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許昌小語團隊:讓學習在課堂中真實發生
李叢梅老師執教《憶讀書》
李老師的教學依托課後思考練習題確立教學路徑,將課後習題中語文要素訓練點的學習過程作為教學的重點進行實施,努力讓語文要素的訓練落地生根。李老師的這節課是第壹課時,她充分利用《自學檢測單》,檢測學生預習情況,做到把課文讀通讀順。教學過程中又利用《學習單》,先自主梳理出作者的讀書經歷,再同桌互助完成“態度或評價”“什麽是好書”。整節課老師重在指導,把課堂真正交給了學生,打破了平時課堂教學的“壹言堂”。
正如許會娜老師的評課所說,李叢梅老師的這節課壹是聚集語文要素,精準定位課程目標;二是凸顯“學”為中心,讓學生站在課堂正中央;三是踐行合作學習,讓學生走向“主角”。
二、楊建英名師工作室:言語學習實踐
1、潘琪老師執教《夜宿山寺》
這節課作為低年級的古詩教學,潘老師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讓學生在不同形式的讀中去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節奏、讀出意思、讀出畫面,達到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如怎樣指導學生讀出節奏呢?潘老師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節奏,而是示範讀後,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在哪兒停頓,總結出“五言詩上二下三”的節奏。在引導學生理解“危”時,李老師從“危”的發音、組詞入手,從字的演變理解“危”是高的意思。相機問“高樓有多高”,結合學校教學樓來理解“百尺”,自然讓學生明白什麽是“誇張”,又通過李白的其它幾句詩加深對誇張的印象。像這種“文學知識或表達方法”,李老師是在“潤物細無聲”中讓低年級的學生感知、感受的。
2、吳妍彬老師執教《鳥的天堂》
整節課思路明了,圍繞三句話:“鳥的天堂”裏沒有鳥、“鳥的天堂”裏有鳥、“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第壹句“鳥的天堂”裏沒有鳥,學生默讀後,老師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臥”“堆”“翠綠”……體會榕樹的特點:大、茂盛、綠、生機。從而發出感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學生自然感受到這種靜態的美。
第二句“鳥的天堂”裏有鳥,主要體會鳥的特點。吳老師不僅僅是讓學生感受文字傳達的內容,還引導學生去發現作者是怎樣把變化的過程寫出來的,並讀出這些變化。《四季之美》與這篇課文同樣寫鳥,吳老師列舉其中壹句,與本課進行對比,讓生去發現不同,感受動靜結合的美。“壹只畫眉鳥”的特寫鏡頭,吳老師又帶領學生初步感受了點面結合的妙處。
最為精彩的是師生合作朗讀“傍晚的鳥的天堂”“早晨的鳥的天堂”,壹靜壹動,動靜交融,展現了生命之美。師生深深贊嘆:“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3、楊建英校長做了《言語學習實踐,提升語文學習的意義》的講座,她提出: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應生成對學習者有價值、有作用的心理表征。語文教學要通過語感實踐、語境實踐、語用實踐、內容重構……來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表達。
三、姜樹華名師工作室:“言意新生的”單元整體學習
1、陳鈺樞老師執教《跟著課文學觀察》
這節課是陳老師進行的三上第五單元整體學習。陳老師首先引導學生按照“寫了什麽——怎麽寫的——揭開觀察奧秘”這樣的方法,帶領學生再次走進《搭船的鳥》,從中探究作者是怎樣寫出翠鳥的美麗的。繼而讓學生用相同的方法,自主學習第四自然段,通過圈畫關鍵詞、播放視頻感受翠鳥捕魚動作之快。在感悟《金色的草地》壹課作者的觀察時,小組合作,分工明確。從兩篇文章中讓學生明白:細心觀察、留心生活。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教學最後安排了“制訂觀察計劃”畫思維導圖的環節。學生展示交流,師生評價,更多的是引導、欣賞和激勵,課堂上呈現出相互啟迪、相互欣賞的氛圍。陳老師立足兒童立場設計學習,把握單元整體學習,深度破譯表達形式的“言”,深刻體悟文本內容的意,創造出“言意***生”的語文生活。
2、主持人姜樹華對楊老師的課進行評述。楊老師執教的習作單元整體學習圍繞“觀察”,“整”出了觀察的精彩獲得,“整”出了觀察的不同手段,“整”出了觀察的表達方式。我們不止於會“發現美”,更要會“表達美”。
將近四個小時的活動,匯聚了名師團隊的心血與成果,給我們呈現出精彩的統編教材的教學案例,向我們傳達新教材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我們展示新教材的新教法新探索。今天的活動讓我們的視野更開闊了,讓我們看到了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廣闊天地。“知行合壹”,有了這些名師的引領,我們要把所學所悟所得運用了課堂教學、教學研究,讓語文核心素養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