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水生植物,只有在有水的情況下,才能生長良好。尤其是水稻分蘗期需要大量的水分才能生長良好。在有水時也能保證施肥施藥效果,才能高產。如果漢種水稻,壹粒種子只能結壹兩個小稻穗,適宜的水種條件下,壹粒種子可以結4到6各大稻穗·肥水等條,甚至可以結出20個以上的大稻穗,有水無水種稻產量可想而知。
水稻種植時間是多少天水稻的品種不同,種植的周期也不壹樣。
壹般早稻生長周期在90天左右,晚稻生長周期在110天左右。
水稻在不同的地方種植,生長周期也是有差別的。
水稻種植:水稻為什麽不宜深插秧水稻插秧深度,主要對秧苗的返青、分蘗以及保全苗影響極大。
當水稻插秧深度超過3厘米以上時,就會抑制秧苗返青和分蘗,尤其是低位節分蘗受抑制明顯,高位節晚生分蘗增多,分蘗延遲,分蘗質量差,弱苗插深還會變成僵苗。故不宜深插秧。
壹般插秧深度在0.5厘米時易散苗,倒苗、漂苗較多。水稻機械插秧,深度在2厘米左右時,則不出現倒苗、漂苗現象,植株發根較多,生長健壯,分蘗力強。因此,水稻機械插秧深度以控制在2厘米左右為宜。人工插秧深度1~1.5厘米;缽育擺栽缽面與泥面平;拋秧栽培缽面入土2/3(泥漿狀態拋秧)為宜。
山東濟寧水稻種植時間現在就已經有很多地方開始種了,有的地少的可能已經種完了!
水稻種植我查過文獻,未見有此類報道。
從理論分析不會有區別,因為相同地況屬於同壹地下水系,就是說不論井水河水都來自同樣的回圈水系。來源同了,想必用此水澆灌的水稻沒有區別。
暈~這個問題比較的……
不好說~
呵呵,壹般都是計算秧期多長時移栽。而且早稻與晚稻插秧對秧苗要求又不相同。
對於幾片葉子結谷子,更是很少去細數
水稻各生育階段形態特征、診斷指標和因苗管理
(壹)秧苗階段1.秧苗長相苗齡適當,葉齡整齊,苗健壯,葉挺秀,根系發達,移栽後抗植傷力強。2.診斷指標(1)足苗:移栽時每畝秧田葉面積系數約3.0壹3.5;大苗每畝總苗數為100壹120萬,中苗為150壹200萬,小苗為250壹300萬,單季雜交水稻每畝總苗數為50萬壹75萬左右;葉齡整齊壹致,中苗葉齡6.1壹7.0,大苗葉齡8.1壹9.0,小苗葉齡4.1壹5.0無土小苗葉齡3.0。(2)發根力強,單株根系發達,白根多,栽後2壹4天返青活棵,活棵標準為早晨見心葉葉尖吐水為準。(3)抗植傷力強,中苗葉色青綠,葉彎不披垂,碳氮比10壹13,稱健壯秧;大苗時色淡綠,葉片硬直,碳氮比15以上,稱老壯秧,小苗葉色嫩綠,葉片微彎,稱嫩壯秧。(4)秧苗基部粗壯,其粗度為0.5壹0.7厘米;帶蘗率大苗95%以上,中苗50%左右,小苗30%上下。3.因苗管理圖示(1)選種種子要充分成熟,純凈,粒大,飽滿,發芽率高,發芽勢強。(2)浸種催芽滿足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溫度,水分和空氣,促使種子發芽快而整齊,根與芽粗壯,以利播後迅速紮根,育成齊壯秧苗。(3)適期播種露地育秧播種過早,易遇到低溫危害,生長緩慢,發生爛秧死苗。(4)播量適宜播種過密,紮根不良,光照不足,秧苗細長黃瘦;播種適宜,秧苗健壯.(5)溼潤紮根播後平溝水,保持秧板溼潤,紮根快,立苗早,根芽生長健壯,成秧率高,播後深水,只長芽紮根,易引起倒芽、浮苗;如低溫,還會引起爛秧、死苗。要排水落幹。(6)早施斷奶肥三葉期的秧苗,胚乳內養分已全部耗盡,它的生長靠自己的根系吸收水和養料,制造有機物質,獨立生活。追肥要早,壹般在壹葉壹心時開始。(7)防止死苗秧苗三葉期時,抗逆性最弱,遇5壹7℃的低溫,秈稻就會受到冷害,保溫育秧或旱育秧,秧苗2壹3葉時,由於病菌侵入,在遇低溫陰雨轉高溫的晴天時,常出現青枯或黃枯死苗。