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來,克裏米亞局勢動蕩不安,嚴重威脅著烏克蘭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影響著烏俄關系的順利發展,是困擾烏克蘭的難題之壹。這期間,烏克蘭政府壹直在尋求解決克裏米亞問題為途徑,但收效不大。克裏米亞的分立主義愈演愈烈。1995年3月,烏克蘭中央為加強對克裏米亞的控制,防止“發生原蘇聯很多動亂地區出現的情況”,先後廢除克裏來亞憲法和撤銷克裏米亞總統設置,並下令將克裏米亞自治***和國政府置於烏克蘭中央政府的直接領導之下。克裏米亞的局勢再度引起國際社會的關註。[1] 克裏米亞半島位於烏克蘭南部,瀕臨黑海和亞速海,是前蘇聯走向歐洲和世界的海上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史上,克裏米亞曾是俄羅斯的領土。1783年並入俄羅斯版圖,1954年以前壹直受俄羅斯管轄。1954年2月,為紀念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並300周年,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通過決議,將克裏米亞劃歸烏克蘭管轄,1991年蘇聯解體時,克裏米亞以自治***和國的身份加入烏克蘭,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俄羅斯對此壹直耿耿於懷。
俄前議會曾於1992年5月21日單方面通過關於廢除1954年2月決議的決定,1993年5月9日又通過關於收回克裏米亞的重要海軍基地城市塞瓦斯托波爾市的法令。烏克蘭總統、議會和政府均指責俄議會的作法是幹涉烏的內政;壹再重申克裏米亞是烏不可分割的壹部分。雖然俄方不便公開烏克蘭提出領土要求,但也不願放棄對克裏米亞的控制權。俄議會中有壹部分人壹有機會就對克裏米亞提出領土要求,這對俄總統和政府的立場產生了壹定的影響。
在烏俄分割黑海艦隊的談判中,俄方始終堅持俄海軍單獨駐守克裏米亞塞瓦斯托波爾市。俄方對克裏米亞的態度得到了克裏米亞分立集團的響應,他們依仗俄議會中的支持力量,與烏克蘭中央抗衡,自行其事,令烏克蘭中央十分棘手。
克裏米亞是以俄羅斯族為主的多民族地區,回歸俄羅斯的分立集團活躍,對烏克蘭的民族政策十分敏感,這是導致克裏米亞政局動蕩不安的癥結所在,在克裏米亞的人口構成中,俄羅斯族人占壹半以上,烏克蘭人是少數民族,因此,俄羅斯的文化影響壹直占主導地位,絕大多數居民只講俄語,聽俄羅斯廣播,看俄羅斯的電視,僅有7%~9%的克裏米亞人看基輔電視臺的節目。克裏米亞發行的俄文報刊,雜誌比烏克蘭文多20倍。烏克蘭獨立以後,烏克蘭民族主義勢力壹度在社會政治生活中舉足輕重,提出壹些過激的民族主義主張,克裏米亞俄族人對此憂心忡忡,特別是當烏克蘭政府定烏克蘭語為國語時,不會講烏語的大多數俄族人在升學,晉升,就職等方面受到限制,俄族人倍感受到岐視,認為這是烏領導人的“民族主義”表現。
據1994年中期的民意測驗表明,克裏米亞大多數居民(57%)對烏領導人的“民族主義政策不滿意。克裏米亞居民對烏克蘭領導人的不滿情緒在克裏米亞親俄派的鼓動下,演變成壹股回歸俄羅斯或者獨立的潮流,分立運動愈演愈烈。1992年,克裏來亞議會通過獨立法令和克裏米亞憲法,後在烏克蘭議會,總統和政府的三方壓力下,克方作出讓步,1993年克裏米亞俄族人提出脫離烏克蘭問題; 1994年1月,親俄派代表梅什科夫打著獨立、回歸俄羅斯,抵制“烏克蘭化”的旗幟,當選克裏米亞首任總統,並實行與烏克蘭中央相抗衡的政策。
另外,1944年,被斯大林政府以“同希特勒占領者相勾結”的罪名強迫遷居他鄉的克裏米亞韃靼人在烏克蘭獨立以後大批返回克裏米亞。目前,約20萬韃靼人散居在克裏米亞周圍的自建住房裏,這無疑是引起克裏米亞社會進壹步動亂的隱患.同時,他們與俄羅斯人的矛盾甚深,使這壹地區的民族關系更加復雜化。
