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凜然是壹個成語,讀音是dà yì lǐn rán,意思是由於胸懷正義而神態莊嚴,令人敬畏。
解釋
大義:正義;凜然:嚴肅、或敬畏的樣子。由於胸懷正義而神態莊嚴,令人敬畏。
出處
宋·曹輔《唐顏文忠公新廟記》:“大義凜然,奮裙首倡。”
示例:因想起文丞相和謝先生,壹般的~,使宋室雖亡,猶有余榮。
◎清·吳趼人《痛史》第二十二回 文心海洋《重回明末遼東·聽教睢陽袁可立》:“楊太曦忙上前恭謹施禮道:‘特別是大人在萬歷年間的那句怒言:‘吾知有三尺,不知弄臣’,說的端的是大義凜然,妖佞聞風喪膽。’”
◎清·顧炎武《日知錄·孫氏西齋錄》:“唐人作書,無所回避。孫樵所作《西齋錄》,乃是私史,至於起王氏之魂,上配天皇;條高後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義凜然。”
用法
常用來描寫勇士受屈時或烈士遇難前的英勇氣概。壹般用作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