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關於亭子花的詩句

關於亭子花的詩句

1.描寫幽靜亭子的詩句

高亭

唐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東家留取當西山.

好看落日斜銜處,壹片春嵐映半環.

江亭夕望

唐白居易

憑高望遠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沒時紅浪沸,月初生處白煙開.

辭枝雪蕊將春去,滿鑷霜毛送老來.

爭敢三年作歸計,心知不及賈生才.

曲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曲江岸北憑欄幹,水面陰生日腳殘.

塵路行多綠袍故,風亭立久白須寒.

詩成暗著閑心記,山好遙偷病眼看.

不被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新澗亭

唐白居易

煙蘿初合澗新開,閑上西亭日幾回?

老病歸山應未得,且移泉石就身來.

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彥雄

寒食尋芳遊不足,溪亭還醉綠楊煙.

誰家花落臨流樹,數片殘紅到檻前.

蘇溪亭

唐戴叔倫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壹汀煙雨杏花寒.

章梓州水亭

2.關於亭子的古詩

高亭

唐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東家留取當西山.

好看落日斜銜處,壹片春嵐映半環.

江亭夕望

唐白居易

憑高望遠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沒時紅浪沸,月初生處白煙開.

辭枝雪蕊將春去,滿鑷霜毛送老來.

爭敢三年作歸計,心知不及賈生才.

曲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曲江岸北憑欄幹,水面陰生日腳殘.

塵路行多綠袍故,風亭立久白須寒.

詩成暗著閑心記,山好遙偷病眼看.

不被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新澗亭

唐白居易

煙蘿初合澗新開,閑上西亭日幾回?

老病歸山應未得,且移泉石就身來.

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彥雄

寒食尋芳遊不足,溪亭還醉綠楊煙.

誰家花落臨流樹,數片殘紅到檻前.

蘇溪亭

唐戴叔倫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壹汀煙雨杏花寒.

章梓州水亭

唐杜甫

城晚通雲霧,亭深到芰荷.吏人橋外少,秋水席邊多.

近屬淮王至,高門薊子過.荊州愛山簡,吾醉亦長歌.

灞陵亭

唐高蟾

壹條歸夢朱弦直,壹片離心白羽輕.

明日灞陵新霽後,馬頭煙樹綠相迎.

南亭

唐韓偓

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人語靜先聞,鳥啼深不見.

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澱澱.塹蔓墜長茸,島花垂小蒨.

行簪隱士冠,臥讀先賢傳.更有興來時,取琴彈壹遍.

潁亭

唐韓琮

潁上新亭瞰壹川,幾重舊址敞幽關.寒聲北下當軒水,

翠影西來撲檻山.遠目靜隨孤鶴去,高情常***白雲閑.

知君久負巢由誌,早晚相忘寂寞間.

津亭

唐胡宿

津亭欲闋戒棠舟,五兩風來不暫留.

西北浮雲連魏闕,東南初日滿秦樓.

層城渺渺人傷別,芳草萋萋客倦遊.

平樂舊歡收不得,更憑飛夢到瀛洲.

北亭

唐李群玉

斜雨飛絲織曉空,疏簾半卷野亭風.

荷花向盡秋光晚,零落殘紅綠沼中.

金陵新亭

唐李白

金陵風景好,豪士集新亭.舉目山河異,偏傷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憂社稷傾.王公何慷慨,千載仰雄名.

西亭

唐李商隱

此夜西亭月正圓,疏簾相伴宿風煙.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鶴從來不得眠.

臨水亭

唐施肩吾

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煙為我染莓苔.

欲知源上春風起,看取桃花逐水來.

登峴亭

唐司空曙

峴山回首望秦關,南向荊州幾日還.

今日登臨唯有淚,不知風景在何山.

梅亭

唐唐彥謙

東海窮詩客,西風古驛亭.發從殘歲白,山入故鄉青.

世事徒三窟,兒曹且壹經.丁寧速賒酒,煮栗試砂瓶.

3.描寫“亭子”詩句有哪些

1.

憶王孫·短長亭子短長橋

清代:錢枚

短長亭子短長橋,橋外垂楊壹萬條。那回臨別兩魂銷,恨迢迢,雙槳春風打暮潮。

2.

滕王亭子

唐代:杜甫

君王臺榭枕巴山,萬丈丹梯尚可攀。春日鶯啼修竹裏, 仙家犬吠白雲間。清江錦石傷心麗,嫩蕊濃花滿目班。 人到於今歌出牧,來遊此地不知還。

3.

宿村家亭子(壹作宿杜司空東亭,或題杜司戶亭子)

唐代:賈島

床頭枕是溪中石,井底泉通竹下池。 宿客未眠過夜半,獨聞山雨到來時。

4.

