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左傳·宣公二年》。大意是誰能不犯錯誤呢?犯了錯誤而能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左傳》這句話源自壹個歷史故事。春秋時,晉靈公無道,濫殺無辜,臣下士季對他進諫。靈公當即表示:“我知過了,壹定要改”士季很高興地對他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遺憾的是,晉靈公言而無信,殘暴依舊,最後終被臣下刺殺。歷史上確有能改過而終成大業的君主。楚莊王初登基時,日夜在宮中飲酒取樂,不理朝政。後來臣下用“三年不鳴,壹鳴驚人”的神鳥故事啟發他,並以死勸諫,終於使他決心改正錯誤,認真處理朝政,立誌圖強。楚國終於強大起來,楚莊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壹。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