(二)分蘗階段1.長勢長相移栽後3壹5天返青活棵,葉色淡綠漸轉綠色,7壹10天開始分蘗。葉片不披垂,株形松散矮壯。2.診斷指標(1)分蘗:栽後7天左右始蘗(即n葉移栽,n+2葉露尖時產生同伸分),在有效分蘗期末(即葉齡等於總葉齡減去地上部拔長節間數時)總莖蘗數達到每畝穗數(壹般應超過穗數壹成左右,不宜少於適宜穗數);分蘗達到高峰時,每畝總莖蘗苗數壹般達到每畝適宜穗數的壹倍半或超過適宜穗數的(1/3)。(2)葉面積系數:分蘗始期2.0,分蘗盛期為3壹3.5,分蘗高峰期為3.5~4.0。(3)葉色:返青後葉色由淡綠轉青綠,功能葉(頂3葉)的葉色深於葉鞘色,頂4葉深於頂3葉,葉片披彎,葉片長度與葉耳距逐漸遞增,分蘗叉開,角度較大,株型松散,無效分蘗期直止分蘗末期,葉色青綠轉淡綠色,頂4葉與頂3葉葉色與鞘色接近或略淡,葉片漸挺,主莖綠葉數生育期短的品種有5張或5張以上,生育期長的品種有6張或6張以上。(4)根:根系發達,根白色有根毛,根基部橙黃色,無黑根。5.因苗管理圖示(1)分蘗期壯苗(2)淺插與深插苗不同栽插方式對返青活棵的影響(3)分蘗期弱苗(三)長穗階段1.豐產長相4壹5張綠葉,葉片青綠,葉挺不披,節間粗短,有彈性,基部清爽。2.診斷指標(1)分蘗:幼穗分化時,每畝總莖蘗數穩定在適宜穗數1.5倍左右;孕穗期,每畝總莖蘗數略大於適宜穗數。(2)葉面積系數:幼穗分化期為4左右,倒二葉時為6左右,孕穗期為7(矮稈、葉挺;氣候晴朗、溼度小時可大些,反之則小些)。(3)葉色:拔節前後淡綠,全田遠看淡綠色,近看青綠色,孕穗期(減數分裂期)轉青綠,臨抽穗時稍褪淡;綠葉數,早稻4張以上,中、晚稻5張,倒3、倒2、劍葉葉片長度由長到短逐漸遞減,且厚而挺直。(4)根:根先端白色,分枝多,彈性強,無黑根或極少,表面根(浮根)系發達,同時根系向縱深伸展。3.因苗管理圖示(1)拔節期壯苗(四)結實階段1.豐產長相抽穗整齊壹致,綠葉數多葉片衰老慢,稈青籽黃,空秕粒少。2.診斷指標(1)葉面積系數:抽穗到灌漿期的葉面積系數為3壹3.5左右。(2)葉色與綠葉數:抽穗後稍為轉綠,但淺於孕穗期的葉色,葉片褪色慢,抽穗時每畝成穗莖蘗的綠葉數,早稻4張,中、晚稻4壹5張;抽穗15壹20天後約在成熟期,早稻3張以上,中、晚稻4張以上;成熟時早稻有1.5張綠葉,中、晚稻有2.5張綠葉。(3)根:根端呈白色,黑根和腐根很少,直止蠟熟期仍有少量分枝根生長。(4)谷粒穎殼90-95%%以上(早稻90%,中、晚稻95%以上)呈黃色即為成熟標準。3.因苗管理圖示(1)抽穗揚花與花器構造抽穗揚花時,要淺水勤灌,巧施粒肥,防治病蟲。調節播種期,使後季稻控制在日平均溫度22℃以上前齊穗;此時若缺肥、幹旱或溫度過低過高,就會造成抽穗困難,授粉不良,不孕率增加,空秕率提高。(2)正常成熟的植株水稻前中期管理得當,後期施肥適當,抽穗整齊,灌漿速度快,結實率高,成熟時,間歇灌溉,養根保葉,稈青子黃,增加粒重,提高產量。(3)早衰和枝梗退化植株缺肥或高溫幹旱造成早衰,穎花退化嚴重,穗型變小或灌漿時間短,灌漿物質不足,青殼秕粒增多,粒重降低,產量下降。(4)倒伏由於穗肥施用不當、基部節間過長或久灌深水不排,以及小球菌核病等灌漿前期也能引起莖倒伏;或土壤腐爛,長期漬水不排,烤田不當,根系發育不良,灌漿後期易遭根倒伏。正確施用穗肥,控制節間和上部葉片徒長,壯稈抗倒;適時烤田,乾乾溼溼,促根,壯稈大穗。
湖南常德水稻種植時間早稻稻種植時間移栽稻為3月23--30日 ,直播為3月28--4月5日 ;壹季稻種植時間移栽稻為4月18日--30日 ,直播為4月25日--5月25日 ;雙季晚稻種植時間移栽稻為6月15--28日 。
