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作為壹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寫說課稿需要註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麥哨》》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間田野裏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玩耍嬉戲的情形。這壹是篇文質優美的課文。壹是意境之美:文章為我們展現了壹幅兒童在田園無憂無慮玩耍的歡快場面,讓我們感受到田園風光的動人,田園生活的愜意。其二是語言之美美:文中用了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許多語句都值得學生去品味積累;首尾呼應,兩段表達相近意思卻用了不同的措辭。能夠使學生在體會語言美的基礎上感受到田園生活的美,激發了他們向往大自然的情感。所以本文是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語感,豐富他們語言積累的好文章。

 說學情:

 我們都知道,由於聽力障礙,聾啞學生語言相對比較貧乏,閱讀理解能力相對與同年齡的來說差距比較大。再加上本文描寫的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的田園生活,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距離比較遠,因而體會其中的情趣也比較難的。在教學中,要從彌補缺陷出發,從發展學生語言的角度去考慮。

 說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重在綜合,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質,學習方法習慣的融合。”據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習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說環節:

 結合學習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我設計如下教學環節:

 1.課前讓學生結合綜合性學習的任務,收集田野風光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便於學生進壹步感受鄉村自然環境的特點和在那樣的環境中生活的快樂。

 2.本文內容淺顯,寫景意境清新,寫人童稚純樸。教學時,直接從課題設疑,激趣導入,然後讓學生運用學習前面三篇文章的方法自讀全文,了解課文內容,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有所感悟,接著以探究問題帶動朗讀,最後品味語言,積累運用。

 課題導入,可讓學生在讀過閱讀提示後,針對課題質疑。如“今天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作者怎樣通過麥哨反映出了今天鄉村孩子的生活?”好奇心引導著學生,使學生充滿樂趣,認真讀書。

 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小組討論,解決由課題產生的問題,交流體會,指導學生感受鄉村孩子的純樸可愛,鄉間景色的美麗親切,孩子們玩耍的內容多麽地貼近自然,形式又是多麽的豐富多樣,而感情又是多麽的熱烈,正如同歡快柔美的麥哨那樣妳呼我應,此起彼落,傳承久遠,同時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最後找出自己喜歡的句段,有感情的讀給大家聽,並說說喜歡的理由,並摘抄下來,達到積累的目的。

 3.多讀,是品味語言的最佳方式。有疑問時讀,多讀茅塞頓開;有感悟時讀,多讀理解深入;品味語言時讀,多讀,朗朗成誦。本文朗讀的情感基調應歡快柔和。

 4.朗讀時註意以下字的讀音:“似的”的'“似”的聲母讀翹舌音,“剝開”的“剝”讀bāo,“黑白相間”的“間”讀四聲。

 5.教師引導學生擴展閱讀,可推薦學生閱讀《同步閱讀》中的相應文章,以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語言積累。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壹、說教材

 課文說了家庭生活中的壹個小故事。小雲生日那天,媽媽送給她壹只布熊,因為媽媽總是忘記自己的生日,小雲就想把生日借給媽媽,並將布熊送給媽媽。全文語言淺顯,體現了母女真情。

  二、說學情。

 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的同學較多,大多都是家中的小皇帝,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根本就不懂得去關心別人,去體貼別人。因此,老師通過本堂課的教學,希望恩能夠喚起學生的***鳴,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懂得去體貼他人。

  三、說學習目標。

 鑒於本課是本冊教材最後壹單元的壹篇課文,因此在全冊便起著"鞏固識字,用學到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朗讀課文,能提出課文中不明白的問題並能討論解決"等作用。本課要完成的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兩個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方法與過程:

 1、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2、培養學生在朗讀課文時能提出不明白的問題並學會討論解決。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能領悟到要學會關心身邊愛自己的所有人,做壹個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四、說教法

 本課教學安排用兩課時完成,寫字安排在第二課時,我主要說說第壹課時所采用的教法。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註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轉變自己的角色,由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轉變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學中,我將力爭擺正自己的位置,給學生更多的發揮與施展才能的空間。

 1、讀中悟情

 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而朗讀又貴在壹個"悟"字,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將非常註重學生對課文的朗讀。但在讀中,並不是壹味地告訴他們該怎樣朗讀,而是通過自己的範讀,給學生創設情景,讓他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心去感受和體會朗讀課文時輕快活潑的基調。

