他形體組合為“保、伐、戍、付、伍”等;“木”和“木”可以組合為“林、森”,“木”還可以和其他形體組合為“析、相、采、困”等。因為會意字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的會合,所以可以表示許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難以表示的意義。

下面是幾個會意字例:

(1)“莫”字。甲骨文“莫”字的寫法是:上下都是草,中間是個太陽,意思是太陽已落入草叢之中,天色已暮。是“草”和“日”兩個象形字的會意字。隸變以後簡化為“莫”。“莫”的本義是日落的時候,後又引申出“不”、“不要”、“沒有誰”、“沒有哪壹種東西”,以及表示揣測或反問等詞義,如:莫如、壹籌莫展、莫不、莫不是、莫惱、莫非、莫測、莫逆、莫若等詞。作為本義日落時候的“莫”,後又被新創的“暮”字所替代。

(2)“盥”字。盥洗、洗手的意思。甲骨文的寫法下部是只盆的形狀(皿),上部是只手的象形伸入盆內,表示在洗手,是“皿”和“手”兩個象形字組合而成的會意字。金文和小篆表示得更為明白,左右雙手在盆(皿)中洗,盆中還有水,是“皿”、“雙手”和“水”三個象形字組合而成的會意字。隸變以後,已不再象形,盆的形狀已寫成“皿”字。

3) "射”字。在篆書演變為楷書時就走了樣,“射”字右邊的“矢”變成了“寸”,本來“射”會意壹個人拿著壹支弓矢,意思就是要把弓矢“射”出去(弓矢肯定不能像刀劍等武器壹樣近距離攻擊目標)。本義:用弓發箭使中遠處目標。◎ 〔~幹〕古書上的壹種草,根可入藥。

◎ 〔仆~〕中國秦至宋代的官名,宋代以後廢。

◎ 〔無~〕a.中國古代音樂十二律之壹;b.中國春秋時景王所鑄鐘名。

疊羅漢式會意字

有些會意字是兩個或幾個同樣的字素重疊組成的。二字重疊的多是左右的並列結構,三字重疊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結構,看起來像體操活動中的疊羅漢。例如三個“人”組成“眾”;三個“火”組成“炎”;三個“木”組成“森”;三個“日”組成“晶”;三個“直”組成“矗”;三個“水”組成“渺”;三個“口”組成“品”等。

破體會意字

會意字由於字形的變化太大,現在已看不出它們的字源了。

例如婦女的婦字,為什麽在女旁加個歪山呢?雖然有相聲解釋說,這是婦女推翻五座大山得到解放的意思,但這文字遊戲,不是字源分析。正確的字源分析只能從繁體字“?”中才能看出。這個“?”字左邊的“女”旁指婦女,女旁的“帚”是掃帚,前後合在壹起的意思是婦女拿著掃帚在家裏勞動。“女、帚為? ”和“力、田為男”是符合當時的“女內男外”、“男耕女織”的社會情況的。

再比方說,東西南北的“東”字的字源,也只能從繁體字中才能分析出來。

這類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當多,人們叫作“破體字”。習慣於寫繁體字的人常因簡化字不易看出字源來非難漢字簡化,其實,這是壹種偏見。即使現在還使用繁體字,有多少人能分析出它們的字源呢!

會意字是合體字,會意的方法比象形、指事具有明顯的優越性。會意突破了象形和指事的某些局限。可是它本身的局限性也很大。首先,它所表示的意義是含混、不確定、不準確的。例如:“莫”是日在草中,表示“日暮”,怎麽就不可以理解為“日出東方”?“休”表示“人在樹旁休息”,怎麽就不可理解為“人在樹旁勞動”?第二,代詞和虛詞沒法合意,很多抽象意義也沒法會意。例如:代詞“我”、副詞“很”,怎麽會意?“

會意字是根據事物間的某種關系而組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文來示意的造字方法。會意字必須有兩個條件,壹是必須是合體的,二是必須由合體的幾個字組成新的意義。否則,不能看作會意字。

許慎說:“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 ,武信是也。”類指事類,誼同義, 同揮,指

猶言導向。他這八字的界說比較含混,大致是說,比拼代表某些事物的文,並合其義而成新義,而對這個新義的理解需要依據相關事物之間所存在的內在或外在關系作導向。會意造字法沖破了象形、指事的局限,擴大了造字的範圍。象形和指事造字多只能對單壹的、靜態的事物(包括人)而進行圖形示意。而世界上的壹切事物又不是孤立和絕對靜止的,它們在運動過程中彼此關聯,就形成了人世間和自然界的種種行為和現象。要為這種種行為和現象造字,象形和指事顯然不能勝任。於是古人采用了這樣的手法:把表示有關事物的文按照壹定的方式組合在壹起,讓人們通過經驗和意識來體會其中的意思(即字義),這就是會意造字法。例如休字,從人從木,甲骨文作休,從這兩個文的組合方式,表現出了人與樹的關系----人倚樹下。“背靠大樹了乘涼”,人們根據在野外勞累之後常於樹蔭下上憩的經驗,就能理解這是休息的意思。