中國水稻種植與印度水稻種植的異同同:從氣候上看,都地處雨熱同期的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水條件具備;從地形上看,都地處河流中下遊沖積平原和寬谷地帶,土壤深厚肥沃,便於引水灌溉,水源有保證。從社會經濟條件看:都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和豐富的傳統經驗,精耕細作;人口稠密,有豐富的勞動力;稻米是當地人們的主食,市場需求量大。中國、印度,可以自給或基本自給,豐年略有出口。
異:印度水稻生產的單位面積產量較中國較低,增長十分緩慢。
水稻種植要多久?以江蘇無錫為例:
5月15日,秧田上水,5月22日左右,落谷(播種),6月18日左右插秧,10月25日後割稻。
水稻種植技術水稻是大關縣的主要糧食作物之壹。在全縣糧食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水稻單產,增加總產是保證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為此,推廣應用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是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措施。
1.因地制宜選用高產優質抗病蟲強的優良品種
根據當地生態條件、生產條件、經濟條件、栽培水平及病蟲害發生危害等情況,選用經過審定,經過試驗示範適宜當地種植,抗病蟲能力強、抗倒、分蘗強、成穗率高、穗大、結實率高的優質、高產品種(如:宜香725、Q優6號、宜優1988,其中以宜香725品質最佳)。
2. 培育壯秧
培育壯秧是水稻增產的關健技術措施之壹。生產實踐證明,培育壯秧應以肥培土、以土保苗。在水稻育秧上應大力推廣應用旱地育秧技術,旱育秧具有早生快發,無明顯的返青期,有效分蘗率高,抗性強,結實率高等特點。旱育秧苗床要多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
2.1壯秧標準
根:根系發達、粗短、白、無黑根。苗:基部粗扁、苗健葉綠,葉片上沖不披散。生長旺盛,群體整齊壹致,個體差異小,苗體有彈性,葉片寬挺健、葉鞘短、假莖粗扁,到秧齡30天達到3個以上分蘗。葉色深綠,綠葉多,黃、枯葉少,苗高適中,無病蟲。
2.2播種
2.2.1 種子準備
選購經過審定,經過試驗示範適宜當地種植,抗病蟲、抗倒、分蘗強、穗大、結實率高的優質、高產品種種子。
2.2.2 苗床準備
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的熟旱地或菜園地作旱育秧苗床地。提早精細整地,做到土壤細碎無大土塊,按1.5 -1.6米 理墑,溝深 30厘米 ,廂高 15厘米 ;按每畝苗床施入充分腐熟的優質農家肥1500 -2000公斤 、普鈣 50公斤 、鉀肥5 -8公斤 作底肥,提前20天左右將農家肥與普鈣需充分混合堆漚發酵,施肥時與土壤充分混合後平整墑面等待播種。
2.2.3 浸種催芽
浸種前將種子攤曬1-2天,再用3%的多菌靈藥液浸泡12小時,清水淘洗,直到水變清時開始浸種。壹般要浸泡3天,每天用清水淘洗3-4次。3天後將種子淘洗幹凈,再用50 -60℃ 的水將種子預熱,用溼麻袋把種子包好,再用稻草等保溫,溫度保持在30 -35℃ ,24小時即可催出稻芽,稻芽露出後逐步降溫至 20℃ 左右,攤開種子,在自然條件下煉芽1天後即可播種。
