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古人快馬傳遞方式的名稱解釋

古人快馬傳遞方式的名稱解釋

希望我的回答對妳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壹般每隔二十裏就有壹個驛站,壹旦而要傳遞的公文註明“馬上飛遞”的字樣,按規定每天三百裏,如遇緊急情況,可每天四百裏,六百裏甚至八百裏。

傳遞緊急公文時每個驛站都用快馬,“千裏馬”是形容壹匹馬能日行千裏,實際是不可能的,按唐朝的規定快馬能日行壹百八十裏左右,再快的馬可能跑得更多壹些,因此實際是驛卒們快馬加鞭,以最快速度奔跑,單靠壹匹馬是跑不到目的的,要到下壹個驛站換人換馬,連續傳遞下去。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範陽起兵叛亂,唐玄宗在臨潼華清池,兩地相隔三千裏,六日內玄宗就得到這壹消息,可見傳遞速度每天達五百裏。唐代的壹尺合0.303公尺,壹裏合454.2公尺。五百裏約合現代的227公裏,在當時已經是非常快的速度了,至於八百裏加急,可能差不多要走兩天才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