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樂亭記文言文翻譯如下:
我擔任滁州的太守後的第二年握蠢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覺得甘甜漏皮正。向滁州人詢問泉水的發源地,就在距離滁州城南面壹百步的近處。它的上面是豐山,高聳地矗立著;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潛藏著;中間有壹股清泉,水勢洶湧,向上湧出。
我上下左右地看,很愛這裏的風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鑿開石頭,拓出空地,造了壹座亭子,於是我和滁州人在這美景中往來遊樂。滁州在五代混戰的時候,是個互相爭奪的地區。過去,太祖皇帝曾經率領後周兵在清流山下擊潰李景的十五萬軍隊,在滁州東門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將皇甫暉、姚鳳,就這樣平定了滁州。
我曾經考察過滁州地區的山水,查核過滁州地區的圖籍,登上高山來眺望清流關,想尋找皇甫暉、姚鳳被捉的地方。可是,當時的人都已經不在,大概是天下太平的時渣掘間長久了。
自從唐朝敗壞了它的政局,全國四分五裂,英雄豪傑們全都起來爭奪天下,到處都是敵對的政權,哪能數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聖人壹出現,全國就統壹了。以前的憑靠險要的割據都被削平消滅。在壹百年之間,靜靜地只看到山高水清。
要想問問那時的情形,可是留下來的老年人已經不在人世了。如今,滁州處在長江、淮河之間,是乘船坐車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遊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著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飯,歡樂地過日子,壹直到死。有誰曉得這是皇帝的功德,讓百姓休養生息,滋潤化育到壹百年的長久呢!
我來到這裏,喜歡它地方僻靜而公事清簡,又愛它的風俗安恬閑適。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之後,於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來遊玩,擡頭望山,低首聽泉。
春天采摘幽香的鮮花,夏天在茂密的喬木乘涼,刮風落霜結冰飛雪之時,更鮮明地顯露出它的清肅秀美,四時的風光,無壹不令人喜愛。(那時)又慶幸遇到民眾為那年谷物的豐收成熟而高興,樂意與我同遊。
於是為此根據這裏的山脈河流,敘述這裏風俗的美好,讓民眾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為有幸生於這太平無事的時代。
宣揚返悔皇上的恩德,和民眾***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範圍內的事。於是就寫下(這篇文章)來為這座亭子命名。
太歷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誥、知滁州軍州事歐陽修記。
作者簡介:
歐陽修字永叔,號讓中醉翁,晚號“六壹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唐宋八大家之壹。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廬陵(江西吉安)人。四歲喪父,家境很貧窮,母親用荻桿畫地教他識字。
二十四歲中進士後,在西昆派文人、西京留守錢惟演的幕府裏,開始和尹洙、梅堯臣等互相師友,唱和詩歌並提倡古文,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之壹。是著名的文章家和文壇領袖。他壹生任過朝廷和地方的許多官職,也是北宋中葉重要坦梁山的政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