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按順序來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排序傳說
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任宮廷衛士,貓托老鼠報名,結果老鼠忘了,從此貓見老鼠就尋仇。原本推牛為首,老鼠偷偷爬上牛背占先機。虎和龍不服氣,被封為山神和海神,排在牛的後面。
兔子不服,要和龍賽跑,兔子跑到龍前面。狗不樂意,壹氣之下咬傷兔子,被罰倒數第壹。蛇、馬、羊、猴、雞之間還經過壹番較量,最後豬跑來占據末席。
擴展資料
起源
原始社會的先民常用某種動物、無生物或自然現象的圖形作為本氏族的保護神和標誌,即圖騰。《山海經》諸如人和野獸的混合形象形象就是遠古各地的圖騰神。夏族的圖騰是熊或魚,商族的圖騰是玄鳥,周族的圖騰則有龍、鳥、龜、犬、虎諸說。
十二生肖除龍為虛幻之物,其余皆是日常可見。其中可分兩類,即“六畜”(馬牛羊雞狗豬)和“六獸”(鼠虎兔龍蛇猴),前者是人們為了經濟目的而馴養,後者則壹定程度騷擾人類生活,先民對其心生畏懼的動物。因此這些動物被作為本氏族的名號標記來崇拜。
民族學者劉堯漢從彜族的圖騰遺跡,反推“十二獸歷”的來源,桂西彜和毛道彜的十二獸歷法將人與紀歷十二獸同列,“是原始人人獸不分的思想意識在現實的遺留”。
彜族仍用十二獸歷紀日並用於集市之名(如虎街、兔街)。《史記·五帝本紀》記述黃帝“教熊羆貔貅軀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文中所言是各部落圖騰,絕非真有降龍伏虎本領。十二生肖來源於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成令人信服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