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支紀日
幹支紀日法是漢族使用天幹地支記錄日序的,是農歷的壹部份,也是歷代歷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幹支紀年法壹樣,用幹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來記錄日序,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結束,六十天為壹周,循環記錄。與幹支紀年?“五行不同,幹支紀日是”地道“五行!
將幹支相配的六十個單位,每個單位代表壹天,假如某日為甲子日,則甲子以後的日子依次順推為乙醜、丙寅、丁卯等; 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為癸亥、壬戌、辛酉等。
由於公歷與幹支紀法的體系和周期完全不同,因此它們之間的換算問題比較復雜。尤其是求解公歷任壹日的日幹支是十分困難的,需要看推算和背公式,個人覺得還是查詢萬年歷解決吧。
幹支紀時
幹支紀時,用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幹地支按照既定方式標記時間的紀時。是幹支歷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定方式為把1天分為12個時辰,從晚上23點正開始,從甲子這個幹支開始標註之壹個時辰,壹個時辰相當於現在兩個小時,之後每兩個小時接著順序標註,60組幹支不斷循環往復。
天幹地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小結
中國傳統歷的幹支紀時制度叫做幹支歷(甲子歷或節氣歷),就是用這“六十花甲子”來依次、循環地紀年、紀月、紀日和紀時辰。這裏的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壹天分為十二時辰。
在幹支紀時制中,紀年和紀月是基本的。在古代只要已知當年和當日的幹支,是可推定當年各月幹支或當年各日時辰的幹支。而在當代,由於計算機、互聯 、雲技術的廣泛應用,歷法的計算和普及已經不成問題。
幹支紀時制是中國傳統歷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60”這個純粹的數為周期循環紀時,這個制度既不受天文水平提高、歷法改進的影響,又不因朝代而中斷,不因而混亂。中國歷史很長,不同時期不同王朝的歷法(包括皇朝年號紀年法)變化紛紜,但幹支循環卻始終不斷,各地壹致。據考證,2700多年以來,大約100萬個日子,幹支紀日無壹天中斷。
每人出生的年、月、日、時辰,***需四個幹支(***八個字)來表達。這八個字就是壹個人的生辰八字。
好了,可以自己找到生辰八字了。
以上就是與在線萬年歷查詢日幹支相關內容,是關於萬年歷的分享。看完萬年歷農歷查詢對照表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