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北大高材生畢業後賣豬肉,受盡世人嘲諷,卻壹次性向學校捐了9億

北大高材生畢業後賣豬肉,受盡世人嘲諷,卻壹次性向學校捐了9億

2013年, 壹個賣豬肉起家的老板受邀到北大創業中心邀請 ,在北大創業中心進行了壹場精彩的創業就業分享演講,他就是曾經北京大學優秀高材生—— 陸步軒

北大特邀陸步軒這位特殊的企業家來校演講,是為了給即將畢業的北大學子傳授就業經驗。

但誰也沒想到,陸步軒創業之路玩得風生水起,卻在登臺演講時放聲痛哭。還哽咽說 對不起母校,給學校抹黑了,自己就是北大的反面教材。

面對成功企業家的當眾大哭,在場者壹臉懵,連熟悉陸步軒的老師都感到費解。但隨著演講的進行,所有人都逐漸理解陸步軒這位在北大創業中心哭泣的成功企業家。

1966年陸步軒出生在西安市長安區的壹個普通家庭, 父母靠著每日種地的微薄收入,支撐著壹家六口的生活 。就在這人口多,做什麽都需要精打細算的生活環境下,陸步軒孩童時就很懂事,在家幫父母種地做家務,在校刻苦學習努力專研。

幼時的陸步軒聰明伶俐,領悟能力遠超同齡人,學習成績優異,當之無愧是別人家好孩子,老師喜歡的好學生。 在1985年,陸步軒成了西安市長安區文科狀元,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又變成了家人眼中的驕傲。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陸步軒也曾高考失利。 陸步軒身為家庭長子,從小就給自己壓力,又因自小的優異表現,到處備受關註,1984年,陸步軒終是被積壓在身上的重擔壓倒了,高考發揮失常,只考上師專。

在1984年,那個時代的大學生少得可憐,能考上師專,在老師家人眼中都是非常不錯的了。因此,在陸步軒第壹次有復讀的念頭的時候,就遭受到父親的拒絕, 陸父表示:家裏條件有限,早點就業,能給家裏減輕負擔,生活會更好。

可陸步軒卻不想止步於此,他堅信是自己高考發揮失常,自己的水平遠不止於此,並堅定信念,表示壹定要復讀。 最後陸步軒說對父親說:“我就是想再試壹試,我的能力比這強得多! 而且我如果學歷再高壹點,肯定工資什麽的也會更高。”陸父覺得多讀書未嘗不是件好事,至少得讓他再嘗試壹次。於是在1985年的高考考場上,陸步軒的身影再次出現。這次的他仍然扛著巨大的壓力,眾人的期許。

可這次不壹樣了,陸步軒沒有被壓力打敗, 他在考場上毫不動搖,超常發揮,最終考上了學子夢寐以求的北京大學。

陸步軒考上北京大學後,陸父覺得臉上有光,特意在鎮上擺宴席,邀請親朋好友、鄰裏鄉親吃飯,也因此,除了考上北京大學揚名之外,因這壹場宴席,鎮上的很多人也記住了這位考上北大的高材生陸步軒。

1985年9月,陸步軒背負著全家人的希望踏進了國人心中這座殿堂級的學校。在這裏他自由地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 因為對文學非常感興趣,他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圖書館,閱讀著壹部又壹部名家著作。因為珍惜閱讀時間,朋友叫他出去玩,他都以要看書為由拒絕。

可長時間只知道看書不實踐,對個人的發展不壹定是好事。陸步軒就是由於過度的沈迷閱讀,在大學時就被叫做“書呆子”,雖然在學校時他不以為意,但出來後卻因缺乏實踐受盡了苦楚。

1989年,陸步軒畢業,那時國家還在實行畢業分配。當時畢業生工作根據戶籍、學歷分配,陸步軒的資料回到了戶籍所在地。他學的是中文系,但由於人社局分配疏忽, 陸步軒在柴油廠幹起了機電工。

北大畢業高材生幹著和沒文化的人同樣的工作,落差可想而知。他曾多次向人訴說心中苦悶,可別人潛意識認為,有個工作就很好,在廠裏上班穩定有錢拿,多好。

面對這些不如意,陸步軒把苦楚告訴父親,父親卻說 :“有個工作就很好了,在廠裏上班很穩定”。 聽了父親的話,想到家裏的困難,陸步軒忍了下來。就這樣在柴油廠繼續工作了下去, 隨後又在家人親戚的安排之下,相親、結婚。 可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陸步軒終究是無法忍受。

去柴油廠時,壹些文化水平不是特別高的同事在背後議論 “學歷再高有什麽用,最後還是要進廠!都是些只會看書的呆子罷了”, 更甚者甚至當面嘲諷 “這不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嗎?咋和我們這些沒文化的壹起工作呢?”

