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樣認識詩歌
“意象”這個名詞,對於我們這些熱愛詩歌卻剛接觸詩的女孩來說,是壹個陌生的詞。為此,我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首先我們以著名詩人———林徽因的壹首名詩《笑》為主,作為背景,展開討論。我們相信,只要讀過這首詩的人,都會覺得它很美,十分吸引人,富有意境,像走進了詩的夢幻……《笑》妳聽———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那是笑———詩的笑,美的笑……這首詩給了我們壹定的啟發。至此,我們壹致認為“意象”中的“象”字就是“意境中充滿幻想的境界”的意思。我們又回來到了詩歌———《笑》。當我們再壹次認真閱讀了這首詩之後,我們發現這首詩變得更美了:水的映影,風的輕歌,雲的留痕,浪的柔波。通過上半學期對詩歌的練習,我們也因而打開了自己想象的大門。知道了,在詩歌的創作中,想象是不可或缺的壹部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們小隊不置可否的答案是:“意象”中的“象”便是“想象”的意思。“意象”的意思應該是———充滿意境的詩中的想象。詩人只有在壹定的意境中,富有壹定的想象力,才能寫出好的詩篇。以上就是我們小組所完成的課件! 小議 “詩是音樂的思想“ 詩中含有“歌”的含意,如果沒有詩歌的話,那麽音樂也是恍然的了。詩失去了活力,就像人失去了生命壹樣。音樂性可以增強詩的光澤,可以 使詩煥然壹新,引人註目,使讀者能很快地進入其中。詩是音樂性的思想,詩中帶著音樂,優美、動聽。詩可以敞開心扉地譜寫各種心聲,可以暢所欲言。詩歌是最高境界的,詩的音樂是具有節奏感的,酸甜苦辣鹹各種味道都可以在詩裏找到,用美好的心靈去認真讀壹首詩,妳會發現,原來並不枯燥,它也含有活力,音樂也鉆進了詩的美好心靈。“音樂”是輕松快活的,只因為詩有音樂,原來冷門的詩歌,也漸漸地熱鬧起來,不少作家寫起詩來,原要長篇大論的文章,只需要短短的幾句話,就能表達出完整的意境。為什麽音樂裏總會含有詩的情調?使人聽起來有詩情畫意?為什麽詩裏總會含有音樂的氣息?使人讀起來和詩裏的音樂壹起瘋狂,盡情地享受著詩裏的音樂感,給妳帶來的活力與優越。談到音樂,長篇大論有可能都無法寫全,什麽是音樂,但詩卻是音樂的部分,只有壹個懂得音樂的人,才能體會到詩裏面蘊含的意義。只要有音樂,詩歌就能獲得生機,跳躍,和節奏壹起擺動起來。詩是豐富多彩的,在詩裏可以想象到不少東西,可以認識到什麽是生活,幸福的真諦,再加上音樂可以使人從枯燥的困境裏擺脫出來,從黑暗的魔瓜裏逃脫出來,走向未來與光明的美好世界,在重見光明的臉上壹次流露出快樂的神情。 詩人是怎樣思維的 詩人見到壹種事物就會把它比作另壹種物品。詩人的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有著“天才般的思考”。詩人組織而成的詩句是十分優美的,這也說明了詩人思維是很好的。詩人寫的詩句很簡練,這同樣表明了詩人的思維是開放的。當詩人見到壹輪明月時,會將它比作大玉盤,當詩人們見到壹 輪殘月時,會根據它的不同形狀比作小船兒、鐮刀……總之,詩人思維是開放的,而不是閉塞的,另外,合格的詩人應保留著壹顆童真的心,這與他們想象有著很大的聯系。 小議詩的語言 詩是富有韻律的,使人進入到壹個想象的天堂,發揮妳的童心,寫出妳的趣味,把詩寫在紙上,讓人們分享妳的童趣。 詩最重要是詩的語言。妳不要認為詩的語言與平時的語言壹樣。詩需要簡煉,詩是被人們壓縮過的壹種表達的方式,讓人們更容易了解作者的內心。既然詩的語言是精煉的,那麽我們談談詩的語言與平時的語言的區別吧! 