2.2.4 播種
播種期: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當氣溫穩定通過 10℃ 以上既即可播種,我縣播種期安排在4月上旬為宜;
播種:稻種做到稀密均勻,每畝苗床播種10 -12公斤 為宜。播種後搭棚蓋膜,保溫保溼,防止由低溫引發的爛芽爛秧,減少生產損失。
2.2.5 苗床管理
除草:水稻播種後,當苗床出現雜草要及時除草,除草采用人工輕輕拔除雜草,防止傷及稻苗。
水肥管理:播種到2葉期保持苗床土溼潤,2葉期後要控水降溼防病。當苗床出現土幹發白或早、晚秧苗葉尖無水珠或秧苗開始卷葉時,應在早、晚揭膜灌水,遇高溫天氣中午揭膜通風降溫防止高溫燒苗。在2葉期每畝施尿素 5公斤 作斷奶肥、促進生長健壯;在4葉期每畝施尿素7-8公斤、鉀肥2-3公斤促進分蘗;在4.5-5葉期進行煉苗,準備移栽,移栽前3-4天每畝施尿素1.5-2公斤作送嫁肥。
病蟲防治:在苗期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選用適宜農藥防治苗期病蟲害,防止病蟲害傳入大田,減少大田病蟲害的發生率。
3.移栽
3.1粗細整田、施足底肥
在水稻收後及時翻犁,翻埋殘茬,栽前再進行犁耙。精細整田,達到田面平整,做到“灌水棵棵青、排水田 無水”。 底肥堅持有機肥為主,氮、磷、鉀配合施用。栽前結合稻田翻犁畝施有機肥1500-2000公斤,結合耙田畝施普鈣40-50公斤、鉀肥8-10公斤作底肥。
3.2適時煉苗,適當早載
旱育秧宜適當早栽,宜栽中偏小苗,以秧齡30天左右,秧苗長至5-6葉期移栽為宜,因旱育秧根系發達,秧苗過大,在起苗時易造成根系損傷。
3.3合理密植
根據稻田肥力的高低,確定移栽密度,移栽時視秧苗分蘗情況,每窩栽帶蘗苗1-2苗。
雙行條栽:大行0.9-1.0尺,小行0.4-0.5尺,窩距0.4-0.5尺。1998-1999年在翠華鎮、金坪村花塔村民小組連續2年進行雙行條栽與常規移栽對比試驗,雙行條栽比常規移栽分別畝增產76.4公斤和88.5公斤,增11.2%和13.3%。
廂式條栽:按5尺開廂,溝深0.8-1.0尺,每廂栽5-6行,窩距0.4-0.5尺。1998-2000年在金坪村花塔村民小組連續3年進行廂式條栽與常規移栽對比試驗,廂式條栽比常規移栽畝增產63.2-76.8公斤,增10.6-12.1%。
拋秧:每畝拋秧1.5-1.8萬苗,拋秧做到稀密均勻。1998-2000年在雄魁村魚蘇村民小組連續3年進行拋秧與常規移栽對比試驗,拋秧比常規移栽畝增產72.1-79.3公斤,增9.8-11.1%。
4.田間管理
4.1追肥
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過磷酸鈣15-20公斤,鉀肥4-5公斤、硫酸鋅1.5公斤作追肥。在移栽後10天左右追施提苗肥,促進有效分蘗,占總追肥量的30-35%;在孕穗期追施攻粒肥,占總追肥量的65-70%,以提高結實率及促進籽粒飽滿。
4.2合理灌水
在水稻生長期間為促進根系生長良好,增強吸收能力,促進水稻生長健壯。在水的管理上,以增氧通氣、養根活根為中心,增強根系活力為目的。返青期以適當深水灌溉有利返青,孕穗期、始穗期至齊穗期保持淺水灌溉,灌溉條件較好地區其余時期均以保持溼潤為主。
分蘗期要求淺水促蘗,分蘗後期宜適當曬田控蘗,減少無效分蘗,增加通透性,促進水稻生長健壯,在曬田控蘗時不宜重曬;幹旱季節,要抗旱灌水,以免脫水影響稻米的外觀品質和蒸煮食用品質;灌漿成熟期要做到幹溼壯籽;黃熟期排水曬田,促進成熟;收割時,做到田間無水,以免稻谷浸泡在水中影響米質。
