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文言文陳登字元龍

文言文陳登字元龍

1. 古文陳登傳翻譯

陳登,字元龍,在廣陵名聲很大。

又因牽制、夾擊呂布軍隊有功勞,升官職為“伏波將軍”,三十九歲去世。後來,許汜和劉備壹起在荊州牧劉表處坐,劉表與劉備壹起品論天下人。

許汜說:“陳元龍是江湖出身,粗野無禮的習氣仍然沒有改變。”劉備問劉表:“許汜君說的是對還是錯?”劉表說:“要說不對,許汜君是個好人,不會隨便說別人假話的;要說他對,陳元龍是盛名滿天下呀。”

劉備問許汜:“妳說他粗野無禮,有什麽根據嗎?”許汜說:“以前我遭遇戰亂路過下邳,去見元龍。元龍沒有招待客人的意思,很長時間不跟我說話,他自己上大床睡臥,讓我這個客人睡下床。”

劉備說:“您是有名的國士,仙子啊天下大亂,帝王流離失所,元龍希望您能憂國忘家,有匡扶漢室之誌。可是您只想到買田地置房產,說的話沒什麽可以采用的,這就是陳元龍不願說話的原因。

又有什幺理由要求元龍和您說話?假如當時是我,我肯定會上百尺高樓上去高臥,而讓妳們睡在地下,哪裏只有區區上下床的區別呢?”劉表大笑。(劉備深情地說:“象元龍這樣文武足備、膽誌超群的俊傑,只能在古代尋求。

當今蕓蕓眾生,恐怕很難有人及其項背了。”)。

2. 英語翻譯陳登者,字元龍,在廣陵有威名.又掎角呂布有功,加伏波將

譯文:陳登,字元龍,在廣陵(三國時屬徐州,當時徐州叫“彭城”,江蘇叫“徐州”)有威名.又挾制、側攻呂布軍隊有功勞,加官職為“伏波將軍”,三十九歲去世.後來,許汜和劉備壹起在荊州牧劉表處坐,劉表與劉備壹起品論天下人.許汜說:“陳元龍是個江湖之士,豪橫之氣不加檢點.”劉備問劉表:“許汜君說的,對不對?”劉表說:“要說不對,許汜君是個善士,不會說虛假的話;要說他對,陳元龍可是名重天下呀.”劉備問許汜:“妳說他豪橫,能舉個例子嗎?”許汜說:“以前我遭遇戰亂,然後路過下邳,然後我吧去見元龍.然後元龍沒有招待客人的意思,然後很長時間不跟我說話,然後他自上大床睡臥,讓我這個客人睡下床.”劉備說:“您有國士的名聲,現在天下大亂,帝主不能執政,希望您憂國忘家,有壹點救世的念頭.可是您呢,整天忙著求購土地,到處詢問房地產價格,說的話沒壹句能采為良言的,這是元龍所不取的做派,憑什麽跟您說話?如果是當時是在下,我想自個兒臥在百尺樓上,讓您睡地上,怎麽會只是上下床之間?”劉表大笑.劉備接著說道:“象元龍那樣的文武膽誌,應該到古人中去尋求,壹般的人真還比不上.”。

3. 明史.何楷傳文言文翻譯

何楷,字元子,漳州鎮海衛人。天啟五年進士。值魏忠賢亂政,不謁選而歸。崇禎時,授戶部主事,進員外郎,改刑科給事中。流賊陷鳳陽,毀皇陵。楷劾巡撫楊壹鵬、巡按吳振纓罪,而刺輔臣溫體仁、王應熊,言:「振纓,體仁私人;壹鵬,應熊座主也。逆賊犯皇陵,神人***憤。陛下輟講避殿,感動

何楷撰《詩經世本古義》

臣民。二輔臣獨漫視之,欲令壹鵬、振纓戴罪自贖。情面重,祖宗陵寢為輕;朋比深,天下譏刺不恤。」忤旨,鐫壹秩視事。又言:「應熊、體仁奏辯,明自引門生姻婭。刑官瞻徇,實由於此。乞宣諭輔臣,毋分別恩仇,以國事為戲。」應熊復奏辯。楷言:「臣疏未奉旨,應熊先壹日摭引臣疏詞,必有漏禁中語者。」帝意動,令應熊自陳,應熊竟由是去。吏部尚書言登、萊要地,巡撫陳應元引疾,宜允其去。及推勞永嘉代應元,則言登萊巡撫本贅員。楷亦疏駁之。楷又請給贈都禦史高攀龍官,誥賜左光鬥諸臣謚,召還惠世揚。疏多見聽。屢遷工科都給事中。

