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

 作為壹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麽寫教案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1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並概括文章要點,提高語言概括力。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3、揣摩語言,體會 本文語言生動優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能力。

 4、學會在生活中運用物候知識,激發學生熱愛自然進而認識和了解自然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並概括文章要點,提高語言概括力。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2、學習 本文準確、生動、典雅的語言,體會 本文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

  教學方法 :合作討論法、點撥法、品味法

  課型:講讀課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 :1課時

  教學設想:

 因為前壹個單元已經進行了說明文的學習,學生對說明文的特點,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已有壹定了解。但本單元說明文是事理說明文,事理說明文所遵循的是邏輯順序,因此,在教學 本文時應引導理清段落間的邏輯順序。《大自然的語言》 壹文語言生動形象,是之前沒有接觸過的,所以也要讓學生體會 本文的語言特點。全文用壹個課時進行教學。先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的內容和結構。再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細致的討論和研究,以進壹步掌握 本文的說明順序和語言特點。

 這是壹節說明文閱讀課,采用主問題教學方法,設計了四個主問題:

 壹、默讀課文,快速準確地篩選出所需要的信息:(提示:在文中圈點勾畫)

 1、什麽是物候?什麽是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麽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觀測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麽意義?

 二、理清順序:

 1、分析 本文的說明順序

 2、研讀第6——10段這幾個段落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麽?

 三、體會語言:

 1、文章為什麽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

 2、朗讀1—2自然段,對 本文生動的語言細細咀嚼,認真品讀。

 四、拓讀運用。教學線索清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教學過程:

 (壹)激情導入

 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圖片,教師導入:微風輕撫,燕子呢喃著春的消息;烈日炎炎,盛開的荷花告訴我們夏天已來臨;田野金黃,落葉送來了秋的請柬;大地蒼茫,飄飛的雪花講述著冬天的故事。人有語,物有聲,大自然也會說話。自然界就像壹個智者,用他獨特的語言向人類傳遞著季節變化的種種消息。今天,讓我們壹起走進16課去聆聽《大自然的語言》吧。

  設計意圖 激情導入,通過優美的畫面,優美的語言,讓學生的情緒完全融合在這美妙的課堂意境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初讀,整體感知

 1、初讀文章,解決生字詞。

 2、默讀課文,快速準確地篩選出所需要的信息:(提示:在文中圈點勾畫)

 1、什麽是物候?什麽是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麽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觀測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麽意義?

 學生進入自學,在文中勾畫所需信息

  設計意圖 通過自學,勾畫這幾個問題的答案,把握文本內容,引導學生搜索、篩選相關信息並提取、概括文章要點,訓練學生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互動交流展示成果

 學生自學結束後,進行展示交流。1、3、4小題非常明確,從文中很容易就能找到,直接在班內展示即可。2小題對學生來說有壹定難度,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後班內展示,教師視情況進行點撥。

  設計意圖 通過互動交流,使學生更清楚的掌握 文章內容,在交流中理清文章思路。

 (四)再讀,理清順序

 1、分析 本文的說明順序

 2、研讀第6——10段這幾個段落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麽?

 這兩個小題都有壹定難度,所以我先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深入文本,靜靜思考,然後組內互動,最後班內展示。

 明確:

 1、 本文的說明順序是邏輯順序

 2、6——10段這幾個段落順序不能調換,因為這幾段是按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來說明的。

  設計意圖 通過這壹環節,理清說明順序,體會文章條理性,讓學生明白,這種條理性不僅表現於文章的整體,也表現在文章的局部,文章的段與段之間都會有不同的邏輯順序。

 (五)品讀,體會語言

 1、文章為什麽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

 2、朗讀1—2自然段,對 本文生動的語言細細咀嚼,認真品讀。

  設計意圖 通過這壹環節,品味 本文生動形象的語言,增強學生語言感悟能力。讓學生明白說明文的語言風格有嚴謹質樸也有生動形象。

 (六)拓讀,學會運用

 作家郭沫若先生曾有過這樣的疑惑,妳能幫他解決壹下嗎?

