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敗犬女人就系“無論系成績,工作或其他方面都比人強,屬於工作狂,系嚟方面幾時都系勝犬,不過系感情方面卻空白,到左壹定年齡都無人愛,孤獨壹個....簡稱敗犬女” 敗犬這個名詞不算新,是日本人給過適婚年齡而未婚女性取的貶稱。姑且不論日本社會為什麽視結婚為勝利、單身為挫敗,甚至會說出「美麗又能幹的女人,只要過了適婚年齡還是單身,就是壹只敗犬;平庸又無能的女人,只要結婚生子,就是壹只勝犬」這種殘酷到讓人想咬舌自盡的話,這篇書摘對有點年紀的單身女性而言,驚嚇指數絕對破表。
但隨著婦女勞動參與率提升,外表光鮮亮麗、職場意氣風發卻不急著踏入婚姻的女性越來越多,這群人不以「未婚」為遺憾,相當享受單身生活,最近三立偶像劇新創出「敗犬女王」詞匯,形容這些時代新女性。
敗犬女王具備哪些性格或想法?認為女人婚後仍要繼續工作;壹個人吃飯、逛街、看電影也沒關系;厭惡大男人主義;不會對男生撒嬌、什麼都自己來。只要妳年齡在25至40歲間、未婚,且符合其中10項特質,未婚女強人也可以是敗犬女王。
誰說單身就是「敗犬」?臺灣有高達三成三未婚粉領族,抱持不婚主義、經濟獨立、享受工作成就感,她們不認為沒結婚是遺憾,被稱為是「敗犬」中「女王」!
女人只要過了適婚年齡,卻依然是單身,即使她美麗又能幹,,就可能被歸類為“敗犬”壹族!這個原本用來形容單身熟女的日本名詞,現在在臺灣也開始流行,因為根據調查,臺灣粉領族未婚比率10年來上升了1.5成,也就是說,臺灣的“敗犬女”,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壹個人的話,什麽都不用在乎,悠閑自在!”這是日劇《女人40》片段中的對話,有著壹頭波浪卷發的女主角事業有成,是人人尊敬的醫生,不過私底下,她面對愛情卻始終猶豫不決,這是《女人40》中的經典橋段,反映出日本對於未婚熟女的刻板印象。
不過,這樣的社會現象也逐漸在臺灣蔓延,對於25歲到39歲的女性,現在有個新稱號,叫做“敗犬女”,汪!汪!好端端的女人怎麽會被形容成狗呢?其實“敗犬女”這個名詞來自日本,代表傳統社會對單身女子的先入為主觀念,認為女人過了30歲,就算在職場上叱咤風雲,只要未婚就是“敗犬”,但壹但結了婚,不管這位女子如何平庸無能,她就是“勝犬”。
“敗犬女”在信息、媒體業中最多,對於勝、敗采取二分法,有人可是很不服氣,廣告公司業務副理Francis表示,“我壹直以為我是女王,不是敗犬,但是就不知不覺忽然加了壹個頭銜,突然有個皇冠在我頭上,但它不是壹個很好的皇冠。”她不認為自己就是敗犬,多年來身邊不乏追求者,只是生活忙碌,在不知不覺中,才發現自己已到了適婚年齡。
而另壹位專欄女作家徐尚懿,25歲開始相親50多次,至今36歲了,仍然小姑獨處,也算是名副其實的“敗犬女”,她說,“可能我不太喜歡走入婚姻,我怕失去自由,可是我非常享受那種戀愛的感覺,所以戀愛越談越多,不知不覺就錯過了成為勝犬的機會。”
要用“敗犬女”來解釋,翻開臺灣名人錄,其實個案不少,呂秀蓮、101董座陳敏熏都是年過30未婚,都可進入“敗犬女”榜。不管這樣的普世價值能不能被接受,但能被稱為“敗犬”,至少代表女性事業有成,能夠獨立自主,如果從這樣的角度來解讀,或許“敗犬”這個名詞也不見得是壞事。
「美麗又能幹的女人,只要過了適婚年齡還是單身,就是壹只敗犬;平庸又無能的女人,只要結婚生子,就是壹只勝犬!」—酒井順子
由於媒體和影視作品的炒作,「敗犬」二字頻頻出現。這個詞是出自於日本女作家酒井順子寫於2003年底的暢銷書-「敗犬的遠吠」的緣故。
敗犬這個名詞不算新,是日本人給過適婚年齡而未婚女性取的貶稱。姑且不論日本社會為什麽視結婚為勝利、單身為挫敗,甚至會說出「美麗又能幹的女人,只要過了適婚年齡還是單身,就是壹只敗犬;平庸又無能的女人,只要結婚生子,就是壹只勝犬」這種殘酷到讓人想咬舌自盡的話,這篇書摘對有點年紀的單身女性而言,驚嚇指數絕對破表。
[編輯本段]特征
1. 敗犬可以靠自己的力量達到某種程度的收入。全心投入工作,離婚姻也越來越遠。
2. 敗犬很在意與異性邂逅的方式。喜歡自由戀愛更勝於相親,因為敗犬將自己的價值感與被他人喜愛、受歡迎的程度劃上等號。
3. 興趣狂熱(舞蹈、旅行、樂器、手工藝成癮癥)。三十歲世代所發起的日本文化回歸現象興盛。因為經濟不虞匱乏,對許多原本年紀較大時才有金錢與時間余裕去做的事,也能即刻去做了。
4. 敗犬的裝扮既不寒酸也不邋遢,斥資不菲、有品味正是最典型的敗犬裝扮。跟那些與社會目光幾乎絕緣的家庭主婦不同,敗犬長期處於「被觀察」的狀態,並在社會目光的註視下活到現在,因此練就壹身完美的裝扮工夫。
5. 生活模式類似老年人。
6. 既可怕又天真。嫉妒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