4. 三國演義前10回白話文翻譯

那獻計的人,是東海朐縣人,姓糜,名糜竺,字子仲。這個人家財萬貫,曾經去

洛陽做買賣,坐馬車回來時,路上遇到壹位美貌的婦人,婦人請求壹同坐車,糜糜竺於是下車步行,把車讓給與婦人坐。

婦人請糜糜竺上車同坐。糜糜竺於是上車端坐,但他目不邪視。車行了幾裏路,婦人告辭離去;臨走時對糜竺說:“我是南方的火德星君,奉了上帝的命令,前去火燒妳的家。因為妳以禮相待,所以我告訴妳這件事。妳可以速速回去,搬出財物。我夜裏會去。”說完人就不見了。糜竺大驚,於是飛奔到家,急忙將家中所有財物搬出。當天晚上果然廚房裏著了火,屋子獨被燒光了。糜竺因此廣舍家財,扶貧濟困。後來被陶陶謙聘請去做了別駕從事。當即獻計策說:“我願意親自前往北海郡,求孔融發兵救援;再派壹人前往青州田楷處求救:如果二處軍馬壹起前來救援,曹操必定退兵。”陶謙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寫了兩封信,問帳哪個人敢去青州求救。壹人應聲說願意去。大家壹看,是廣陵人,姓陳,名登,字元龍。 陶謙先打發陳元龍往青州去,然後命糜竺帶著信奔赴北海,自己率兵將守城,防備敵人攻擊。

卻說北海孔融,字文舉,是魯國曲阜人,孔子的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的兒子。 從小就很聰明,十歲的時候,去河南拜訪河南尹李膺,守門的人有意為難他,孔融說:“我是李家的親戚。” 守門人於是放他進去,李膺問他說:“妳我兩家哪裏是親戚了?”孔融說:“孔子曾經向老子問過禮的事情,,孔融與您豈不是累世的親戚?”李膺特別的驚奇。過了壹會兒,太中大夫陳煒也來了。李膺指著孔融說:“這是個神奇的孩子。”陳煒說:“小時侯聰明,長大了不壹定聰明。”孔融隨即說:“您小時候必定是很聰明了。”陳煒等客人都笑著說:“這孩子長大了,必定是個人才啊。”孔融從此名聲大振。後來官做到中郎將,壹直升遷到北海太守。特別喜歡接待賓客,常常說:“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這是我的願望。”在北海六年,甚得民心。 當天正與賓客坐著閑聊,有人通報說徐州的糜竺來了。孔融請他進來相見,問他來幹什麽,糜竺拿出陶謙的書信,說:“曹操圍攻徐州,希望大人可憐施救。”孔融說:“我和陶恭祖相交感情很好,您又親自到這裏來,我怎麽會不救呢?只是曹孟德和我沒有仇恨,還是先派人送書信去幫妳們調停。如果他不願意,我就起兵。”糜竺說:“曹操倚仗兵威,壹定不肯和解。”孔融教屬下壹面點兵,壹面派人送出和解書信。正在商議,忽然屬下報告說黃巾賊黨管亥部領群寇數萬殺奔前來。孔融大驚,急忙點齊本部人馬,出城與賊迎戰。管亥出馬說:“我聽說北海糧食多,如果借我壹萬石,我就退兵;不然,壹旦攻破城池, 殺的老人孩子壹個不留!”孔融怒罵說:“我是大漢的臣子,守衛大漢的領土,怎麽會把糧米給賊寇!”管亥大怒,拍馬舞刀,殺向孔融,孔融手下的將領宗寶挺槍出馬;交戰不到幾回合,被管亥壹刀砍下了馬。孔融兵大亂,奔入城中。管亥分兵四面圍城,孔融心中郁悶。糜竺心裏更愁愁,又不便說。答案補充 從這裏向正南方壹百八十裏的路上,泰山路險,可以在那埋伏精兵萬余人。曹兵聽說兗州失守,必然從這裏經過,等到曹兵通過壹半時,壹舉攻擊就可以全部擒拿。”呂布說:“我屯兵在濮陽,是有別的打算,妳怎麽會知道!”於是不采納陳宮的計策,而任用薛蘭留守兗州,自己往濮陽去了。