 2、伴著音樂朗讀,讀中感悟。

 從平時的接觸中知道,唱歌是孩子們的最愛,我設想如果在課堂中應用的話,效果應該說是不錯的。而且從壹些公開課上,也時常能夠看到同學們在音樂的伴奏下朗讀課文,使朗讀有更大的收獲。因此在本堂課中我也想嘗試壹下,讓孩子們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讀,從音樂中感悟,從讀中感悟。

  五、說教學程序

 本課安排兩課時完成,第壹課時的任務是識字,朗讀、了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的任務是寫字。我執教的是第壹課時,教學程序如下:

 (壹)啟發談話,揭示課題(課前播放《生日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三)學習課文

 1、學習第1、2自然段。(引讀第1、2自然段,並理解這兩個自然段。)

 2、學習第3、4自然段。(通過朗讀理解這兩個自然段。)

 3、配樂分角色朗讀全文(課件播放《祝妳生日快樂》的音樂,師生***讀)

 4、小結:我們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精心照顧我們、關心我們、愛護著我們;所以,我們也應該向課文中的小雲壹樣,多關心自己的媽媽,愛自己的媽媽。

 (四)拓展練習。

 (五)寫字練習。

 (六)總結談話。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本說課稿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導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讀為主線,由“初讀”到“細讀”到“精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學生在朗讀、表達中感悟語言、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在教學方法上,試圖采用“扶”與“放”相結合,再輔以多媒體課件演示的方式,讓學生自主讀,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並自主、合作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裏始終處於積級主動的學習狀態。通過“求異、創新”及“課外練習”收集有關橋的圖片、文字,舉辦拓展活動——展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教學目標

 1、學會5~10自然段的5個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塑料橋的輕巧簡便。

 3、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愛科學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了解課文中介紹的兩種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1.同學們,妳們見過什麽樣的橋?在哪裏見過?快把妳見過的橋說給同學、老師聽。(學生自由答)

 2.課件(出示不同橋的圖片)邊播放邊向學生介紹:從古到今,橋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的巨大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橋也在不斷地變化著。今天,我們學習壹篇有趣的課文(板書課題),課文裏所講的橋會讓同學們大開眼界。)

  二、初步學習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蘭蘭跟爺爺過了幾種橋?各是什麽橋?

 (1)妳是從課文的哪個地方找到這個答案的?

 (2)鼓勵引導:妳很會讀書,請再往下讀課文,看看爺爺是怎麽告訴蘭蘭的。

 3.課文的哪段寫潛水橋?誰來讀讀?

 4.課文的哪段寫塑料橋?誰願意讀讀?請舉手的學生齊讀。

 5.再讀全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三、說板書

 我的板書采用文字式,把課文中關鍵詞句列舉出來,簡單明了,能讓學生更清晰理解、記憶課文內容。

 潛水橋:架在水裏 玻璃磚造 像壹幢長長的房子

 塑料橋:架在小河上 塑料管子 像雨衣大小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壹、說教材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組元中壹篇講讀課文,它是以連環畫的形式編排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是酸的”,是狐貍的自我安慰,卻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只有小猴子敢於親自嘗試。這篇文章就告訴了我們平時做事要親自去體驗、去嘗試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低年級的學生都很喜歡可愛的小動物,本課描寫的正是壹群活潑、可愛的小動物的故事。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學習動力。並且,本單元的前4篇課文都是寓言故事,孩子們已經學到了壹些“怎樣看問題、想問題”的知識。對理解這類寓言故事,已經有了壹定的能力。再加上本文還配有精美的插圖。可以讓學生結合插圖,觀察動物動作,猜猜他們的心理,並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以達到體會深刻道理。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及學情分析,我將預設如下:

  三、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4個字,重點指導反犬旁的書寫。

 2、學習課文1-3自然段,體驗故事中角色的心靈世界。

 3、初步培養孩子聽、讀、講童話故事的興趣。

  教學難點

 識字、寫字。

  四、說教法與學法

 這篇課文故事性較強,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情境創設法、分角色表演等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語感得到訓練,個性得到張揚,創造性也得到培養。

 由於本文是壹篇寓言故事,學生很喜歡讀。因此,在學法上,引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情景想象,朗讀感悟,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以及中心都有更深刻的認識,把人物的神態、語言都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

  五、說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

 1、課件出現楊梅、甘蔗。問:吃了很酸很酸的楊梅,妳的表情會怎樣?