題鄭縣亭子(鄭縣遊春亭在西溪上壹名西溪亭)

唐代:杜甫

鄭縣亭子澗之濱,戶牖憑高發興新。雲斷嶽蓮臨大路, 天晴宮柳暗長春。巢邊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遠趁人。 更欲題詩滿青竹,晚來幽獨恐傷神。

5.

宴陶家亭子

唐代:李白

曲巷幽人宅,高門大士家。池開照膽鏡,林吐破顏花。 綠水藏春日,青軒秘晚霞。若聞弦管妙,金谷不能誇。

6.

滕王亭子

唐代:杜甫

寂寞春山路,君王不復行。古墻猶竹色,虛閣自松聲。 鳥雀荒村暮,雲霞過客情。尚思歌吹入,千騎把霓旌。

7.

過楊駙馬亭子

唐代:錢起

衣冠在漢庭,臺榭接天成。彩鳳翻簫曲,祥鳣入館名。 歌鐘芳月曙,林嶂碧雲生。亂水歸潭凈,高花映竹明。 退朝追宴樂,開閣醉簪纓。長袖留嘉客,棲烏下禁城。

4.有關亭子的詩句,要有作者和出處

1、《錢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白話翻譯:

繞過孤山寺以北漫步賈公亭以西,湖水初漲與岸平齊白雲垂得很低。

幾只早出的黃鶯爭棲向陽的暖樹,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築巢銜泥。

野花競相開放就要讓人眼花繚亂,春草還沒有長高才剛剛沒過馬蹄。

最喜愛湖東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壹條白沙堤。

2、《浣溪沙·壹曲新詞酒壹杯》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壹曲新詞酒壹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白話翻譯:

聽壹支新曲喝壹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

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3、《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壹灘鷗鷺。

白話翻譯:

應是常常想起壹次郊遊,壹玩就到日暮時分,沈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壹直玩到沒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

怎麽出去呢?怎麽出去呢?嘰喳聲驚叫聲劃船聲驚起了壹灘鳴鷺。

4、《豐樂亭遊春·其三》

作者歐陽修 朝代宋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白話翻譯:

紅花滿樹,青山隱隱,日已偏西。廣漠的郊野,草色青綠,看不見邊際。

遊春的人們,興趣正濃,哪管春天將去。豐樂亭前,人來人往,落花遍地。

5、《玉樓春·春恨》

作者晏殊 朝代宋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情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壹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白話翻譯:

在綠楊垂柳、芳草萋萋的長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侶輕易地拋下我就登程遠去。樓頭的鐘聲驚醒了五更的殘夢,心頭的離愁就像灑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無情人哪裏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惱,壹寸相思愁緒竟化作了萬縷千絲。天涯地角再遠也有窮盡終了那壹天,只有懷人的愁思卻是無限綿長、沒有盡期啊。