曹操軍馬行至泰山險路,郭嘉說:“暫且不要前進,恐怕這裏有伏兵。”曹操笑著說:“呂布是個沒有謀略的人,才會讓薛蘭留守兗州,自己前往濮陽,這裏哪會有埋伏呀?傳令讓曹仁帶領壹隊軍馬圍住兗州,我進兵濮陽,迅速攻下呂布。”陳宮聽說曹兵已經到了附近,於是獻計說:“現在曹兵趕了很遠的路,疲困不堪,我軍應該速戰速決,不可讓曹兵休息恢復了氣力。”呂布說:“我單槍匹馬縱橫天下,害怕壹個曹操!等他安營紮寨,我自會去把他抓來。”

5. 古文商陵君養“龍”譯文

有獻陵鯉(穿山甲。)於商陵君者,以為龍焉。商陵君大悅,問其食,曰螘(‘蟻’的異體字。)。商陵君使豢而擾(馴服、安撫。)之。或曰:“是陵鯉也,非龍也。”商陵君怒,抶(讀音chi四聲,鞭打。)之。於是左右皆懼,莫敢言非龍者。遂從而神之。

商陵君觀龍,龍卷曲如丸,倏(讀音shu壹聲,突然、極快地。)而伸。左右皆佯驚,稱龍之神。商陵君又大悅。徙居(遷居。)之宮中,夜穴(穿過,打洞。)甓(讀音pi四聲,磚。)而逝。左右走報曰:“龍用壯(‘用’施展;‘壯’盛、強大。),今果穿石去矣!”商陵君視其跡,則悼惜不已,乃養螘以伺,冀其復來也。

無何,天大雨震電,真龍出焉。商陵君謂豢龍來,矢(陳列。)螘以邀之。龍怒,震其宮,商陵君死。

君子曰:“甚矣,商陵君之愚也!非龍而以為龍,及其見真龍也,則以陵鯉之食待之,卒震以死,自取之也。”

翻譯:

有個獻穿山甲給商陵君的人,把穿山甲當成了龍。商陵君非常高興,問它的食物是什麽,回答說是螞蟻。商陵君派人豢養並馴養它。有的人說:“這是穿山甲,不是龍。”商陵君惱怒,鞭打了他。於是(他)左右的人都懼怕,沒有敢說不是龍的人。就順著他而將它奉為神聖的(龍)。

商陵君觀賞它,它卷曲起來如同圓球,猛地又伸展開。左右的人都假裝很震驚,稱贊‘龍’很神。商陵君壹再(感到)開心。將它遷居到宮中,夜晚它打穿地磚挖洞走釣了。左右的(下)人跑來報告:“龍施展它強大本領,如今果然穿石離去了啊!”商陵君看它留下的痕跡,便痛心和惋惜不已,就養好螞蟻等它(歸來),希望它重又降臨。

沒過多久,天下大雨閃電打雷,真龍現身。商陵君認為是養過的那條龍來了,擺上螞蟻邀請龍(赴宴)。龍惱怒,電擊他的王宮,商陵君死了。

君子說:“過分啊,商陵君愚蠢啊!不是龍認為是龍,等到他見到真龍,就拿穿山甲的食物招待它,最後被雷打死,是自找的啊。”

感:無知而專斷下場只能如此喏。過分啊!怎麽是越來越沒什麽哲理的故事啊!比葉公好龍蹩腳。

6. 王冕字元章文言文答案要有兒癡如此,

文言文閱讀。( 10分)

王冕①,字元章。幼貧,父使牧牛,竊入學舍聽諸生讀書,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撻②之,已而③復然。母曰:“兒癡如此,曷④不聽其所為? ”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長明燈讀書。會稽⑤韓性⑥聞而異之,錄為弟子,遂稱通儒。⑥。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