 2、認識“酸”字:“酸”字的左邊部分多像壹張緊皺著眉頭的臉。板書酸

 平時的生活中妳在哪兒見過“酸”字。

 3、伸出舌頭去舔甘蔗,嘴裏覺得甜甜的。板書甜,課題補充完整。

 4、讀課題:壹起想著這兩種味道來讀讀課題。

 5、揭題:酸的和甜的這個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書中的74頁。

 (課標指出:識字要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要關註和激發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提醒孩子留心周圍的事物,會認識更多的字。因此讓學生說說平時的生活中妳在哪兒見過“酸”字。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識字。)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壹)找準句子,分散識字壹

 1、師:(出示閱讀提示)

 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下面的樹葉可以幫助妳,遇到難讀的句子把它劃下來。

 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動物?思考講了壹個什麽故事?

 (這是對學生自己學習課文時,學習方法的壹種提示。)

 2、出示難讀的句子:

 他望望架上那壹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壹串就要往嘴裏送。

 A、出示“壹串串、葡萄、迫不及待”。指名小老師帶讀,齊讀。

 指名讀句子。

 B、重點指導學生的斷句。

 他望望架上/那壹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壹串/就要往嘴裏送。

 C、“串”是生字這個串字像什麽?師範寫。

 通過想象識記“串”字,學生可能會說:像羊肉肉,也像豆腐串,又像壹串糖葫蘆。通過想象,壹定能加深記憶,更能讓孩子感受識記漢字的樂趣,感受中國造字的形象生動。

 D、理解壹串串:

 課件演示壹串葡萄,又壹串葡萄,許多串葡萄連在壹起,就是“壹串串”

 妳還知道還有壹串串的什麽?(珍珠、項鏈、羊肉串等)

 擴展延伸其他表示東西數量很多的詞語。

 (二)整體感知,分散識字二

 1、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動物?反饋,課件出示四種動物的圖象。叫叫他們的名字,跟他們打打招呼。

 (雖然朗讀動物名字的詞語是對認讀生字的教學,但以打招呼的形式,更具情趣性,更符合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

 2、指導正音狐貍,後面的字輕聲。

 3、說說講了壹件什麽事?(教師點撥:誰說葡萄是酸的?誰說葡萄是甜的?結果怎樣?)(引導學生簡單說說故事大意)。

 4、出示壹首兒歌:

 葡萄,葡萄,圓又大,

 狐貍,狐貍,口水掛,

 壹心想要吃到它,

 可是壹顆沒摘到,

 硬說葡萄是酸的。

 松鼠兔子上了當,

 只有猴子自己嘗,

 自 己 嘗。

 (通過自編的兒歌將生字鞏固和故事情節、故事寓意有效地統壹在壹起,避免了煩瑣、支離與說教,實現了“文”與“道”的融合。)

  賞析品讀課文1-3自然段

 1、抓住重點句,品讀第壹自然段吧!

 (1)練讀重點句

 第壹自然段只有三句話,第二句描寫狐貍想吃葡萄又吃不到的句子和第三句描寫狐貍難過失望的話生動簡潔,很適合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圍繞 “他壹會兒轉來轉去,壹會兒跳起來摘葡萄,可是壹顆也沒摘到。”這句話,我先用課件出示在屏幕上。接著我用壹系列的問題:“小狐貍,小狐貍,妳轉來轉去,幹什麽呀?”“他轉來轉去,能摘到葡萄嗎?”“壹會兒轉來轉去動腦筋,壹會跳起來摘葡萄,是什麽樣子呢?哪只小狐貍來演給大家看看?”引導學生由逐步思考。

 在反復讀,演的基礎上,我又采用了引讀的方式進壹步練習朗讀:“小朋友,妳看,葡萄架下葡萄壹大串壹大串,這麽誘人,怪不得這只狐貍生接讀 ,可是 生接讀 。”“小狐貍這麽想吃葡萄,想盡了辦法。”在引導學生讀完悟完的基礎上練習說話。

 師:小狐貍在這裏忙得很,壹會兒轉來轉去,壹會兒跳起來摘葡萄。妳能用壹會兒,壹會兒說句話嗎?