5.病蟲害防治
5.1主要病蟲害
在我縣水稻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稻曲病等;主要蟲害有:稻飛蝨、稻螟、粘蟲、稻負泥蟲等。
5.2防治措施
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上,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以種植抗病蟲品種為中心,以健身栽培為基礎,藥劑保護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
5.2.1 農業防治:選用抗蟲品種、培育壯秧、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學灌水;及時清除遭受病蟲危害的植株,減少田間病蟲基數;水稻收獲後及時翻犁稻田,冬季清除田間及周邊雜草,破壞病蟲害越冬場所,降低來年病蟲害基數和病蟲害發生率。
5.2.2 化學防治:加強田間調查,及時掌握病蟲害發生情況;在水稻生長期間,選用高效低毒、無殘留農藥防治病蟲害,施藥後保持田間3-6cm水層3-5天。
用20%三環唑可溼性粉劑500-700倍液浸種24小時,洗凈後催芽;每畝75%三環唑可溼性粉劑30克或40%克瘟散乳油150-200克兌水50-60公斤噴霧防治稻瘟病。
用10%強氯精500倍液浸種48小時,用20%噻枯唑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用45%代森銨水劑500~800倍液浸種24~48小時。在水稻三葉期和移栽前5天各噴施1次10%強氯精500倍液,每畝用35%克壯·葉唑可溼性粉劑28~35克,或15%葉枯唑可溼性粉劑20~25克,或45%代森銨水劑23克兌水50-60公斤噴霧防治水稻白葉枯病。
每畝用20%粉銹寧乳油50-76毫升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克、30%紋枯利可溼性粉劑50-75克、加水100公斤噴霧,或拌細土25kg撒施防治水稻紋枯病。
抽穗前5~10天每畝用5%井崗黴素水劑150毫升或20%粉銹寧乳油75毫升或或12.5%紋黴清水劑15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霧防治1~2次防治水稻稻曲病。
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或25%優樂得可溼性粉劑2000-2500倍液、或5%銳勁特膠懸劑1200-1500倍液噴霧防治稻飛蝨。
播種或移栽前每畝用3%的呋喃丹顆粒劑2.5-3公斤拌細土15-20公斤撒施;移栽時用90%的敵百蟲晶體0.5兌水400-500公斤浸秧苗10分鐘;大田期用50%的殺螟松乳油或50%的巴丹水劑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水稻螟蟲。
用百蟲或50%殺螟松乳油800-1000倍液、25%殺蟲脒或25%殺蟲雙500倍液、20%速殺菊酯或2.5%敵殺死乳油4000-5000倍液噴霧防治水稻粘蟲。
每畝用25%敵百蟲粉3-4斤;或菸草粉4斤拌消石灰25斤,在晨露未幹時撒施;用50%殺螟松8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防治稻負泥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