平時的語言與詩的語言相比有些羅嗦,平時的語言在表述中可能有重復出現這些羅嗦詞,也有可能出現口頭語言,使讀者聽起來很煩,很浪費時間。如果人們聽詩,那麽人們壹定會慢慢地就能明白作者的思想,也能身臨其境,使人們意猶未盡的感覺。 我們已經了解詩的語言與平時的語言的區別,那我們還要了解在詩中運用修辭手法好不好?大家壹聽到修辭手法,就很耳熟,這可是人們在文章中經常看到的,也能運用得很適當。可是,妳聽說在詩裏也有運用到修辭手法的?可能妳會覺得有些懷疑,但是我可以告訴妳,詩裏確實有用到修辭手法的。在詩中運用,可以使詩變得生動活潑,這樣詩的中心不也就突出了嗎?寫詩也就能反映作者的思想。 這些妳都知道的差不多了,我要講最後壹點了。既然前面講到了運用修辭手法,那麽能不能過多的運用修辭手法呢?這裏不能用絕對的語氣來回答這個問題。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分二個回答的思路。第壹個,是不好的,因為在詩裏面運用過多修辭手法的話,就會把不可以用修辭手法的地方也硬加上修辭手法,就會讀起來很不通順,意思也隨之轉變了。第二個,是可以的。因為在詩當中,每首詩都是作詩人寫的。那當然每個詩人的思想不同,那麽寫的詩也不相同的,風格也不同。也就是說,每個作家都可以隨便在壹處運用修辭手法。運用過多的修辭手法是由作者要的內容來決定的。其實,這二個選擇都是可以的,這只在於妳的思考的角度。 詩的語言涉及到的內容是很廣闊的,只在於妳會挖掘並且發現它們。這是我們將來要做的事情。 詩的節奏是怎樣表現的 剛拿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們還在犯愁,詩的節奏到底是怎樣表現的呢?但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我在詩讀本中隨便翻了其中的壹首,我便恍然大悟了。 這首詩的題目叫做《沙揚娜拉》,詩的作者是當代很有名的壹位詩人,他就是徐誌摩先生。徐誌摩先生寫的詩都是非常富有表現力的,表達得也十分到位,可以說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沙揚娜拉》是徐誌摩先生贈給日本女郎的,我認為既然是贈給女郎的,那就應該寫的美壹些,詩中的語句要柔和壹點,要讓女郎看了會覺得 心裏特別舒服,對這首詩很有感覺,那徐誌摩先生贈給女郎的詩才算是寫得成功。 要表現出溫柔,首先節奏壹定要控制好。第壹我認為句子的節奏速度要慢,不能有太強的節奏感,否則讓人讀上去總感到非常的剛強有力,這樣就體現不出女郎特有的女性的溫柔氣質,第二,句子中的感情色彩不應該太濃厚,句子應該寫得稍微圓潤壹些,讓人讀上去有壹種柔和的感覺,節奏起伏要小,音量盡量要輕,這樣才能表現出很溫柔的感覺。 在這首詩中節奏感也不壹樣,剛開始,作者的前兩句話顯得特別的溫柔,而且音量也很輕,襯托出了女郎這種溫柔中內含的美。不錯的,正像徐誌摩先生在詩中說的那樣,女王的溫柔就像那壹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接下來壹句音量有所放大,語氣和節奏都有所加強,但語調還是那樣的平和,顯得相當鄭重。突出了向女郎道壹聲鄭重的誠意是發自內心的,也真心誠意地希望女郎自己多多保重,壹生平安。到了結尾兩句,語調又變得溫柔了,音量也變輕了,裏面還帶有了壹些作者的深思。體現出作者在向女郎道這聲珍重時是在為女郎著想,時刻牽掛著女郎的,真心實意地祝女郎在人生道路上壹帆風順的。 在這首詩中,節奏可以說是壹波三折。從剛開始的溫柔到後來的鄭重,再到最後溫柔裏所帶著壹些憂愁,充分體現了作者在寫這首詩的整個過程中,所有的思想感情變化,以及他真實的心理,也表達出他對女郎深切的慰問和祝福。 最後,我要說的是,詩是很奇妙的,也是發揮創作美感的地方,任何壹個節奏、音調、音量和語氣都能改變壹首詩的內含。