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刺胞”動物,屬腔腸動物門,是真正的後生動物的始祖。這類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有其他後生動物都是經過這個階段發展起來的。腔腸動物體制為輻射對稱,即經過身體中軸做切面可得兩個以上的對稱面。這種體形較原始,適於固著生活或簡單運動。它的身體只有兩層細胞,即內、外兩個胚層。兩層細胞各形成形態和功能不同的細胞。細胞間有分工,它屬低等多細胞動物。在兩個胚層之間有由兩層細胞分泌的中膠層,對身體有支持作用,真水母和管水母(如僧帽水母)等的中膠層增厚,有漂浮作用。由體壁圍成的腔有消化和循環功能,成為原始的消化腔。腔腸動物沒有肛門,口兼肛門作用,吃進東西消化後的營養物質運輸到身體各處,不能消化的殘渣仍從口裏排出。外胚層和觸手上密布的刺細胞是腔腸動物所特有,所以又稱為刺胞動物。刺細胞由壹個細胞核和壹個刺線囊組成,刺絲囊貯有毒液,遇到其他動物時,刺絲即從囊裏翻出,把毒液註入對方體內,這是腔腸動物的武器,用來攝食和禦敵。腔腸動物的神經細胞不像高等動物那樣集中,而是散布在外胚層的基部成網狀,稱網狀神經。腔腸動物的種類很多,其中包括兩種基本構造的類型,水螅型即管狀的水螅體和水母型即傘形的水母體。水螅型體型適於固著生活,身體呈圓筒形,例如水螅、綠海葵和各種珊瑚蟲。它身體具有基盤的壹端固著在其他物體上,另壹端遊離,中央具口,口的周圍有壹圈觸手,用以捕捉食物。食物由口直接進入消化腔。水母型體型適於漂浮生活,身體呈傘形。例如藪枝螅的水母體,海月水母等。身體的中央軸比水螅型短,直徑加大,中膠層特別發達,形成了壹個倒置的水螅型。傘形向外突出的壹面稱外傘面,凹入的壹面稱內傘面。傘緣具有壹圈向下垂生的細小的觸手。口位於內傘面中央向外伸出的口柄的頂端,口和消化腔相通,消化腔向四周伸出輻管,輻管在傘緣和環管相聯。水螅型和水母型的基本結構是相似的,只是適應於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態上產生了相應的改變。在腔腸動物中,有些種類終生只有水螅型,如水螅和海葵等。有些種類終生只有水母型,如壹些硬水母。但相當多的種類,壹生中既有水螅型時期,又有水母型時期,壹般水螅型時期行無性出芽生殖,產生幼水母,長成後產生卵子和精子,精、卵在水中受精發育成浮浪幼蟲,固著後長成新的水螅體。這就是世代交替現象。腔腸動物與人類關系較密切,缽水母類是經濟價值較高的壹類動物,如海蜇的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和維生素B等。石珊瑚的骨骼是構成珊瑚礁和珊瑚島的主要成分。沿海地區用珊瑚建造房屋堅固耐用,經濟美觀。1972年就已發現在四種腔腸動物的提取物中有抗腫瘤的藥物。仿生學在研究水母預測風暴的報警結構中得到啟示,制作出預測風暴的報警儀器,可提前15個小時作出預報,並能指出風暴來的方向。五光十色的珊瑚不僅構成了美國的海底公園,同時也可加工成珍貴的工藝品。但是腔腸動物的刺絲囊對人危害很大,如壹些大的水母或海蜇螫刺人體後,可造成嚴重創傷。除海蜇外,大多數的缽水母對漁業生產有害,不僅危害幼魚、貝類,還能破壞網具。已知腔腸動物約壹萬種,分布全球。主要海棲,少數淡水生活。腔腸動物壹般以水螅為代表,它分為三個綱:水螅綱、缽水母鋼和珊瑚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