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詞人李綱的簡介
李綱(547年——631年)字文紀,初名李瑗,隋唐時名臣,觀州_(今河北景縣)人。祖父李元則,為北魏清河太守。父李制,為北周車騎大將軍。北周時,李綱為齊王宇文憲參軍,拒絕北周宣帝宇文_誣陷宇文憲的命令,並為宇文憲收屍。隋朝時,李綱為太子洗馬,屢次規諫楊勇。楊素弄權時,李綱不肯逢迎,屢遭陷害,後隱居。隋末,遇李淵,被重用授丞相府司錄,封新昌縣公,專掌選。唐高祖李淵登基後,拜禮部尚書,兼太子詹事,典選如故。李綱屢次規諫太子李建成。後以建成愈驕縱,辭職。貞觀五年逝世,有子李少植,孫李安仁。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尺寸與人的意思是什麽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尺寸與人的意思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土地,應當拼死捍衛,不能讓人分毫。出自《宋史·列傳·卷壹百壹十七》。
意思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
出自《宋史·列傳·卷壹百壹十七》
解釋:祖先們打下來的江山,應當拼死保衛,哪怕是壹尺壹寸的土地也不能讓給他人。這是李綱聽到對金朝割地求和的奏議後奏言宋欽宗的三句話。
總結:三句話表現了李綱對祖國山河的深摯的熱愛和可貴的民族氣節。
李綱簡介
李綱(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紀,號梁溪先生,常州無錫人,祖籍福建邵武。兩宋之際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綱登進士第,歷官至太常少卿。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禦使,團結軍民,擊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
宋高宗即位初,壹度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政,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紹興二年(1132年),復起用為湖南宣撫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職。他多次上疏陳訴抗金大計,均未被采納。紹興十年(1140年)病逝,追贈少師。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贈隴西郡開國公,謚號“忠定”。
李綱能詩文,寫有不少愛國篇章。亦能詞,其詠史之作,形象鮮明生動,風格沈雄勁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傳信錄》、《梁溪詞》。
《宋史》簡介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壹,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
《宋史》與《遼史》、《金史》同時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龐大的壹部官修史書。
南宋李綱簡介
李綱,字伯紀,別號梁溪先生、梁溪居士、梁溪病叟,祖
籍福建邵武,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生於無錫。父李夔,官至
中大夫、右文殿修撰。大觀二年(l108年),李綱參加貢生考試,
名列榜首,任真州(今江蘇儀征)司法參軍。政和二年(ll12年)
中進士,任鎮江府學教授。3年後升為監察禦史兼權殿中侍禦
史。因得罪權貴被降職為員外郎。政和八年四月起用為太常少
卿、國史編修。宣和元年(1119年)開封大水成災,他上書徽宗
要求采取緊急措施,拯救災民,同時鑒於北方女真族勢力深入
國土,建議整修軍備,防止外患。徽宗不納忠柬,將其貶滴到
邊遠的南劍州(今福建)沙縣充當壹名監稅小官。李綱痛感皇帝
昏庸、國事日非,頓萌退誌,遂在無錫梁溪河畔營造庭院,以
備歸隱。宣和三年閏五月,其父病故,葬於無錫惠山北面的湛
峴山麓。在廬墓3年期間,他親手種植了大量松柏,故後人將
湛峴山稱為大松坡。
宣和六年,李綱被任為秀州知州。第二年復被任命為太常
少卿。這年冬,金兵大舉南侵。他冒死上血書,請宋徽宗趙佶
禪讓帝位,使太子趙桓能以皇帝名義號令軍隊,得到宋徽宗的
同意。宋欽宗趙桓即位後,任命李綱為尚書右丞兼親征行營使,
委以防衛京都的重任。他發動軍民嚴密布防,於靖康元年(1126
年)正月打退金兵對京城的圍攻。二月,因其反對議和被免職。
陳東等於余名太學生上書,京都數萬軍民集會要求李綱復職,
宋欽宗被迫復用李綱,封為開國伯,賜無錫惠山寺作為他奉把
父母的功德院。後將他調出京城,任河北宣撫使,旋以“專主
戰議,喪師費財”之罪,貶為毫州明道宮提舉。是年秋,金兵
又大舉南下,宋欽宗急忙下詔起用李綱。他奉詔立即率軍北上
勤王,但京城已經淪陷。次年五月,宋高宗趙構在應天府(今商
丘)即位,用李綱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李綱為相後,積極
改革弊政,充實國庫,整軍備戰,宋朝國力為之壹振。由於其
主張北伐、堅決反對遷都江南,觸犯了壹心偏安的宋高宗,在
相位77天就被免職。以後李綱屢遭誣陷,自南宋建炎元年(l127
年)起,先後被放逐到鄂州(今武昌)、萬安軍(今廣東萬寧)等
地。紹興元年(1131年),宋高宗再次起用李綱,先後任命他為
荊湖廣南路宣撫使兼潭州(今長沙)知州、江西南路安撫制置大
使兼隆興(今南昌)知府等職。在任期間,他積極招撫流亡,安
定社會,發展生產,整飭軍政,募匠建造戰艦數十艘以鞏固江
防,又壹再上書要求宋高宗反省得失,待機北伐,但不為宋高
宗接受。紹興九年李綱憤而辭職。紹興十年正月十五日病逝,
終年57歲,葬於福州懷安桐口大家山。贈少師,溢忠定。
南宋四名臣之李綱簡介李綱怎麽死的
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進士。他和趙鼎、李光、胡銓合稱“南宋四名臣”。李剛畫像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禦使,擊退金兵。不久遭主和派所斥。宋室南渡以後,建炎元年五月甲午(五日)宋高宗(趙構)壹度起用李綱為相。禦史中丞顏岐說:“李綱為金人所惡,不宜為相。”右諫議大夫範宗尹說:“李綱名浮於實,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的作者是誰?