註釋:①王冕:人名。②撻:打。③已而:不久。④“曷”通“何”,為什麽。⑤會稽:地名,浙江紹興。⑥韓性:人名。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4分)

(1)暮乃反 ( ) (2)韓性聞而異之( )

(3)遂稱通儒( ) (4)竊入學舍 ( )

2.翻譯句子。 ( 3分)

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3.妳最喜歡文中哪個人物,說說喜歡的理由。 (3分)

1.通“返”返回;對……感到奇怪(以……為異);於是、就;偷偷的,(私下裏)

2.兒子(對讀書)癡迷到這種地步,為什麽不就讓他讀書呢

3.答喜歡誰都可,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更要培養課內向課外遷移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強調重點詞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

3.喜歡誰,出示喜歡誰的理由,理由充分,表述合理即可。

7. 詹體仁,字元善文言文

《宋史·詹體仁傳》

詹體仁,字元善,建寧浦城人。父綎,與胡宏、劉子翚遊,調贛州信豐尉。金人渝盟,綎見張浚論滅金秘計,浚辟為屬。體仁登隆興元年進士第,調饒州浮梁尉。郡上體仁獲盜功狀當賞,體仁曰:“以是受賞,非其願也。”謝不就。為泉州晉江丞。宰相梁克家,泉人也,薦於朝。入為太學錄,升太學博士、太常博士,遷太常丞,攝金部郎官。

光宗即位,提舉浙西常平,除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就升司農少卿。奏蠲諸郡賦輸積欠百余萬。有逃卒千人入大冶,因鐵鑄錢,剽掠為變。體仁語戎帥:“此去京師千余裏,若比上請得報,賊勢張矣。宜速加誅討。”帥用其言,群黨悉散。

除太常少卿,陛對,首陳父子至恩之說,謂:“《易》於《家人》之後次之以《睽》,《睽》之上九曰:‘見豕負塗,載鬼壹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夫疑極而惑,凡所見者皆以為寇,而不知實其親也。孔子釋之曰:‘遇雨則吉,群疑亡也’。蓋人倫天理,有間隔而無斷絕,方其未通也,湮郁煩憤,若不可以終日;及其醒然而悟,泮然而釋,如遇雨焉,何其和悅而條暢也。伏惟陛下神心昭融,聖度恢豁,凡厥疑情,壹朝渙然若揭日月而開雲霧,。丕敘彜倫,以承兩宮之歡,以塞兆民之望”。時上以積疑成疾,久不過重華宮,故體仁引《易》睽弧之義,以開廣聖意。

孝宗崩,體仁率同列抗疏,請駕詣重華宮親臨祥祭,辭意懇切。時趙汝愚將定大策,外庭無預謀者,密令體仁及左司郎官徐誼達意少保吳琚,請憲聖太後垂簾為援立計。寧宗登極,天下晏然,體仁與諸賢密贊汝愚之力也。

時議大行皇帝謚,體仁言:“壽皇聖帝事德壽二十余年,極天下之養,諒陰三年,不禦常服,漢、唐以來未之有,宜謚曰‘孝’。”卒用其言。孝宗將復土,體仁言:“永阜陵地勢卑下,非所以妥安神靈。”與宰相異議,除太府卿。尋直龍圖閣、知福州,言者竟以前論山陵事罷之。退居霅川,日以經史自娛,人莫窺其際。

始,體仁使浙右,時蘇師旦以胥吏執役,後倚侂胄躐躋大官,至是遣介通殷勤。體仁曰:“小人乘君子之器,禍至無日矣,烏得以汙我!”未幾,果敗。

復直龍圖閣、知靜江府,閣十縣稅錢壹萬四千,蠲雜賦八千。移守鄂州,除司農卿,復總湖廣餉事。時歲兇艱食,即以便宜發廩振捄而後以聞。

侂胄建議開邊,壹時爭談兵以規進用。體仁移書廟堂,言兵不可輕動,宜遵養俟時。皇甫斌自以將家子,好言兵,體仁語僚屬,謂斌必敗,已而果然。開禧二年卒,年六十四。

體仁穎邁特立,博極群書。少從朱熹學,以存誠慎獨為主。為文明暢,悉根諸理。周必大當國,體仁嘗疏薦三十余人,皆當世知名士。郡人真德秀早從其遊,嘗問居官蒞民之法,體仁曰:“盡心、平心而已,盡心則無愧,平心則無偏。”世服其確論雲。

