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建國初期三次藝術運動和文藝思想鬥爭

建國初期三次藝術運動和文藝思想鬥爭

從建國起,文學始終保持了向政治靠攏的傾向。文學界的許多理論問題和思想問題都得到了及時註意,並進行了認真討論。但在討論中,"左"的思想和做法逐漸滲入到文藝領域,幹擾了文學藝術的正常發展。在電影界關於《武訓傳》的討論之後,文學界展開了對《紅樓夢》研究和胡風文藝思想的批判。在這三次較大的文藝論爭中,政治化色彩漸濃,產生了不良的後果。

1.對《紅樓夢》研究的批判

這次批判圍繞如何正確對待文化遺產的問題展開。在毛澤東號召下,批判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此次批判深刻地分析了美國杜威實用主義觀點在《紅樓夢》和其他研究領域的影響,指出了俞平伯《紅樓夢》研究中的偏頗之處,有助於提高學術研究界的馬克思主義水平。但同時,高度政治化的批判和群眾性的圍攻卻助長了文藝界"左"傾思想的發展。

2.對胡風文藝思想的批判胡風文藝思想有其獨到之處,核心是強調"主觀戰鬥精神",堅持主體的"自我擴張"和"自我鬥爭"。與胡風這壹觀點的論爭,早在30年代的"左聯"時期就已存在,建國後仍舊繼續。隨著"左"的傾向的加劇和政治實用主義的擡頭,胡風文藝思想越來越被看作是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對立面而受到批判。

50年代初,文藝界在整風學習運動中,就開始了對胡風文藝思想的批判。1953年初,林默涵、何其芳先後發表文章,從根本上否定胡風文藝思想。胡風不服,於1954年6月向黨中央遞交長達30余萬言的《關於幾年來文藝實踐情況的報告》,即"意見書"。1955年1月30日,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將"意見書"印成專冊,並於2月對胡風文藝思想展開全面批判,後批判不斷升級。6月10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必須從胡風事件吸取教訓》,胡風完全被視為異己。有關文藝理論的論爭演變成了政治上的對敵鬥爭。胡風等人被打成"胡風反革命集團",胡風本人由此入獄達20年之久,株連人數眾多,後果極為嚴重。直至1980年9月,中***中央才正式為"胡風反革命集團"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