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出自哪裏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出自哪裏

意思:

源於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和“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有幸成為良相,那就好好“先天下之憂而憂”為百姓謀福利;如果沒辦法當丞相的,那就好好幹個醫生,懸壺濟世。這兩個職業都是拯救天下蒼生所系,所以便有了這個說法。

出處:

儒家講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又有“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大學),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幾個境界。

古代有根據士農工商分出貴賤,士也就是讀書人在最上,但相不是每個讀書人都能當上的,不為良相,也就是不能治國平天下,但士又不能不弘毅,那就只能退壹步修身、齊家了。

而且為良相是治國,良醫是治人,治國不成,退壹步治人也湊合。

儒家講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又有“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大學),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幾個境界。

古代有根據士農工商分出貴賤,士也就是讀書人在最上,但相不是每個讀書人都能當上的,不為良相,也就是不能治國平天下,但士又不能不弘毅,那就只能退壹步修身、齊家了.古代讀書人出路少,不能當官的話,除了耕讀,可選擇的職業其實有限的很.要修身、齊家的話,沒錢可不成。

而且為良相是治國,良醫是治人,治國不成,退壹步治人也湊合。

宋代養士三百年,讀書人太多,但官位有限,沒當上公務員的人怎麽辦呢?恰好宋朝皇帝多善醫術,而且對弘揚醫術很有興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便是宋朝流傳開來的。

簡要介紹:

儒家是中國古代在董仲舒“獨尊儒術”之後最有影響的學派。作為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壹種表現的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壹般來說,特別是先秦時,雖然儒家是最有影響的學派,但也只是諸子之壹,與其它諸子壹樣地位,本無所謂主從關系。"儒"本是鄙稱,儒家這壹稱號不是孔子自家封號,而應是墨家對孔子這壹學派的稱呼。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地位平等,在秦始皇時"焚書坑儒"受到重創, 在漢武帝時,為維護專制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施思想鉗制後興起。

儒家思想的內涵豐富復雜,在廣泛汲取古代典籍精華基礎上逐步發展出基礎理論和思想,即講大壹統、講君臣父子。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第壹次打破了舊日統治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壹變“學在官府”而為“私人講學”,使傳統文化教育播及到整個民族。這樣儒家思想就有了堅實的民族心理基礎,為全社會所接受並逐步儒化全社會。儒家學派固守“道不過三代,法不貳後王”(《荀子·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