詩確實是很美妙的,讓我們在詩的天地裏盡情暢遊,去發揮我們豐富的想象力吧。 說說詩的語調 我們找的詩是當代作家劉饒民寫的《大海的歌》。這首詩分為三段,每壹段的語調都不同。 第壹段寫《海水》: 海水海水我問妳:妳為什麽這麽藍? 海水笑著來回答:我的懷裏抱著天 海水海水我問妳:妳為什麽這麽鹹? 海水笑著來回答:因為漁人流了汗。 這壹段寫得輕快語調抑揚,充分寫出了海水的特點,寫得十分生動,通俗易懂,語調鮮明,讓人覺得十分押韻,寫得十分不錯。 第二段寫《大海睡了》: 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 深夜裏,大海睡覺了。 她抱著明月,她背著星星。 那輕輕的潮聲啊,是他熟睡的鼾聲。 這壹段寫得十分優美,語調平直,十分抒情,充分寫出了大海在深夜壹片寧靜、寂靜、和平的景象,寫得十分優美,十分平和,給人壹種和諧的感覺,寫得十分美好。 第三段寫《海上的風》: 海上的風是花神,她壹來 就綻開萬朵浪花…… 海上的風是琴師,她壹來 就奏出萬種歌聲…… 海上的風是大力士,她壹來 就送走萬片漁帆…… 海上的風是獅子,她壹吼 就掀起波浪滔天 這壹段寫得十分壯觀,語調降抑,十分豪情,充分寫出了海風的特點,寫出了海上海風經過波瀾壯闊的情景,讓人身臨其境。 這首詩語調分明,三種語調壹應俱全,寫得十分不錯。 除了這首詩,我們還找了許多語調分明的詩,如《妳,浪花裏的滴水》《黃河頌》《長江之歌》《駱駝》《星》《回家》《吃果果》《老鴉啞啞叫》等等,我們覺得這些詩都很有研究價值,都能以文章的形式來進壹步剖析。 為什麽“畫+說=詩” 因為詩是畫和說當中壹樣都不能缺少的,畫是鍛煉我們的想象能力,而說是鍛煉我們的表達能力,在壹首好的詩中,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是缺壹不可,如果妳沒有打開想象的翅膀,那麽這首詩壹定會變得枯澡無味,就算有再好的表達能力都沒用。而壹首詩如果表達不清楚,也是沒用的, 就算妳想象力更豐富,人家讀不懂妳的詩,也是沒用的。所以壹首好的詩壹定要有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另外,我認為只有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還不夠,只有這兩種能力也只能稱為壹篇文章,而壹首真正的好詩壹定要還有節奏感和押韻,還有句與句之間適當的換行,這是詩與作文的最大區別,因此“畫+說等於詩”,我認為只能等於作文,而“畫+說+節奏+押韻+適當的換行才等於詩”。 (註:“畫+說”=詩是詩人流沙河說的) 詩裏有繪畫嗎? 詩裏有繪畫嗎?這個新鮮的課題壹下子把我們給難住了!但是我們沒有放棄,各自分工,從各個方面進行研究。 首先我們找到壹首李白寫的《月下獨酌》。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範圍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有超脫塵俗的想象;他寫的詩就想放電影似的,壹幅幅精彩畫面從妳眼睛晃過。現在就讓我們欣賞壹下他寫的《月下獨酌》吧!! 花間壹壺酒,行樂須及春。 獨酌無相親,我歌月徘徊。 舉杯邀明月,我舞影零亂。 對飲成三人,醒時同交歡。 月既不解飲,醉後各分散。 影徒隨我爭,永結無情遊, 暫伴月將影,相期邀雲漢。 詩的譯文是:花叢中罷上壹壺酒,獨自喝酒沒有知心者相伴,只好高舉酒杯邀請明月攜我身影,我們“三人”壹起唱。雖然月和影都不懂人間的事情,我暫且與它們相伴歌舞,醒時壹起歡樂,醉後各自分散,相約壹起去遊仙境。 這首詩寫得很好,非常生動,形象,詩人李白以豐富的想象能力,把本來十分寂寞的場面寫的很有情趣,自得其樂。