克裏米亞領導層矛盾激化,政權機構無法正常運轉。近4年來,克裏米亞更替5後政府,無壹屆政府能夠真正開展治理半島的工作。尤其是1994年1月梅什科夫任克裏米亞總統以後,不斷加強總統權力,引起克裏米亞議會的不滿,雙方矛盾加劇。去年9月,總統和議會在任命行政領導人問題上發生分岐,議會為遏制總統權力,通過修改《克裏米亞政府法》,將克政府權力置於議會領導之下,總統認為議會的行動是壹場政變,並指責議會受黑社會操縱,宣布解散議會,成立憲法委員會,後因克裏米亞議會得到了烏克蘭議會的支持及克裏米亞總統衛隊倒向議會,梅什科夫敗北。實際上,議會已把總統架空。
今年1月,梅什科夫復出,繼續與議會對立,指責議會是黑社會犯罪集團的同夥,妨礙他治理克裏米亞,致使半島的經濟壹壞再壞,並再次向克裏米亞居民許諾實行雙重國籍和盧布區,希望選民支持他奪回權力。 經濟和生存環境的持續惡化,是引起克裏米亞動蕩的直接原因。由於歷史上克裏米亞曾先後隸屬於俄羅斯和烏克蘭,所以克裏米亞的經濟生活和生存條件均高度依賴於俄烏兩國,這是克裏米亞經濟的壹大特點。
克裏米亞經濟的支柱行業是軍工產業、旅遊業和農業。
①軍工產業。克裏米亞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條件優越,有眾多的深水良港,曾是前蘇聯的軍工造船基地。在克裏米亞的刻蘇、費奧多西亞、塞瓦斯托波爾等地均建有大型造船廠,在辛菲羅波爾設有無線電廠。
據統計,克裏米亞幾乎有壹半居民從事軍工造船行業。這壹行業具有非常高水平的專業化和壹體化生產,近70%配套產品來自俄聯邦和前蘇聯其他***和國.蘇聯解體以後,軍工生產萎縮,這些企業陷入困境,加之壹體化生產的經濟體制被打破,新的經濟關系沒能及時建立,這對克裏米亞經濟是致命性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和克裏米亞的領導人均未拿出行之有效的經濟轉軌方案,致使克裏米亞經濟連年滑坡。
1994年,克裏米亞的工業生產下降27%。1995年1、2月,工業生產下降30.1%,超過了烏克蘭全國下降水平14.1%,島內有76.2%的工業公業減產。
②旅遊業。克裏米亞氣候怡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著名的療養旅遊聖地。
旅遊業曾是克裏米亞財政收人的主要來源之壹,克裏米亞每月財政收入的35%由旅遊業提供。為發展該地區的旅遊業,前蘇聯各加盟***和國每年向克裏米亞大量投資,其中俄羅斯的投資占總投資額的45%,烏克蘭占30%,其他各加盟***和國占25%。經過多年的建設,克裏米亞的旅遊服務設施齊備,所建賓館飯店可同時接待數百萬名遊客。
烏克蘭獨立以後,經濟困難,對克裏米亞的財政投入急劇減少,加上克政局不穩,經濟惡化,嚴重影響了旅遊業的發展。據烏方報道,1993年到克裏米亞來休假的人數比二年前減少l0倍,1994年只接待了往年遊客的1/4。
③農業。克裏米亞的農業生產分為兩部分,壹是為當地居民和旅遊人員生產食品,二是生產外銷產品。
如在蘇聯時期,克裏米亞每年向餓出售30%的葡萄、40%的葡萄產品,37%的其他水果和罐頭食品,向烏克蘭出售上述產品分別為17%、20%、20%。從以上事實可以看出,克裏米亞的經濟具有較強的依賴性,是蘇聯壹體化經濟制度的產物,其獨立生存能力很弱,很難承受蘇聯解體所帶來的巨大沖擊。
目前,克裏米亞農業急劇萎縮,所生產的食品只能滿足克裏米亞城市居民需要的30--35%,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已降至烏克蘭境內的最低水平。伴隨著生產大幅度下降而來的是大批人失業,目前,克裏米亞的失業人數高達11萬人。大批失業閑散人員造成社會犯罪率上升,社會秩序混亂。經濟惡化,政府財政困難。
1994年第壹季度,克政府僅湊到4070億庫邦,而政府預算需要7000億庫邦,同時,還有載能體欠債4060億庫邦。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梅什科夫政府壹上任就迫不得已把面包,牛奶等食品的價格上調2—3倍。對於克裏米亞居民來說,比經濟危機更為嚴重的情況是飲用水危機。