作者是宋朝李綱,出自《宋史李綱列傳上》。此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原文為:李鄴使金議割地,綱奏:“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
作者簡介
李綱(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紀,號梁溪先生,常州無錫人,祖籍福建邵武。兩宋之際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綱登進士第,歷官至太常少卿。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禦使,團結軍民,擊退金兵。
宋高宗即位初,壹度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政,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紹興二年(1132年),復起用為湖南宣撫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職。
宋朝大臣李剛簡介
李綱(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紀,號梁溪先生,常州無錫人,祖籍福建邵武。兩宋之際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綱登進士第,歷官至太常少卿。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禦使,團結軍民,擊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
宋高宗即位初,壹度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政,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紹興二年(1132年),復起用為湖南宣撫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職。
他多次上疏陳訴抗金大計,均未被采納。紹興十年(1140年)病逝,追贈少師。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贈隴西郡開國公,謚號“忠定”。
擴展資料:
北宋後期,居住在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崛起,建立金國,攻滅契丹族建立的遼國,隨即舉兵南侵,腐朽的宋朝統治者節節敗退,人民慘遭蹂躪。
北宋朝廷中主降派雖多,但廣大漢族人民卻紛紛舉起抗金大旗,展開了英勇壯烈的反侵略鬥爭。
面臨著國破家亡的險惡局面,宋朝統治集團中的壹些官員激於民族義憤與愛國之情,也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抗金鬥爭行列中。李綱便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欽宗繼位時,宋朝的形勢危在旦夕,壹方面是金兵已攻取湯陰、_州,前鋒直抵宋朝都城東京(今開封)。
另壹方面是太學生陳東等上書,指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李彥、朱_為六賊,要求“傳首四方,以謝天下”。
為了緩和這種內外交困的局面,靖康元年正月,欽宗下詔親征,命兵部侍郎李綱兼任行營參謀官。
李綱早就懷著“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的決心,當他獲悉欽宗與宰相白時中、李邦彥等準備棄城逃跑的消息時,上殿勸說欽宗應該固守。
當欽宗問他誰可以帶兵時,他回答說:白時中、李邦彥。
但是,欽宗與白時中、李邦彥等仍然準備棄城出逃。正當他們率領禁衛六軍即將離城時,李綱趕來了,他聲色俱厲地對禁衛軍士說:“妳們願意以死守城嗎”。
軍士們為李綱的愛國熱情所感染,異口同聲地回答:“願以死守!”於是,李綱入見欽宗,勸說道:六軍的父母妻子都在都城,願以死守。
萬壹中途散歸,誰能保護陛下?再說敵兵已逼近,他們知道妳們乘輿未遠,如以快馬急追,又將如何抵禦呢?李綱的壹番話說得欽宗無言以對,不得不暫時留下。
這時,李綱就傳旨:“上意已定,敢復有言去者斬。”禁衛六軍聞訊歡欣鼓舞。
李綱受命後,積極進行京師的防衛迎敵工作。每面城墻上布置守兵壹萬二千人,另外又設前後左右軍四萬人,中軍八千人,分置將官統領;並備有火炮、弩、磚石、擂木、火油等各種防守器械。
三天之內,戰守設施基本準備完畢。這時,金將完顏宗望已兵臨城下,李綱便親自登城指揮作戰,斬金兵小頭目十余人,殺金兵數千人。
宗望見京城有備,便引兵退去。李綱和堅持抗金的軍民保衛了京城。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李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