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戰國曾侯乙編鐘是當時我國青銅鑄造技術的精湛之作,也是遠遠早於世界其他類似音樂樂器出現的時間,編鐘已經擁有2400多年的歷史。並且整套編鐘的完整性和壹鐘雙音的技術也是震撼世界的,這也讓戰國曾侯乙編鐘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曾侯乙編鐘編鐘是我國古時候的壹種傳統樂器,早在夏朝就開始使用了。編鐘的使用也有著中央王權和地方諸侯不同的數量規格的嚴格要求的,而曾侯乙編鐘的出土更是讓人們見到了編鐘的繁華和氣派。在1978年被偶然發現而後出土的這套曾侯乙編鐘可以說是奇跡壹般,整套編鐘***有65件組成,並且在距今有2000多牛的泥土裏,整套編鐘完好無缺,就連掛編鐘的木頭框架也是好好的,每個編鐘都是青銅鑄造成的,在出土時沒有銅銹的存在,可以說是相當大的壹件文化財富。整套編鐘***65件,除了壹個專門寫滿銘文的藝術品,其他64個編鐘都可以發聲,這麽大規模的完好編鐘足以讓人們震撼。
精妙技藝在古時候相對落後的冶煉技術下,能夠做出這麽精妙的編鐘可以說讓人難以想象。編鐘還是能夠發出兩個聲音的,敲擊正反面的不同,發出的聲音也不同,相比國外的鋼琴,編鐘的音域從最低音到最高音僅僅只少了壹個八度的存在,而時間卻要比鋼琴早了2000多年。編鐘總***重量高達2.5噸,最大的編鐘重200多斤,高152厘米,最小的只有5斤重,高20厘米,這樣的規模也是舉世罕見的存在。這樣同壹個編鐘正反面不同聲音的精妙技術,也是讓世界的人們佩服和感嘆的。
意義非凡曾侯乙編鐘的出土的青銅鑄造技術已經讓世界的人們驚嘆了,而曾侯乙編鐘的意義更加深遠。曾侯乙編鐘的發現直接彌補了我國音樂史上的空缺,還有壹直以為的七聲音階來源於歐洲的說法不攻自破,極大的影響了世界音樂的歷史和發展史。尤其是壹鐘雙音的技藝對後世的震撼相當有影響力。還有編鐘上的銘文總***高達3755個,並且每個編鐘上都有銘文,銘文不僅僅標註了音律的名稱,還能對應和其他國家的律調,可以說是精妙至極。同時也證實了我國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會使用七聲音階了,也打破了壹直認為的十二音律是有古希臘流傳來的說法,可以說曾侯乙編鐘的出土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