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忸怩的意思

忸怩的意思

忸怩的意思如下:

忸怩,漢語詞語,拼音為niǔ ní,有羞愧、躊躇,猶豫、退縮不前、局縮不伸貌、猶輾轉之意。出自《書·五子之歌》。

出處:《書·五子之歌》:“郁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 孔傳:“忸怩,心慚。”

後漢書·蔡邕傳:“於是公子仰首降階,忸怩而避。”

宋蘇軾《策別十二》:“其心安於為善,而忸怩於不義,是故有所不為。”

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梅村集》:“每敘及易代之際,格格阻礙,若因人笑褚公而並自貢其忸怩跼蹐之狀。”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七章:“登時,他便鎮定了,神態也瀟灑起來,不再像剛才那樣的忸怩了。”

魏書·文苑傳·溫子升:“ 文襄館客元僅曰:‘諸人當賀。’推子升合陳辭。 子升久忸怩,乃推 陸操焉。”

唐韓偓《送人棄官入道》詩:“忸怩非壯誌,擺脫是良圖。”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無官受黜》:“時中書舍人裴坦當制,忸怩含毫久之。”

學詞語的好處

它蘊含了語言之美、傳統智慧、歷史典故,經過千年的沈澱,具有極高的智慧與內涵。它雖寥寥數字,但意義無窮。掌握成語的孩子說話妙語連珠,下筆如有神助。凝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作為壹種品德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

語文考驗的是孩子對文字駕馭的能力,而作文是檢驗這項能力的標準。如何提高孩子的文學素養,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壹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而孩子熟練地掌握了成語後,就能將其運用到作文中去,這對語文成績的提升很有幫助。

掌握壹定數量的成語並準確的理解和運用,可以極大地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而這項能力又是人際關系和有效溝通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