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山西運城煤礦何時重組結束?

山西運城煤礦何時重組結束?

對於山西為數眾多的地方中小煤礦來說,無論是否會被兼並都“難逃壹劫”。因為倘若被並購,巨大的前期投資與相對較低的並購價格將給他們帶來巨大虧損;倘若不被並購,2001年底年產90萬噸以下、非綜采為主的機械化開采礦井將被全部關停的政策又絕對難以逾越。而對於並購企業來說,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是買得起建不起,後繼資金不足。盡管如此,卻並不能影響山西煤炭資源整合的激進步伐

2008年後半年,自山西省開展第二輪煤礦兼並重組以來,山西省眾多的中小煤炭企業都感覺到了某種隱隱的壓力,如今面對山西省不斷提速的整合步伐,這種壓力正在提升。

對於山西為數眾多的地方中小煤礦來說,無論是否會被兼並都“難逃壹劫”。因為倘若被並購,巨大的前期投資與相對較低的並購價格將給他們帶來巨大虧損;倘若不被並購,2001年底年產90萬噸以下、非綜采為主的機械化開采礦井將被全部關停的政策又絕對難以逾越。而對於並購企業來說,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是買得起建不起,後繼資金不足。

盡管如此,卻並不能影響山西煤炭資源整合的激進步伐。

態度消極的煤老板

今年4月份,山西省產煤大縣——左雲縣試圖就當地煤礦兼並重組事宜召集地方中小煤礦礦主舉行壹場座談會,但終因礦主們大多數不積極配合,到會者寥寥無幾而流產。

對於礦主們來說,收購價格過低,自己又缺乏能力打包整合其他資源,是導致他們興趣不足甚至抵觸的兩個原因。

按照此前山西方面制定的《關於煤礦企業兼並重組所涉及資源采礦權價款處置辦法》,對於被兼並重組煤礦實行兩個補償標準,以2006年2月28日山西省政府公布的《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和有償使用辦法》作為分水嶺。

壹是被兼並重組煤礦如按照《辦法》規定的標準繳納了價款,直接轉讓采礦權時,兼並重組企業應向其退還剩余資源量(不含未核定價款的資源量)的價款,並按原價款標準的50%給予經濟補償,或按照資源資本化的方式折價入股,作為其在兼並重組後新組建企業的股份;二是被兼並重組煤礦在《辦法》實施前按規定繳納了價款,直接轉讓采礦權時,兼並重組企業應向其退還剩余資源量(不含未核定價款的資源量)的價款,並按原價款標準的100%給予經濟補償或按照資源資本化的方式折價入股,作為其在兼並重組後新組建企業的股份。

按此標準大多數礦主都拿不到高於前期自身投入的資金。

與此同時,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並重組的實施意見》,現已具備300萬噸/年生產規模,且至少有壹個120萬噸/年機械化開采礦井的地方骨幹煤炭企業,也可作為兼並重組的主體。其他作為兼並重組整合主體的地方骨幹煤炭企業(礦井),由各市人民政府提出,原則上應有壹個生產規模在90萬噸/年及以上礦井作支撐,兼並重組整合後企業生產規模應不低於300萬噸/年,所屬礦井至少有壹個規模不低於120萬噸/年。而這樣的標準又讓為數眾多的地方中小煤礦只能“坐以待購”。

於是山西眾多的地方中小煤礦礦主持有了等待、觀望或者硬挺的態度,若非真正無路可循,絕不主動迎合。

煤老板們的尷尬

楊老板是壹名溫州籍的商人,他在山西晉中、長治、忻州、大同有數座煤礦,煤礦年產量均在40萬到60萬噸之間,目前他在長治的壹座年產45萬噸的優質動力煤礦井被列入整合範圍,該礦首期已經繳納了1000萬噸的資源價款。在本次資源整合中,收購方對他煤礦的出價不到3000萬元。

楊老板說,他在這座煤礦已經投資了8000余萬元,如果按照市場運作,這座煤礦最少可以賣到2億元以上。目前,他的煤礦還沒有復產驗收,楊老板坦白,面對今天這種局面,政府讓幹就幹,不讓幹就扭頭走人,不會再在煤礦上投壹分錢了。

與楊老板的灑脫不同,高平市壹位不願為外界獲知姓名的老板聯合4個股東投資5000萬元在去年接手了壹座煤礦,但由於山西長期的停產整頓,再加上礦井建設等等原因,時至今日始終無法正常生產。該名老板說,接手後不僅沒有賺錢,反而每天在不斷賠錢。因為大筆貸款利息需要償還,井下“壹停三不停”每月產生的10幾萬元費用需要支付,讓他苦不堪言。如今在整合風暴中,他的礦井又不被並購方看好,自己投資擴能整合其他資源又難以實現,隨時面臨被關停淘汰的危險。該老板說,現在真是山窮水盡了。

事實上,現在山西的煤礦礦主大多是在2006年之後介入行業的。

2006年,山西施行第壹次資源整合,當年2月28日山西省政府公布了《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和有償使用辦法》,壹方面鼓勵大中型企業參與煤炭資源整合,組建和發展大型企業集團;另壹方面提出向煤炭企業開征采礦權價款,並制定了6檔取費標準。

從這壹年開始,山西80%的煤老板選擇轉賣股權,撤身其他行業。而新接手的煤老板不僅高價買進,與此同時在面對山西不斷提高的煤炭準入門檻時又不得不投入大量資金提升產能,增進礦井建設,但是在此後的兩年中,山西礦產行業安全形勢嚴峻,全省範圍內的煤礦停產整頓綿延不斷,特別是去年,山西中小煤礦大部分處於停產整頓階段。