5.贊美亭子的詩句

贊美“亭子”的詩句

1.《題鄭縣亭子》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鄭縣亭子澗之濱,戶牖憑高發興新。

雲斷嶽蓮臨大路,天晴宮柳暗長春。

巢邊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遠趁人。

更欲題詩滿青竹,晚來幽獨恐傷神

2.《西亭子送李司馬》

年代: 唐 作者: 岑參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與雲齊。盤崖緣壁試攀躋,

群山向下飛鳥低。使君五馬天半嘶,絲繩玉壺為君提。

坐來壹望無端倪,紅花綠柳鶯亂啼。千家萬井連回溪,

酒行未醉聞暮雞,點筆操紙為君題。為君題,惜解攜。

草萋萋,沒馬蹄。

3.《題朱秀城南亭子》

年代: 唐 作者: 章孝標

朱家亭子象懸匏,階瑩青莎棟剪茆。癭掛眼開欺鴝鵒,

花緣網結妒螵蛸。有時風月輸三虎,無壁琴書屬四郊。

土木欲知精潔處,社天歸燕怯安巢。

4.《水竹亭》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韓家亭子能瀟灑,流水濺濺竹四圍。

清凈豈惟塵不到?深幽真與世相違。

涼飈激韻青雲動,白月流光翠羽飛。

安得時時攜美酒?與君談笑看雲歸。

5.《鴛鴦湖棹歌 之四十七》

年代: 清 作者: 朱彜尊

酒市茶寮總看場,金風亭子入春涼。

俊遊改作烏篷小,蔡十郎橋低不妨。

6.《別宋判官》

年代: 宋 作者: 蔡襄

縷縷青陰拂去鞍,雨花狼籍顫春寒。

年光別緒侵入鬢,莫向離亭子細看。

7.《秋暑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楊萬裏

半柳斜陽半柳陰,壹蟬飛去壹蟬吟。

岸巾亭子釣欄角,送眼江村松樹林。

8.《舟過桐廬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楊萬裏

瀟灑桐廬縣,寒江繚壹灣。

朱樓隔綠柳,白塔映青山。

稚子挑窗出,舟人買菜還。

峰頭好亭子,不得壹躋攀。

9.《遊曹園》

年代: 宋 作者: 趙汝鐩

先登東畔高亭子,洗卻胸襟萬斛塵。

落乍玉殘梅興盡,舊桃金吐柳芽新。

倚林困鶴聊休足,巡食饑烏不避人。

尚欲徘徊已燈火,歸騶屢趣入城堙。

10.《遊清涼寺次藻庵韻》

年代: 明 作者: 陳鐸

夕陽峰頂壹攀躋,萬裏川原望不迷。

帆影遠來江樹外,山形多在石城西。

苔荒輦路人稀到,花近禪房鳥亂啼。

直到翠微亭子上,漫吟重續舊時題。

11.《題來青亭》

年代: 明 作者: 止庵法師

西馬橋分壹水灣,來青亭子在其間。

壹方席上長留客,三尺窗中只見山。

落地浮雲須急掃,當檐繁木要頻刪。

輕嵐嫩紫無朝暮,肯與閑情數往還。

6.有關亭子的詩句

1.洞仙歌(次韻蘇子瞻)宋代:陳著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午夢醒來盼嬌滿。

扇輕拈又放,淺炷蘭薰,微笑處、吹著煙絲散亂。 涼亭還獨步,曾是憑闌,攜手心盟指雲漢。

碧雲斜陽外,信有如今,音書杳、寸腸千轉。漫佇立、無言對荷花,看轉眼秋風,翠移紅換。

2.醉倒唐代:杜牧日晴空樂下仙雲,俱在涼亭送使君。 莫辭壹盞即相請,還是三年更不聞。

3.索酒(四時景物須酒之意)宋代:曹勛乍喜惠風初到,上林翠紅,競開時候。四吹花香撲鼻,露裁煙染,天地如繡。

漸覺南薰,總冰綃紗扇避煩晝。***遊涼亭消暑,細酌輕謳須酒。

江楓裝錦雁橫秋,正皓月瑩空,翠闌侵鬥。況素商霜曉,對徑菊、金玉芙蓉爭秀。

萬裏彤雲,散飛霙,爐中焰紅獸。便須點水傍邊,最宜著酉。

4.南歌子宋代:呂勝己湛露涼亭館,香風散芰荷。晚來月色似金波。

間綠圍紅、同伴雪兒歌。 年少風流足,情深歡會多。

佳人月下拜嫦娥。不似隔年牛女、望星河。

5.青玉案(采蓮女)宋代:陳允平涼亭背倚斜陽樹。過幾陣、菇蒲雨。

自棹輕舟穿柳去。綠裙紅袂,與花相似,撐入花深處。

妾家住在鴛鴦浦。妾貌如花被花妒。

折得花歸嬌廝覷。花心多怨,妾心多恨,勝似蓮心苦。

7.關於亭子的句子

1)紅色尖頂的亭子像壹朵牡丹,點綴在綠海裏,倒也有“萬綠叢中壹點紅”的別致。

2)亭子周圍古木遮天,花草叢生,百花吐艷,真是美不勝收。

3)走進景山公園,擡頭望去,高大的萬春亭紅柱黃瓦,在茂密的翠柏之中,藤蘿翠竹點綴其間,風景優美,勝似仙境。

4)遠處,壹座古色古香的八角亭,熠熠的陽光灑落在亭頂上,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亮。朱紅色的圓柱泛著紅光,顯得格外耀眼。

5)這座亭子矗立在突出的壹角的巖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壹只蒼鷹展開翼翅浮在天宇壹般。

6)在萬綠叢中,聳立著金碧輝煌的香閣,在陽光照耀下,閃爍著耀眼的金光。

7)古觀象臺經受風吹雨打已有500多年了,傲然挺立在壹幢幢現代建築中,格外顯眼、壯觀。

8)醉翁亭依山而建,粉墻青瓦,飛檐立柱,亭臺相間,清幽雅致

8.有關亭子的詩句,要有作者和出處

亭既是重要的景觀建築,也是園林藝術中文人士大夫挽聯題對點景之地。

如清新秀麗的濟南大名湖,向有“四面荷花三面柳,壹城山色半城湖”之美。湖中的小島上有壹座歷史悠久的歷下亭,初建於北魏年間,重建於明嘉靖年間。

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杜甫曾到此壹遊,題詩曰:“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清代書法家何紹基將此詩句寫成楹聯,掛於亭上,名亭、名詩、名書法,堪稱三絕。