言語嘲諷聽多了之後,陸步軒再強大的心理,也備受煎熬。上學和上班的鮮明對比,名校高材生,做不體面的工作,巨大的落差日夜折磨著陸步軒。幾經掙紮之後,陸步軒做出了辭職的決定。

他先斬後奏,辭職做得幹凈利落。家裏人知道時,連挽回的余地都沒有。妻子說他不會過日子,父親也當面指責他: “讀了那麽多書,竟這樣沖動,廠子裏的工作不好嗎?”

面對著家人的不解與爭吵,陸步軒直截了當地回答: “我不想當個工人,我不想壹輩子就這樣結束,我想幹壹番大事業。” 見陸步軒這樣強硬的態度,妻子和陸父也非常無奈。於是四處托關系,給他找了壹份文職工作。

受北大教育及自身文學素養影響,陸步軒身上壹直保持著壹種人文氣息。他去做文職工作之後,發現 其實這只是壹份給人端茶倒水打掃衛生的工作 ,即使再努力,連編制的門檻都摸不上。

北大高材生陸步軒畢業後在柴油廠工作,後父親為他在縣上找了份文職,但在這份工作中,陸步軒時常感到前路迷茫毫無出路。作為北大畢業的他不甘心就當個小小的文員,從此壹生碌碌無為。也就在這時期, 國內掀起的“下海潮” 讓他看到了壹絲希望。

既然在單位不如意,不如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且在當時,很 多下海的人靠著自身經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前面有取經人,後面有匍匐前進者,陸步軒覺得自己是個飽讀詩書的,頭腦比壹般人還強,做個生意應該沒有大問題。就這樣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陸步軒也跟著潮流下海經商去了。

但是如果生意真的像想象中那麽好做,許多人早就成千萬富翁。 陸步軒下海做生意這個決定,只能說沒有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去做。因此在下海之後,陸步軒從小攤到店鋪,從裝修到銷售,卻沒有壹個是成功的。

也是因為陸步軒壹次又壹次下海經商,生意虧本,欠債連連,讓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在大家眼中,曾經的高材生逐漸變成了也不過如此的庸人。

在遭受多次生意失敗打擊下,有人嘲諷: “讀那麽多書有啥用?不知道妳把書讀哪去了”。 陸步軒的心裏創傷加重,想起別人嘲諷他是書呆子,陸步軒有時候真的在想: “難道我真的是壹個百無壹用的書生?” 長此以往,他在委屈無奈之中掙紮,逐漸自暴自棄。

當時陸步軒和他的前妻還沒有離婚。前妻見陸步軒這樣,覺得丈夫這樣萎靡不振,感到失望至極。

前妻希望能夠罵醒陸步軒,直接點明說: “當年就是覺得妳的學歷高,未來肯定也非常有出息,不曾想遇到這點困難就放棄”。 當時的陸步軒早已陷入自我懷疑之中,妻子的話只能引發爭吵。 前妻在極度失望下,最終選擇離婚。

前妻離開之後,陸步軒徹底放飛了自我。將債務丟給已經長大的弟弟妹妹, 自己白天睡覺,晚上賭博打牌 ,文人學子不沾的幾乎碰了個遍。但陸步軒真的是個書呆子嗎?其實從他打牌這壹點來看,陸步軒真的是壹個聰明人。

因為陸步軒是高材生,和他打牌的人都覺得他有不少存款。每次都想套路他的錢,但次次都被識破,他反而成了牌桌上的那個贏家。 但光靠牌桌賺錢,靠賭博生存,也不是壹個長久之計。 時間壹長,陸步軒也覺得沒什麽意思了。

也就在他渾渾噩噩的這幾年, 陸步軒遇上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壹個人——他的第二任妻子

家裏人見陸步軒混跡於牌桌之上,想著家裏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高材生,不能白白混吃等死。如果事業搞不好,那就搞好家庭。於是在介紹下,陸步軒和第二任妻子結婚了。

陸步軒的第二任妻子是個非常普通的女人。學歷不高卻耐性十足,她不嫌棄陸步軒身上沾染的壞習慣。 反而包容這個曾經的天之驕子,不斷地鼓勵丈夫重振旗鼓。

感受到妻子給自己帶來的溫暖,陸步軒逐漸從失意中走出來。他重新振作,在1999年,陸步軒重操舊業,又做起了生意。

可沒有想到的是,陸步軒在1999年開小賣部時, 因為壹時粗心大意,不小心給店鋪引進壹批假的貨物,導致剛踏出去的小生意又賠了壹萬多。

面對重振旗鼓後的又壹次失敗,陸步軒幾乎絕望,他覺得愧對於妻子對自己的信任,又開始認真地反思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做生意。不過妻子在面對丈夫的失意時,和他同甘***苦,時時刻刻鼓勵著丈夫。陸步軒也明白妻子的不容易,因此兩人並沒有因為生意上的事引發矛盾。