 兩個月前,在廣州,看見了玉蘭花開;兩個月後,在北京,又看見了玉蘭花。玉蘭花呀,我說,妳走得多慢哪!費了兩個月工夫,妳才到了京華。

 ——郭沫若《玉蘭和紅杏》

  設計意圖 學會在生活中運用物候知識,激發學生熱愛自然進而認識和了解自然的熱情。

 結語:同學們,大自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它不但絢麗多彩,而且奧妙無窮。我們只有做壹個細心人、有心人,才能讀懂它的語言,才會聽懂它的傾訴,才能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七)布置作業

 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以春夏秋冬某壹個季節的特點為內容,寫壹 篇小短文,能適當描述“物候現象”,文體不限,不少於300字。

  設計意圖 充分發揮學生的認知力與想象力,訓練學生邏輯思維、組織材料和語言的能力。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2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熟練朗讀的`能力,掌握生字詞。

 2.感知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3.提高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教學重點

 1.通過反復閱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樹立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課前準備

 1.學生:

 ⑴預習文章,自學字詞,弄清文意。

 ⑵查詢、搜集、整理有關自然界與人類關系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教師:

 ⑴準備與自然、與保護自然相關的圖文資料。

 ⑵準備有關愛護自然的名言、故事、資料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壹課時

  教學過程

  壹、情境導入:

 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跡,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在她的懷抱中成長壯大。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發展,人類已漸漸遠離了自然,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人類遭受自然懲罰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人與自然究竟是什麽關系?為什麽在自然母親面前我們應當有敬畏之心?為什麽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閱讀本文後,我們也許會多壹些理性的思考,多壹份愛護大自然的責任。

  二、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學習目標:

 1.把握生字詞,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2.品味關鍵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

  三、感知內容,指導自學:

 自學指導(壹)

 1.請同學們放聲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用筆標出讀不準的字詞。

 2.由壹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在聽的過程中動筆標出有誤的地方,聽完後同學間相互交流。然後識記字詞,如:

 蓬蒿 咫尺 狼藉 吶喊 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 精巧絕倫 美味佳肴

 3.指導朗讀,比壹比,看誰讀得有感情。(每個小組出壹人讀,其它同學評價。)

 自學指導(二)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兩遍課文,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思考下列問題。

 1.本文寫了什麽內容,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文中最能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是哪些?3.為什麽要敬畏自然?為什麽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充足的時間閱讀後,進行課堂交流。交流之中,學生可以互評,教師進行總結、評價。

 指導學生在講觀點時要學會講根據,可以用文中的話理清因果,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

 (教師引導學生發言後幫助學生整理歸納):

 (①本文是壹篇議論性散文,談論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不要宣稱什麽“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表達壹種憂患意識和情感。 ②表達文章觀點的句子是文章最後壹個自然段。③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為人類常常與自然對立,有時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愛護自然,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發展。)

  四、教師小結.

 人類與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們自己。敬畏自然,即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五、作業:

 1.讀壹讀.寫壹寫 (課後練)

 2.研討與練習壹

  板書設計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情懷,學習作者的描寫手法。

 2、過程與方法:品味形象、生動、優美的語言。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的 思想感情,受到熱愛自然的熏陶。

  重點

 學習 本文的描寫手法。

  難點

 形象性、知識性、抒情性的結合。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壹、情境導入

 《敬畏自然》中寫道: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做惡魔的美食佳肴,而首先應該把它們看做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應該敬畏它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壹樣。利奧波德,這位美國論理學家,他對大雁是這樣,他懷著喜愛的心情,欣賞的心情,觀察大雁種種活動情景,他對大雁感同身受的情感體驗,能讓我們走近大雁。

 二、課前熱身

 1、生字識記:

 霧靄(ǎì)

 緘(jiān)默

 狩(shòu)獵

 雕(diāo)零

 2、詞語識記:

