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農歷是我國傳統歷法,又有陰歷、華歷、夏歷、漢歷、中歷等名稱。農歷並不是純陰歷,而是壹種陰陽合歷,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加入幹支歷“二十四節氣”成分,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
夏歷是古代漢族歷法之壹,與黃帝歷、顓頊歷、殷歷、周歷、魯歷合稱古六歷。傳說是夏代創立的歷法,原歷法規則已軼失,現只從壹些古籍上了解壹些內容:采用冬至之月為子月作歷算壹歲開始,歷法年則采用以建寅月開始,即寅正(後來叫做夏正),其大致是采用整數366天為壹歲,用減差法和正閏余,來調整時差。
顓頊(zhuan xu) 帝和夏代都使用建寅的夏歷,以農歷正月初壹為元旦,即所謂“建寅孟春之月”。
商代使用殷歷,殷歷建醜,以農歷十二月初壹為元旦,即所謂“建醜季冬之月”。
秦代使用秦歷,秦歷建亥,代用顓頊歷,以現在的陰歷十月為歲首,即所謂“建亥孟冬之月”。
西漢前期仍然使用秦歷,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采用了司馬遷創制的太初歷,把二十四節氣納入歷法,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歷,仍以夏歷的正月為元旦。
以後除王莽和魏明帝壹度改用建醜的殷歷,唐武後和肅宗時改用建子的周歷外,各朝代均使用夏歷至清朝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