這首詩之所以能達到這種效果,是因為詩中的繪畫起到的作用。 有人曾經說過“畫+說=詩”,而我則認為“繪畫+想象=好詩”因為繪畫是壹首詩的靈魂,是壹首詩的生命,是壹首詩的活力!可以說沒有繪畫,也就是沒有好詩!所以可想而知繪畫在詩中的地位。 詩歌為什麽要分行? 詩歌分行,可以使詩歌讀起來瑯瑯上口,非常押韻,富有節奏感。還可以使詩歌意思明確,中心突出。另外,有些詩歌在分行處也省略了標點符號。如《老鴉啞啞叫》這首詩,就非常押韻,很有節奏感,每句末尾的最後壹行字中都是拼音“ao”韻,讀起來瑯瑯上口;《窮人》這首詩,以分行代了標點符號,簡潔明了,使讀者壹目了然。當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有的人》這首詩,它不僅在多處運用了押韻的修辭方法,大部分押的是“a”和“ao”韻。而且在每段開頭都用了重復的句式,強調了中心思想。此外,本詩在許多地方都以分行代替了標點符號。 詩歌需要押韻嗎? 我們小組的題目是:詩歌需要押韻嗎?經過我們小組的討論和調查,認為詩歌確實是需要押韻的,而且這壹點非常重要,有些人喜歡詩歌韻味,而講到這個韻味,就是來源於押韻的。押韻也能讓別人朗讀時感到非常順口。所以詩歌押韻真是好處多多,缺少不行。 並且詩歌要押韻,也是歷史悠久的,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流行詩歌押韻了,舉個例子,唐朝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壹首詩,哪怕是剛上幼兒園的小孩子也是絕對看過的,其中“光”、“霜”、“鄉”都是押韻的。所以,押韻也成了詩歌的壹種特征。 歌是唱出來的,那麽詩歌也就是誦出來的,在朗誦中,詩歌的押韻也有著壹定的重要性。因為押韻能使詩歌更加連貫,讀起來更加通順。在我們的調查中有80%的人們贊同我們的意見,詩歌要押韻;但也有少數的人認為詩歌不壹定要押韻,因為他們覺得詩歌只要經典就行了。 證明:“印象÷思維=詩” 詩人在看到景物或事物時,經過反復思考,寫下了流芳百世的詩句。 例如《清明》的作者杜牧,他在看見清明這個節氣來到時,人們紛紛掃墓、躲雨的忙碌情景,對於清明所見,寫了這首《清明》。詩的第壹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是由杜牧在趕路躲雨時,看見了路人趕路的情景這是印象,成了寫詩時不可缺少的被除數。 詩人杜牧在有了所見印象的基礎上。經過仔細的思考,精雕細啄反復推敲,仔細斟酌,終於寫出了“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詩還表現了清明時節陰雨綿綿的情景,這也成了寫詩時不可缺少的除數。 通過詩人對於印象和思維的完美結合,寫成了流芳百世的詩句。 再例如韓愈在唐代長安街上漫步時,看到早春而有感而發,想起了好友張籍,把壹首描寫早春美景的詩送給了張籍以示友誼。他同樣是在有了印象之後,通過思維的創作,寫出了這首詩,這也是“印象÷思維=詩”的證明。 當詩人們在壹片寂靜時,也會就身邊事物進行觀察,寫出人們想不到的詩句來。 例如杜甫在自己的書屋中,望著窗外發呆,心裏想著戰爭過後而帶來的幸福。杜甫在詩中寫了:“門泊東吳萬裏船”,表面上寫得是窗外的景色,實際還有暗示人們戰爭結束了的作用。 詩是印象與思維的結合,沒有印象和思維就沒有詩。 (註:“印象÷思維=印象” 是詩人辛笛說的。) 小議詩的意味 詩歌不是壹篇散文,詩是用“畫+說=詩”來證明的。詩歌是要分行的,詩歌是要押韻的,詩裏是有繪畫著的,詩是有語調的,它加強了詩的語氣。詩是有節奏感的,這樣可以讓詩更好聽,詩也可以用“印象”來證明,因為“印 象÷思維=詩”,詩是因為詩性的思維才能寫出好的壹首詩、。詩裏是有音樂的思想的。