壹次偶然間,妻子對陸步軒說 :“市場大,但少壹家好的肉鋪,我覺得咱們可以賣個豬肉。” 雖然高材生賣豬肉很掉價,但陸步軒覺得妻子的這個建議也是有可行性的。

於是根據妻子的建議,陸步軒這壹次先在市場上進行了考察,他發現在當地的市場內,賣豬肉的不少,但都賺著黑心錢。 賣的肉要麽不新鮮,要麽就是缺斤少兩, 好的豬肉鋪就找不到壹個。

在幾天的調查之中,陸步軒還發現,對這些肉鋪吐槽的人非常多,但是迫於生存需求,他們仍然只能在那幾家買肉。經過壹番思考,陸步軒覺得這是壹個機會, 於是和妻子租了個小店面,高材生賣豬肉由此拉開序幕。

以前手中拿的是筆,自賣豬肉開始,陸步軒的手中是屠刀。身上沾染著豬的血腥味,味道難聞,又臟又亂。以前散發著文人氣息的他,有時候實在無法忍受,壹度想要放棄賣豬肉。但是念著家中有妻兒,使勁撐著。

也慶幸陸步軒這份堅持, 因他做人實在,賣的豬肉又新鮮,從來不缺斤少兩,顧客越來越多。 但是畢竟是壹個高材生,出來卻是賣豬肉,想想就十分丟臉。因此關於賣豬肉這件事,陸步軒和妻子都是背著家人偷偷做的。

然而隨著時間的不斷增長,文化人賣豬肉的特殊性逐漸展露出來。陸步軒知識量廣闊,日常也非常愛看書。做了賣豬肉這壹行,他開始閱讀壹些養殖豬肉之類的書。 慢慢了解到大眾都喜歡什麽樣的豬肉,什麽樣的豬肉品質又是最好的?

書看多了,又事事親為。陸步軒長時間的積累著買豬賣豬的經驗,後通過摸索研究整理,他竟編撰出壹本選購豬肉的書—— 《陸步軒教妳選購豬肉》。

雖然陸步軒賣豬肉瞞著家裏,但紙終究是包不住火。隨著他賣肉的經驗逐漸豐富,再加上他夫妻倆誠懇豬肉肉質好,肉鋪的名氣逐漸擴散。陸父也聽說了這家肉鋪的品質好。在陸步軒夫妻兩人還忙著收錢割肉的情況下,陸父就這樣站在了陸步軒的肉鋪櫃前。

手中拿著殺豬的屠刀,身上沾染著豬血,壹身的葷腥油膩味,這還是自家那個辛辛苦苦養出來的北大高材生嗎? 陸父的眼中充滿了震驚。但細想之下,其實兒子賣豬肉這件事也是有跡可循。

前段時間陸父就覺得非常奇怪,兒子媳婦不經常來看老兩口了,但夫妻倆卻給他們匯了錢來。站在豬肉鋪前,看著身上沾染豬血手中拿的屠刀的兒子,陸父忍不住哭了出來: “我的兒子啊,妳可是高材生啊,怎麽就賣起了豬肉呢?”

陸步軒看到父親哭,也忍不住熱淚盈眶,含著眼淚說道: “生活所迫,沒有辦法了,得養家糊口啊!” 當時的場面想想就覺得心酸,而在場的顧客也慢慢了解到,原來這個紮紮實實賣好質量豬肉的老板,原來是位高材生。

隨著陸步軒賣豬肉生意的越來越火爆,也遭受到了市場很多同行的嫉妒, 特別是在知道陸步軒是個高材生之後,更是直言諷刺:“壹個書呆子,跑過來吸引眼球搶生意。”甚至有些更過分的,眼紅陸步軒賣豬肉,生意做得好,還把他給打傷了。

但這些嫉妒眼紅的同行們卻沒想到,陸步軒在賣豬肉背後做了許多努力。他賣的豬肉,不僅進行了包裝,還做了壹個 “陸步軒牌” 的標識,肉的顏色搭配又非常好,時刻激發著人的購買欲望,因此顧客絡繹不絕。

生意特別好的時,陸步軒壹天要殺12頭豬,利潤達到上萬塊。 由此可見,在賣豬肉這壹行,陸步軒確實有些頭腦的,至少比以前做的生意都強。陸步軒也憑借著賣豬肉慢慢還清了債務。家庭日漸富裕起來。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 隨著生意越做越好,陸步軒的豬肉店受到了壹些媒體的關註

特別是2003年,1999年的大學本科進行了擴招的學生畢業,取消了分配工作制度。而到了2003年,1999年入學的取消分配制的這壹批同學剛好畢業,面臨著自主就業的問題。

