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長補短的意思是: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也泛指在同類事物中吸取這個的長處來彌補那個的短處。
1、拼音:qǔ cháng bǔ duǎn
2、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3、近義詞:揚長避短、擇善而從、裁長補短
4、反義詞:故步自封、墨守成規、裹足不前:
5、出處:戰國·孟子《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裏也,猶可以為善國。(白話文:現在滕國的土地,截取長的來彌補短的,將近五十裏地。)
6、引證解釋:
(1)現代·曹禺《王昭君》第三幕:取長補短,使兩家百姓歡樂富足,這就是我們的體面。
(2)現代·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外來幹部和本地幹部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必須互相取長補短,才能有進步。
擴展資料
壹、近義詞:揚長避短
1、拼音:yáng cháng bì duǎn
2、釋義:發揚長處,回避短處。
3、出處:現代·秦牧《漫記端木蕻良》:選擇這樣壹個題材來寫作,既揚長避短,也施展了抱負。
二、反義詞:故步自封
1、拼音:gù bù zì fēng
2、釋義:比喻安於現狀,不求進步。
3、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白話文:從前有學習步在邯鄲的人,沒有模仿成功,又失去了原來的步子,於是爬著回去了。)
百度百科-取長補短
百度百科-揚長避短
百度百科-故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