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史記伯夷叔齊列傳原文及翻譯

史記伯夷叔齊列傳原文及翻譯

史記伯夷叔齊列傳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如下:

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藝》。《詩》、《書》雖缺,然、夏之文可知也。堯將遜位,讓於虞舜。舜禹之間,嶽牧鹹薦,乃試之於位,典職數十年,功用既興,然後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統,傳天下若斯之難也。

而說者曰:“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不受,恥之,逃隱。及夏之時,有卞隨、務光者。此何以稱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家雲。孔子序列古之仁聖賢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聞由、光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

譯文如下:

學者們涉獵的書籍雖然很多,但是還要從《六經》裏考察真實可信的記載。《詩經》、《尚書》雖然殘缺不全,但是還可以從記載虞、夏兩代的文字中考察清楚。唐堯將要退位時,把帝位讓給虞舜;

虞舜把帝位讓給夏禹之際,四方諸侯和州牧都來推薦,這才把他放在帝王位置上加以考察試用。主持國政幾十年,功績卓著以後,才把政權交給他。這表示天下是極貴重的寶器,帝王是極重要的統緒。

所以傳授政權是如此地鄭重審慎啊!可是諸子雜記裏說:唐堯想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僅不接受,反而以此為恥辱,於是逃走隱居起來。到了夏朝,又出現了不接受商湯讓位的卞隨、務光。這又如何頌揚他們呢?

太史公說:我登上箕山說是山上可能有許由的墳墓。孔子依次論列古代的仁人、聖人、賢人,如吳太伯、伯夷這些人,都非常詳細。我認為所聽到的許由、務光的德行是最高尚的,但是經書裏連壹點大略的文字記載也見不到,這是為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