 學生練習說話。

 (2)在充分練讀重點句的基礎上,體會狐貍的的心情

 師:狐貍啊,狐貍,妳滿懷希望,可是壹顆葡萄也沒摘到,這時候它心情怎麽樣?

 在交流的基礎出示課件: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引導學生讀出難過、失望的心情

 2、突出心裏想的話,賞讀二、三自然段

 二、三自然段結構相同,我從中抓出了兩段中的重點句:小松鼠和小兔子心裏想的話重點賞讀。

 師:葡萄是酸的,小松鼠聽見了,小兔子也知道了,他們心裏是怎麽想的呢?請小朋友讀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做上記號。

 在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融入故事角色。

 (1)讀好松鼠心裏想的話

 課件出示課文第二幅圖,並出示文字:狐貍很聰明,他說葡萄不能吃,那壹定是很酸的。

 老師隨機提問學生:小松鼠,妳是怎麽想的呢?針對學生的回答適時評價:這只小松鼠有點將信將疑;他把“壹定”讀得特別響,完全相信了;這位松鼠老弟是完全相信了,我們壹起回到書中去讀壹讀。

 (2)讀好兔子心裏想的話

 師;這時,來了壹只小兔子,望著架上這壹串串紫紅色的葡萄,正想美美地吃壹頓,小松鼠把狐貍的話告訴了他。他是怎麽說的呢?誰來給畫面配配音。PPT8:第三幅課文畫面。並請學生試著配音。

 師:聽了小松鼠的話,小兔子心裏是怎麽想的呢?誰來讀讀?

 課件出示文字:狐貍和小松鼠都說葡萄是酸的,那壹定不能吃!

 針對學生的朗讀適時評價:聽到了嗎?他剛才把哪個詞強調了?;看來小兔子也完全相信了。妳不但讀好了,還關註了標點(感嘆號)。讓我們捧起語文書壹起來讀壹讀。

 (3)師生配合讀

 (創設壹個充滿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讓每個孩子喜歡閱讀,主動閱讀,快樂閱讀。為此,我采用各種各樣方法,通過指名讀,分組讀,師範讀,師引讀,師生分角色讀等,始終把“讀”作為學生學習文本的重要手段,讓孩子們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著對讀的熱情與渴望。)

  生字復現,指導書寫

 1、再出示兒歌,齊讀。

 2、剛才念的兒歌裏有幾個字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生字—— 猴 狐 貍

 引導學生發現反犬旁和左右結構。

 3、提示寫反犬旁。(出示甲骨文反犬旁),多像壹只狗蹲在地上啊!

 (師範寫,第三筆不能出頭)

 4、書寫時要註意什麽?

 “狐貍”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猴”的三部分要寫的緊湊。“猴”右邊與“候”不同。

 5、生寫,交流展示

 (識字寫字是二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情境中識字,分散識字,歸類指導寫字。是我在本節課教學中要突出的壹個亮點。語文教學的泰鬥,崔巒教授在明確“識字與寫字”學習目標中指出: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已有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回歸課題,留有余地

 師:傻小兔、傻松鼠輕易相信了狐貍,上當了。誰又說葡萄是甜的呢?

 師:猴子是怎麽知道葡萄是甜的?

 師:看來,輕信別人容易上當,只有自己親自嘗試,才可知真假。就如想知道老師帶來的葡萄是酸是甜,就得下課了親自到老師這兒來嘗壹嘗。下節課,讓我們壹起去看看聰明的猴子是怎麽戳穿狡猾的狐貍的。

 (這壹環節雖短,卻為下壹課時的學習作好了鋪墊,並適時回歸到開課時那壹串紫盈盈的葡萄上,讓學生親自嘗嘗,自然酸甜自知)

  說板書

 17酸的和甜的

 聽 嘗

 信 試

 狐貍 小松鼠、小兔子 小猴子

 (簡潔明了,形象直觀地表現出了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對待“葡萄是酸的”這種說法的不同態度,並且課文蘊含的深刻道理也清晰地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