 目空壹切

 彌漫

 滑翔

 遷徙

 籌碼

 3、預習效果反饋:

 作者對大雁作了哪些描寫?這些描寫突出了大雁的哪些個性特點?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作者描寫了南飛的大雁,描寫了冬季的大雁,描寫了孤雁,描寫了4月間大雁群居的鳴叫,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親情、找到了聯合的觀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詩意。

 四、合作探究

 1、仔細體會下面的句子,說說這些句子所表述的理想感情。

 ⑴壹只燕子的來臨說明不了春天,但當壹群大雁沖破了三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來臨了。

 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給人們帶來了春天的生機,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悅。

 ⑵壹觸到水,我們剛到的客人就會叫起來,似乎它們濺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蒲身上的冬天。

 歸來的大雁讓香蒲乃至萬物從此迎來春天,欣欣向榮。語言生動形象。

 2、閱讀課文第

 6──10自然段,探究下列問題

 ⑴選文對大雁作了哪些描寫?

 選文對大雁到玉米地的旅行,春雁的集會秩序以及集會中的激烈辯論等作了生動的描寫。

 ⑵與秋天壹樣,我們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壹次旅行這句反映了怎樣的事實?

 反映了季節的更替及春雁的覓食習性。

 ⑶作者筆下的大雁有 思想,有家庭,有歡樂也有不幸,他是怎樣表現這壹切的?

 作者往往用諸如低語問好邀請旅行喧鬧咕噥激烈辯論發言等頗具有人性化的語言,使得大雁了 思想,有了家庭,有了歡樂也有了不幸,展現了壹個生動活潑的畫面,具有特別強的感染力。

 五、達標反饋

 1、字詞見課前熱身。

 2、課文結構見整體感知及板書設計。

 3、仿照例句的格式續寫兩句話。例句:如果妳是壹朵鮮花,就給人們帶來壹分溫馨;如果妳是壹棵小草,就給人間增添壹分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六、學習 小結

 1、內容 小結:

  本文是壹 篇優美的散文,涉及人與動物的關系,充滿環保意識,讓我們跟著壹起去領略了人與動物相伴的樂趣。

 2、方法歸納:

 ⑴抒情散文,形象性,知識性,事情性的完美結合。

 ⑵觀察細微,筆觸細, 本文用擬人手法寫大雁,形象生動

 3、延伸拓展:

 利奧波德以充滿喜愛的筆調向我們描繪了壹群歸來的大雁,妳能否用充滿感情的言語再現壹種可愛的小鳥呢?請就此寫壹個片斷。

  板書設計

 大雁歸來

 歸來(喜愛)

 (抒情散文)

 雁隊和孤雁(感傷)

 珍視動物

 鳴叫(辯論—誤論—喜愛)

 保護自然

 聯合的觀念(贊美)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4

  所在單元:

 三單元

  授課學時:

 壹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準確理解並識記“敬畏、蓬蒿、精巧絕倫、不自量力、相形見絀、咫尺、深邃、混淆”等生字詞;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能力目標:

 1、抓住文章的重點、關鍵句,理解分析課文,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2、學習文章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的通俗易懂的寫作手法;

 3、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壹的道理,增進學生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

 壹是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這壹觀點的,二是學習文章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的通俗易懂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壹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教學手段與方法:

 1、邊讀邊想

 2、自主探究

 3、合作研討

 教學準備:

 風景圖片

 教學過程:

  壹、課前自學

 (壹)讀壹讀,寫壹寫,盡量記住下列字詞的讀音、寫法和意義。

 狼藉(jí )咫(zhǐ )尺吶(nà )喊相形見絀(chù )

 美味佳肴(yáo )沾沾( zhān)自喜

 (二)根據意義寫詞語

 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自不量力)

 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壹方的不足之處。(相形見絀)

 極其精致靈巧,無以倫比。 (精巧絕倫)

 美味的飯菜。(美味佳肴)

 形容自以為好而得意的樣子。(沾沾自喜)

  二、出示圖片,從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導入新課。

  三、課堂活動

 1、整體感知

 熟讀課文,分別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並采用“把握關鍵語句法”,邊讀邊畫出關鍵性語句默。再讀課文壹遍,然後回答下邊的問題。

 ①本文是壹篇議論性的散文,文中談論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否定了“征服自然”的口號,提出了“敬畏自然”的觀點。

 ②題目是《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在文中的意思是敬重畏懼並愛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使自然界更美好,從而使人類的生存更為美好。

 ③作者為什麽要提出“敬畏自然”?