會意字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類。從字形上來說可分為以下三類:

1)同形重復組成的會意字:

<1>二字重復:從(跟隨)、比(兩人緊挨著)、竝(bing4 兩人並排站立)、友(二手相疊,友善相助義)、玨(jue2

兩串玉)、朋(兩串貝)、林、猶(二犬相咬)、戔(jian1

兩戈交接,攻伐義)、絲(兩捆絲)、棘(酸棗樹)、棗(棗,高大喬木)、炎、赫(火紅色)、祘(數、計算)、哥、爻(組成八卦的長短橫道)、圭(用作憑信的玉,上圓下方)

<2>三字重復:森、焱(yan4 火盛)、磊(眾石)、眾、聶(駙耳私小語也)、轟(形容車多的聲音)、芔(hui4 卉)、晶、品、渺

2)非同形字組成的會意字:

<1>由幾個相關的字組成的圖形式會意字: 圖形式的會意字,是通過壹個完整的圖形表示壹個意義。它與象形字不同,象形字是畫出物體的形象,所畫出的物體都是名物,而圖畫式的會意字,是畫出壹幅圖形。這幅圖形是由兩個或幾個獨體字組成,所表示的多是動作、行為等。例:

丞(拯救義,拯字初文) 為(手牽象勞作樣)

及(從又從人,追及義) 取(割取耳報功)

只(手抓壹只鳥,引申為壹只鳥、只) 爰(援字初文)

<2>主體與器官組成的會意字:主要表示人或動物的動作。

會意字是合體字,合體的兩個組成部分,壹個代表動作的主體,壹個代表發出動作的器官。這些字主要表示人或動物的動作,與表示名物連體象形字不同。

望(人豎目眺望遠方) 企(企足而望之) 臭(嗅) 走(跑)

3)不便歸類的會意字:片(判木,從半木)

會意字所會之意的內涵十分廣泛和復雜。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壹類是表意較為直接和表象化的,壹類是表意較為間接和隱曲的。表意較為直接和表象化的會意字為數較多。例如:(從)從二人,表示壹人在前,壹人在後緊緊跟隨。

(牧)從攴從牛,表示手執鞭撲放牧。

(羅)從網從隹(鳥),且隹在網之下,表示以網羅鳥。

像這樣的會意字,頗似人的行為或客觀現象的素描寫真,人們從字的構形上幾乎壹眼就能看出和想到是何事何意。可是另外壹些會意字的表意就沒有這麽直接明了了。例如:

(臭)從自從犬。自是鼻的象形字。臭的本義是氣味的總稱。氣味無形,可聞於鼻而不可見於目。可是古人憑狩獵生活的經驗知道,狗鼻子的嗅覺對於氣味最為敏感,故以犬自會意,引起人們從有形到無形的聯想。

(息)從自從心。人和許多動物的呼吸都發於心臟而行於鼻腔,故以睚心會意,表示氣息和呼吸。

以上諸字的構形,已經不是人的行為方式或客觀現象的直接寫照,字形所體現的也不是事物之間的外在關系,因而人們也就不能再簡單地直接地從“字面”上去理解字的意思了。會意字的表意具有“形而上”的特征,所反映的事物的內在關系,需要人們憑著字面所提供的“信息”,去發動由表及裏的聯想,同時還需要人們根據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以及對壹定時代的社會意識和觀念形態的把握等等,去作深層的、特定的理解,才能準確地把握字義。反過來說,也正是先哲們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了人們認識和理解事物的主觀能動性,才造出了這樣壹些能為人們所接受的、貌似形象實則十分抽象的會意字。

會意字與象形字、指事字的區別。會意字是“合文”為字,是以象形或指事為構件的復合體,所以會意字可以拆形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可以獨立表意的文。獨體的象形字不可拆開自不待言,就是合體的象形拆開之後其中也有壹部分不能成文。指事字似乎可以拆開,可拆開之後壹部分是文,另壹部分卻是指事符號也不是文。這是表面上的復合體與獨體區別。實際上構成會意字的文與象形、指事單獨使用的文是有本質不同的。單獨使用的文只表示相對獨立和相對靜止的人或物,,不與他人他物相關聯;而構成會意字的人或物,則不再處於獨立和靜止的狀態,它們彼此之間必定存在著外部或內部的聯系和相互作用,***同組成壹個新的有機體、表達壹個新的意思----會意字的字形和字義。概而言之,象形、指事是以獨體、靜態而名物,會意則是以合體、動態而示意。所以反映在語法上,象形字、指事字多用為名詞,會意字則多為動詞。

參考資料 /view/393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