在離紹興不遠的關諸山壹帶,秀峰環抱,青巒疊翠,在壹片開闊的地形中,建有—座精致的小亭,離亭不遠,有壹條彎彎曲曲的小溪,這就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當年作《蘭亭集序》的地方。在蘭亭泓池水旁有壹塊石脾,上書“鵝池”兩字。

據說那“鵝”字是王羲之親筆,“池”字是其七子王獻之所寫,“鵝”字壹筆寫成,清標拔俗,渾潤中藏骨而不族,似得神助。而今人們遊蘭亭,名字、名題和王羲之傳說故事,成為人們仰慕的著名園林景區,而整個蘭亭景區,也是以蘭亭命名,這不能不說亭於園林中的重要行了。

以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壹醉壹陶然”而命名的陶然亭,在北京先農壇的西面,建於清康熙年間,亭基較高,故有登臨眺遠之勝。 在杭州孤山北麓賞梅勝地的放鶴亭,是為紀念北宋詩人林和靖而建。

林和靖曾在孤山北麓結廬隱居,除吟詩作畫,還喜好種梅養鶴。在他壹生所寫的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特別為人所傳頌,人因文傳,亭因人建,名人名詩名亭和放鶴亭壹帶梅林,每到冬天,寒梅怒放,清香四溢的“香雪海”中隱壹亭,使得放鶴亭更為名聞遐爾。

在我國園林中,幾乎都離不開亭。在園林中或高處築亭,既是仰觀的重要景點,又可供遊人統覽全景,在疊山腳前邊築亭,以襯托山勢的高聳,臨水處築亭,則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處築亭,半隱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在眾多類型的亭中,方亭最常見。它簡單大方。

圓亭更秀麗,但額坊掛落和亭頂都是圓的,施工要比方亭復雜。在亭的類型中還有半亭和獨立亭、橋亭等,多與走廊相連,依壁而建。

亭的平面形式有方、長方、五角、六角、八角、圓、悔花、扇形等。亭頂除攢尖以外,歇山頂也相當普遍。

中國每壹處園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在中國園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亭子的造型是多種多樣的,但它們的基本結構是相同的。壹個屋頂,幾根柱子,中間是空的。

這樣的建築物起什麽作用呢?它的作用就在於能把外界大空間的景象吸收到這個小空間中來。元人有兩句詩:“江山無限景,都取壹亭中。”

這就是亭子的作用,就是把外界大空間的無限景色都吸收進來。中國園林的其他建築,如臺榭樓閣,也都是起這個作用,都是為了使遊覽者從小空間進到大空間,也就是突破有限,進入無限。

文征明《水亭圖》 突破有限,進入無限,就能夠在遊覽者胸中引發壹種對於整個人生、對於整個歷史的感受和領悟。我們可以舉兩個例子來說明壹點。

壹個例子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王羲之在這篇文章壹開頭就指出,蘭亭給人的美感,主要不在於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於它可以使人“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這兩句話是很有名的。就是擡頭壹看宇宙如此之大,低頭壹看,世界萬物又是如此豐富多彩,生機勃勃。

(宗白華說,“仰觀”“俯察”是中國古代哲人、詩人觀照世界的特殊的方式。)接下去說:“所以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遊覽者的眼睛是遊動的,心胸是敞開的,遊目騁懷,因此得到了壹種極大的快樂。而這種仰觀俯察,遊目騁懷,就引發了壹種人生感,所以王羲之接下去又說:“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宇宙無限,人生有限,所以孔子在岸邊望著滔滔的江水發出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就是人生感。

再壹個例子是王勃的《滕王閣序》,這也是壹篇極有名的文章。王勃在文章開頭也描寫了滕王閣建築的美,但接下去就說,滕王閣給人的美感,主要不在於建築本身,而在於它可以使人看到壹個無限廣大的空間,看到無限壯麗的景色。

它有兩句名句:“落霞與孤鶩 齊飛,秋水***長天壹色。”然後他就寫到,在這種空間的美感中,包含了壹種人生感:“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這就是滕王閣所引發的壹種形而上的感興。 我國雲南昆明有壹座大觀樓,樓上有壹付對聯,據說是中國最長的壹付對聯。

上聯是:“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

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這是壹個廣闊無邊的空間,下聯是寫無限的時間:“數千年往事,註到心頭(和“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相對)。把酒淩虛,嘆滾滾英雄誰在。

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壹枕清霜。”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