不然人們怎麽很喜歡去看詩呢?詩也有意象,詩也有語言,這樣就像人與人對話,感到很親切。詩是有暗示和隱喻,這樣讀詩還能明白道理,詩人有時也有錯覺,人寫詩的態度是認真的,他們成立壹個“形象庫”來豐富詩歌的詞語,詩的意味也就是與小說、散文等別的不同的文體,所不壹樣的地方的。所謂象征,自然有壹定的代表性,所以,詩的意味在詩歌當中,占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詩的意味又表達在哪裏呢?那麽我們就要從證明“印象+思維=詩”開始,印象,其實就是詩人在生活中無意的看見的事物或某種環境而引發了個人對於此的想象,他可以從這種東西中想到與此或完全相反的壹個氛圍,從而開始進壹步的思維想象發展,這壹切之後才有了壹首詩的過度。但是這樣是不夠的,壹首詩沒有深層意味,就不能讓讀者在閱讀後產生反思,那麽這首詩產生的感覺就不存在了,就是說要加入詩的靈魂,音樂和隱喻。 詩和音樂的結合是詩的很高境界,只有它們結合,詩才有節奏感,才會讓詩更美。 而詩的意味就是詩的隱喻,這是會引起讀者深入思考的最重要的壹點,如果沒有了它就像是平面紙,沒有立體感就會顯得枯燥、乏味。失去了詩的色彩,所以說,詩的意味是很重要的。 意味是詩美麗的靈魂。 詩人為什麽這樣寫 剛剛拿到這個“詩人為什麽這樣寫”的題目,我們就開始發愁了,但不過仔細壹想,實際上並不是太難。 我們選了《我為少男少女歌唱》這首詩歌來為例,觀察了這首詩後。我們覺得何其芳在寫這首詩歌時,流露出對現代青年的無限向往,向往他們的青春,向往他們的活力,向往他們的生活,向往他們的壹切。 詩人為什麽這樣寫? 詩人歌頌了年青人的希望,指出了年輕人是祖國的生力軍,年青人的成長需要祖國的關註和那些屬於未來的事物。 詩人為什麽這樣寫? 詩人希望年青人能牢牢記住祖國對他的希望和關註,努力學習、奮發圖強,完成自己應盡的使命和任務。 詩人為什麽這樣寫? 詩人希望年青人,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快快樂樂,把快樂傳遍四面八方,不管它像壹陣微風或者壹片陽光。 詩人為什麽這樣寫? 詩人想象自己變年輕,不會再那麽憂傷了,來到沒有痛苦,到處是快樂的世界,享受著那些年輕人所過的生活。 詩人為什麽這樣寫? 希望? 贊揚? 快樂? 活力? 虛構的想象? 不,詩這東西只是詩人在壹時間的靈感而完成的,雖形散而神不散,詩人之所以要這樣寫,只不過是要表達某種意念。事實上,這種高境界真的很難領悟,關鍵是要看詩人的靈感。 什麽是詩? 詩,是夢的產物,其中的韻律錯落有致,在旁人看來是那麽的高深莫測,但是在那能夠發現“美”的人的眼裏,詩卻是生命的光芒。詩,可以是那些受傷害的人們的避風港,心靈在那詩的朦朧的世界的撫慰下,受了凈化,受了洗禮。詩是腦海裏的靈光壹現,詩是天地間的露水壹滴,我們熱愛的生活中處處蘊藏著真理,詩的靈魂便是真理,拋開沈重和苦悶的枷鎖,撥開愁雲,認真地解讀…… 寂寞是詩,生命是詩———“如丁香花壹般的憂愁”,帶給我們美的享受。閉上雙眼,盡情想象,遺忘了這世界。“詩”就會在這時,從世界中溜出來,於妳相伴。停止遐想,世界遺忘了妳,詩也會帶妳回到那世界裏去。 詩,是黃昏的樹陰漏下的碎玉,是如今天上少有的繁星,它獨自閃耀著。詩是無論經歷多少滄海桑田與海枯石欄乃至永垂不朽的瑰寶,若能夠得到它,它能給我們的快樂,那麽眼中的生活將如剝了殼的雞蛋壹般的純潔、明凈、美好! 詩,是理想主義的安慰,是獨壹無二的閃光點,我們的信仰中,有詩的存在。詩也會是極端主義的遺留物。它像空氣壹般圍繞著我們,但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有人能感覺到,感受到。 城市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