 答: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為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走到極端往往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④為什麽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答:因為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組成部分,盡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的形態有高低之別,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再則,敬畏自然就是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2、結構解讀

 引論征服自然不自量力(第到第自然段)

 敬比喻

 畏人類智慧不值得驕傲(第到第自然段)擬人

 自本論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系(第到第自然段)對比

 然宇宙生命(第到第自然段)反問

 結論敬畏自然和平***處(第到第自然段)

 3、句段品讀。細讀5~7自然段,回答下邊問題。

 (1)第5自然段中說道,“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體現”,這樣說有什麽依據?

 答:①大自然使人體眾多細胞分工合理並且相互協調;②大自然創造了人類有感情會思維的大腦;③大自然創造了人體難以形容的美。

 (2)第6自然段中,作者說:“大自然之所以創造出會思維的生物,也許是有深意的”,這種“深意”應該怎樣理解?

 答:宇宙是通過人類來認識(欣賞)自己、表達自己的。

 (3)第7自然段中,作者使用“壹個器官”這壹詞語的用意是什麽?

 答:與上句的比喻“肌體”相呼應,增強文意的連貫性,突出強調了人類與宇宙之間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意思對即可)

 (4)5~7自然段中作者最終要表達的觀點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讓我們愛護自然就像愛護我們自己的身體壹樣吧。

 4、妳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與大家***同討論解決。(把問題和討論結果寫在下面)

 5、本文許多語句富有哲理性,請仔細體會:

 (1)、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於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是危機。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類開采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嚴重後果,危及人類自身。)

 (2)、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這句話的意思是,宇宙創造了人類這種智慧生物,等於宇宙長出了大腦,有了自我認識的工具,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這句話是把宇宙擬人化,把人類的出現,說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創造。)

 (3)、人類並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宇宙的壹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之外的壹切,也是生命的種種存在形式,所以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是我們的弟兄。)

 6、妳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與大家***同討論解決。

 7、本文多處運用反問句來為文章增色,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並把它們變換成壹般陳述句,比較壹下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麽不同。

 作用:反問句的作用是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思考,發人深省。

 8、深入思考:

 1、作者為什麽提出要“敬畏自然”?

 (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這種觀點有其合理的壹面,但走到極端往往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為什麽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們自己”,是因為人類與自然本來就是壹體的,盡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愛護自然,就是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就是敬畏和愛護我們自己。)

  四、拓展探究:

 請說說人與自然是壹種怎樣的關系,並就“敬畏自然”這壹主題擬幾句宣傳標語,向人們發出呼籲。

  五、課堂練習:閱讀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1、請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

 2、為什麽說“令人厭惡的蒼蠅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藝術品”?

 (蒼蠅蚊子固然討厭,但是它們的身體構造和生理機制十分奇妙,體現了大自然創造的精妙絕倫。

 3、作者從哪些方面具體比較了“相形見絀”?

 (1)、大自然用“死”的物質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生命,而人類卻不能制造出壹個哪怕是最簡單的生物;

 (2)、人類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體現;

 (3)、大自然“懂得”用美學原則創造各種事物以至人體。

 4、詞語積累:

 深邃:深奧殊不知:竟不知道與眾不同:跟大家不壹樣映照:照射誠然:實在蓬蒿:飛蓬和蒿子,借指原野斷言:很肯定地說可人:可人意,使人滿意

  六、課堂小結

 這是壹篇議論性的散文。作者認為,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人類應該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再也不要宣稱什麽“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