8. 三國演義第十壹回的白話文翻譯

那獻計的人,是東海朐縣人,姓糜,名糜竺,字子仲。這個人家財萬貫,曾經去

洛陽做買賣,坐馬車回來時,路上遇到壹位美貌的婦人,婦人請求壹同坐車,糜糜竺於是下車步行,把車讓給與婦人坐。

婦人請糜糜竺上車同坐。糜糜竺於是上車端坐,但他目不邪視。車行了幾裏路,婦人告辭離去;臨走時對糜竺說:“我是南方的火德星君,奉了上帝的命令,前去火燒妳的家。因為妳以禮相待,所以我告訴妳這件事。妳可以速速回去,搬出財物。我夜裏會去。”說完人就不見了。糜竺大驚,於是飛奔到家,急忙將家中所有財物搬出。當天晚上果然廚房裏著了火,屋子獨被燒光了。糜竺因此廣舍家財,扶貧濟困。後來被陶陶謙聘請去做了別駕從事。當即獻計策說:“我願意親自前往北海郡,求孔融發兵救援;再派壹人前往青州田楷處求救:如果二處軍馬壹起前來救援,曹操必定退兵。”陶謙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寫了兩封信,問帳哪個人敢去青州求救。壹人應聲說願意去。大家壹看,是廣陵人,姓陳,名登,字元龍。 陶謙先打發陳元龍往青州去,然後命糜竺帶著信奔赴北海,自己率兵將守城,防備敵人攻擊。

卻說北海孔融,字文舉,是魯國曲阜人,孔子的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的兒子。 從小就很聰明,十歲的時候,去河南拜訪河南尹李膺,守門的人有意為難他,孔融說:“我是李家的親戚。” 守門人於是放他進去,李膺問他說:“妳我兩家哪裏是親戚了?”孔融說:“孔子曾經向老子問過禮的事情,,孔融與您豈不是累世的親戚?”李膺特別的驚奇。過了壹會兒,太中大夫陳煒也來了。李膺指著孔融說:“這是個神奇的孩子。”陳煒說:“小時侯聰明,長大了不壹定聰明。”孔融隨即說:“您小時候必定是很聰明了。”陳煒等客人都笑著說:“這孩子長大了,必定是個人才啊。”孔融從此名聲大振。後來官做到中郎將,壹直升遷到北海太守。特別喜歡接待賓客,常常說:“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這是我的願望。”在北海六年,甚得民心。 當天正與賓客坐著閑聊,有人通報說徐州的糜竺來了。孔融請他進來相見,問他來幹什麽,糜竺拿出陶謙的書信,說:“曹操圍攻徐州,希望大人可憐施救。”孔融說:“我和陶恭祖相交感情很好,您又親自到這裏來,我怎麽會不救呢?只是曹孟德和我沒有仇恨,還是先派人送書信去幫妳們調停。如果他不願意,我就起兵。”糜竺說:“曹操倚仗兵威,壹定不肯和解。”孔融教屬下壹面點兵,壹面派人送出和解書信。正在商議,忽然屬下報告說黃巾賊黨管亥部領群寇數萬殺奔前來。孔融大驚,急忙點齊本部人馬,出城與賊迎戰。管亥出馬說:“我聽說北海糧食多,如果借我壹萬石,我就退兵;不然,壹旦攻破城池, 殺的老人孩子壹個不留!”孔融怒罵說:“我是大漢的臣子,守衛大漢的領土,怎麽會把糧米給賊寇!”管亥大怒,拍馬舞刀,殺向孔融,孔融手下的將領宗寶挺槍出馬;交戰不到幾回合,被管亥壹刀砍下了馬。孔融兵大亂,奔入城中。管亥分兵四面圍城,孔融心中郁悶。糜竺心裏更愁愁,又不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