這些企業在不停地擴建、整合與關停中苦苦掙紮,投資的錢到目前不僅難以看到回報,反而迎來了山西第二次更具廣度與深度的資源整合,這讓通過銀行貸款或者民間借貸辦礦的“新煤老板”們感受了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

並購企業的困擾

相對於煤礦礦主們迫在眉睫的壓力,並購企業的壓力更多的是來自未來。

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並重組的實施意見》,這次煤炭資源整合煤礦企業兼並重組的主體分為三類:壹類是省內國有重點煤炭企業,二類是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的、有資質的、經公告的企業,三類是具有壹定生產規模的地方骨幹煤礦企業,在不影響大型煤礦企業兼並重組的前提下,經市政府申報、省政府批準,可以作為兼並相鄰中小煤礦的主體。

目前,山西省確定的壹類並購主體企業分別是同煤集團、山西焦煤集團、陽泉煤業集團、潞安礦業集團、晉城無煙煤集團和中煤平朔公司,同時山西省國資委也公布了壹批***13家主體並購企業,其中除上述6家企業外還另有7家。

此前這些並購主體企業的苦惱主要是來自於外部。壹方面是礦主們積極性不高,不願主動放權,在價格上難以達成壹致;另壹方面,有業內人士透露,在推進資源整合過程中,省屬煤礦最好整合,地市壹級次之,縣裏的煤礦整合難度最大。因為壹些小煤礦的股權結構復雜,牽扯的利益面廣,不僅涉及礦主和投資人的利益,也涉及市、縣、鄉、村和有關部門的利益,利益的糾纏給資源整合推進造成相當困難。

如今,這種困難在持續的市場低迷、停產整頓以及山西強力推進的並購風暴面前正在逐步消解,但是來自並購主體企業內部的壹些因素卻開始成為困擾。

山西省煤炭資源有限責任公司是山西省國資委的壹家省屬企業,也是參與本次資源整合的並購主體之壹。幾年來該企業在山西範圍內控股、並購了30余座煤礦,這些煤礦的年單井生產能力均在30萬到60萬噸之間,但是現在這些煤礦沒有壹座投產。該企業壹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說,後續投資太大,企業目前勉為其難。

按照政策要求,到2010年底,整合重組以後煤炭企業規模原則上不低於300萬噸/年,礦井生產規模原則上不低於90萬噸/年,且全部實現以綜采為主的機械化開采。

他介紹,按照最低標準單井年生產能力提升到90萬噸計算,目前這些並購後的礦井要想達到此標準,僅井下改造每個礦井便需投入1.5億元左右,現在企業的難題不是買不到、買不起煤礦,而是建不起。這樣的困難也存在於其他壹些並購主體企業中。

對於這壹難題,這名工作人員透露,曾經研究試圖通過廣泛吸納銀行貸款,或引進民營資本再次參股等方式進行解決,但最終沒有定論。

早些時候,國家發改委聯合國家7部門,通過實地調研後曾發布《煤礦企業兼並重組調研報告》,提出我國目前煤礦企業兼並重組中主要存在的壹些問題並進行了分析。報告同時建議,政府要加強經濟、法律和必要行政手段運用,減輕參與兼並重組煤礦企業的負擔。

重組步伐不斷加快

雖然不斷遭遇著各種難題,但並不能阻礙山西煤礦兼並重組壹次比壹次更加淩厲的步伐。有人說,山西的步伐簡直是跑步向前。

山西省自2003年開始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兼並重組以來,市級以下煤礦數量已從4598座減少到2008年底的2598座。2008年9月,山西省政府就新壹輪煤礦整合發文,要求年產30萬噸以下礦井全部關閉,目標是到2010年底,省內煤礦個數控制在1500座以內,隨後,壹場場推進會在全省有煤地市次第召開。

而到今年3月25日的煤炭工作會上,再次出臺新的整合方案。根據《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並重組整合的安排意見》的要求,到2010年底,全省礦井個數控制在1000座(再減500座),整合重組以後煤炭企業規模原則上不低於300萬噸/年,礦井生產規模原則上不低於90萬噸/年,且全部實現以綜采為主的機械化開采。

4月15日,為加快整合步伐,山西省政府下發《關於進壹步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並重組整合有關問題的通知》,進壹步要求加大對兼並重組整合工作的力度。

《通知》要求山西省11個市在今年要全部完成兼並重組整合方案的報批工作和礦井壓減任務。其中上半年完成壹批,三季度再完成壹批。與此同時,山西還公布了到明年年底各個地市允許保留的礦井數目:太原市50座,大同市71座,陽泉市50座,長治市95座熏晉城市118座,朔州市65座,忻州市63座熏晉中市110座,呂梁市100座,臨汾市127座,運城市18座。國有重點煤炭集團公司保留礦井133座。

這就意味著到明年年底,太原市將從現有的130座煤礦壓減到50座,臨汾市將從現有的392座煤礦壓減到127座,大同市將從現有的270座煤礦壓減到71座……而太原市的目標是,到今年年底就要壓減到50座。

對於山西來說,目前各類煤礦平均單井規模僅36萬噸,遠低於內蒙古70萬噸以上的平均單井規模;重點煤礦產量比重僅為53.14%,遠低於國際、國內先進水平;整個產業的機械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地方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僅為29.78%。

面對此情此景,山西對於全省煤礦企業兼並重組整合步伐的推進無疑將會欲加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