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夫子,萬古如長夜”的意思是假若上天不造就像孔子壹樣偉大的人物,那麽萬古就像漫漫長夜壹樣黯淡無光。但是上蒼又造就了我們,那麽萬古才會重新恢復光明,煥發光彩。
"天不生中尼,萬古如長夜”此語本是出自朱熹的《朱子語類》卷九十三,但是,朱熹在這句詩後面緊接著說的壹句話:“唐子西嘗於壹郵亭梁間見此語”。《唐子西文錄》記載:“蜀道館舍壁間題壹聯雲:“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不知何人詩也.”唐子西作為該詩句目擊者證人,尚不知何人所作,所以壹般認為是宋朝佚名詩人所做。
擴展資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參考鏈接:百度百科-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