而陸步軒高材生賣豬肉這壹消息,已得到了西安政府的關註。當地政府覺得這是浪費人才,於是邀請陸步軒到西安市檔案館擔任文職工作。

因此在2004年的時候, 陸步軒以公務員的身份在檔案館中工作 。他利用閑暇時在檔案館內查看資料,研究的都是和豬肉有關的。並且通過壹年的深挖研究,在2005年,陸步軒寫出了壹本大作 《屠夫看世界》

《屠夫看世界》這本書,不單單只有豬肉的知識點,還涵蓋著陸步軒的人生觀以及創業心酸。該書壹上市,好評如潮。陸步軒也憑借著這本書賺了上千萬。伴隨著《屠夫看世界》的出世,陸步軒也引起了壹位大佬的關註。這位大佬和他壹樣,同是北大高材生,同是豬肉行業,這人就是在廣州賣豬肉的陳生。

陳生在看完《屠夫看世界》這本書之後,覺得這會是自己誌同道合的夥伴,兩人定能惺惺相惜。而 陳生做了賣豬肉壹行,就想把它做得很最好,他想打造豬肉品牌,做到全國第壹。

懷揣著這樣的野心,陳生開始邀請陸步軒到廣州,給陸步軒說自己的宏圖。起初時陸步軒覺得陳生的宏圖不靠譜,覺得不行。但陳生有毅力呀,就在陳生堅持的之下,2008年3月陸步軒終於來到廣州了。

陳生帶著陸步軒去看他的肉廠後,陸步軒眼界大開,覺得陳生和他是壹路人,兩人壹拍即合,從此踏上合作之旅。他們合力創辦了壹所 “屠夫學校” ,專門教授豬肉有關的專業知識,並為豬肉養殖培養出壹批人才。

在合作不久後,陸步軒又出了壹本 《豬肉營銷學》 大作。陸步軒潛心豬肉研究,陳生廣開豬肉銷售。在兩人的潛心經營下,肉廠的豬肉質量高,營養高被許多人喜歡。

2010年,陳生的豬肉品牌生意火爆 ,憑借著品牌的影響力,他賺了上億 。而他的合作夥伴陸步軒也成了億萬富翁。可陸步軒雖然賺得盆滿缽滿,但他活得並不開心。在2013年,陸步軒心中的抑郁之氣終於得到了疏解。

陸克軒和陳生品牌強強合作後,兩人的生意越做越大,並受到了母校的關註。 也在這時,北大新壹批畢業生即將步入 社會 ,趁此機會,北大邀請陸步軒回母校,給學弟學妹傳授壹下經驗。

在接收到邀請函的時候,陸步軒內心異常忐忑。怕自己是個賣豬肉的和學生格格不入。但是回母校是光榮的,雖然有很多擔心,但老師都不嫌棄自己,陸步軒還是再次踏進了北大。

在踏入母校大門的那壹刻,陸步軒內心五味雜陳,滿臉羞愧,內心難受。聽講者未來都是體體面面的工作,他卻是個賣豬肉的。

在這種對比之下,陸步軒上臺時,尬紅了臉。在眾多學弟學妹老師的觀看下,他泣不成聲,哽咽的說:“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這番話讓很多人都感到詫異,但在北大前校長許智宏的眼中,所有學子都是壹樣的,他認為: “北大學生可以做國家主席,可以做科學家,也可以賣豬肉。”

在得到鼓舞後,陸步軒調整好情緒,開啟了他的創業經演講。在整場演講中,陸步軒表達出了壹個重要觀點: “如果自己創不了業,那還不如先去傳統行業,打工積攢經驗,比如賣豬肉都可以!做事還是要去大城市,小城市封閉保,守容易深陷泥潭。”

壹趟北京之行,陸步軒和陳生盯上了北京這塊肥肉。他們考察了北京的市場,在2013年年底,他們把品牌在北京建立起來,壹個月就開了近20家店,為了表示在北京開店的真誠, 兩位老板還親自上刀操作,表演剔骨絕技,在場的顧客看了連連說好。 去過母校之後的陸步軒,心中抑郁之氣已解。因為自身成就,他再也不會因賣豬肉而感到自卑。為此他壹口氣捐了9億給北京大學來感恩母校。

陸步軒的就業是充滿了曲折,整個創業史跌宕起伏,但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即使他現在已經年收過億,但他也曾陷入過迷茫、失落和絕望,他也有無法抉擇的時候。但他足夠幸運,有支持他的家人和陪伴他的妻子,但我們不能忽視的還是他自身的壹股毅力。

俗話說 行行出狀元,做壹行愛壹行 。只有當壹個人有足夠的耐心,才能真正做到精益求精。因此無論在哪個行業中拼搏,只要耐性足,總會有屬於自己的壹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