1994年,島內持續幹旱,嚴重缺水,許多地方的老百姓靠烏克蘭政府用水車從內地拉水度日,半島居民的飲用水定量供應,同時大範圍內流行霍亂。顯然,克裏米亞只有依靠烏克蘭才能解決淡水供應問題。不容置疑,烏克蘭在管轄克裏米亞的四十多年中,為解決飲用水問題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將德涅伯河的淡水引入克裏米亞。從某種意義上說,克裏米亞的生存依靠烏克蘭。 如何解決克裏米亞問題,烏克蘭中央從壹開始就態度明確,這就是
①決不允許克裏米亞脫離烏克蘭。克裏米亞是烏克蘭不可分割的壹部分,這關系到烏克蘭生死存亡的大問題,稍有松動,可能會觸發散居在烏克蘭工業發達的東部地區的俄族人的分離運動,其後果十分嚴重。在這項原則問題上,烏克蘭政府寸步不讓,包括不能莊克裏米亞實行雙重國籍。
同時,烏克蘭為捍衛自己的領土完整,開展了積極的外交活動。目前,美、英、法、德、日等國均己明確表示支抑烏克蘭對克裏米亞所持的立場。
②明確指出中央法律高於克裏米亞法律,堅持要求克裏米亞限期修改克裏米亞憲法和法律中與烏克蘭憲法和法律不相符的條款。
③允許克裏米亞成為自由經濟區,建立自己的財政體系。但是,克裏米亞和烏克蘭應有統壹的武裝力量,海關和貨幣——信貸體系,從而否定了克裏米亞提出的實行盧布區的要求。
④為防止克裏米亞局勢失控,烏克蘭壹直向克裏米亞派總統代表和內務部隊常駐,並設有安全機構,但是上述措施並沒有奏效。
克裏米亞堅持要與烏克蘭的關系建立在條約和協定的基礎上,或者是實行邦聯制。依仗俄羅斯的支持,克裏米亞自行其事,在諸多問題上與烏克蘭抗衡。
1992年5月克議會通過獨立法,後在烏中央的壓力下,在8月通過的克裏米亞憲法中重申克裏米亞是“烏克蘭不可分割的壹部分”之後,克議會又通過總統法和總統選舉法。1994年1月,克裏米亞違反烏克蘭憲法舉行大選,親俄羅斯人士梅什科夫總統當迪,加快丁分立步伐。1995年2月,塞瓦斯托波爾市政府與俄聯邦國家機關的領導人達成協議,塞市政府將與莫斯科政府建立直接聯系以得到財政撥款。克裏米亞議會要求葉利欽向塞瓦斯托波爾市和率菲羅波爾市設俄領事館,以解決克裏米亞人的國籍問題。
不久,克裏米亞議會不顛烏克蘭與克裏米亞1944年4月達戍的財產分割決議,單方面宣布克裏米亞境內的近200項屬於烏克蘭的財產歸克裏米亞所有,聲稱這將有利於解決克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經濟自主權問題。對克裏米亞的上述活動,烏克蘭方面壹直采取寬容的態度,直至今年年初,烏克蘭吸取了俄羅斯
車臣事件的教訓,借克裏米亞陷入政權危機的機會,才下決心果斷解決克裏米亞問題。
今年(2014)3月17日,烏克蘭議會通過決議廢除克裏米亞1992年通過的克裏米亞憲法,克裏米亞總統法和總統選舉法等7項法律,撤銷克裏米亞總統設置,解除梅什科夫的克裏米亞總統職務,停止對克裏米亞總統機構和根據與烏克蘭憲法和法律相矛盾的法律決議建立的行政機構的撥款,並委托總檢查長對克裏米亞總統梅什科夫的侵權行為進行刑事調查。烏克蘭議還通過了《克裏米亞自治***和國法》。
在這項法律中,明確規定丁烏克蘭和克裏米亞長期爭執不下的幾個問題。
①克裏米亞的地位。該法第l條明確規定“克裏米亞自治***和國是烏克蘭版圖內的壹個行政區或自治單位,存在於前克裏米亞州地城範圍內”。
②克裏米亞議會的權力。克裏米亞憲法是烏克蘭法律不可分割的壹部分,不能同烏克蘭憲法相抵觸。克裏米亞議會制定的克裏米亞基本法以及對該法的修改需得到烏克蘭議會批準後才有效力。
③克裏米亞與其他國家的機構和國際組織的關系。克裏米亞只能在經濟,環境保護和文化合作裏米亞其領域進行對外交流活動。
④塞瓦斯托波爾市的地位。該市是烏克蘭中央的直轄市,不屬於克和國,其地位由烏克蘭法律確定。克議會不顧上述法律中規定的組建克裏米亞政府的權力歸中央的條款,於3月22日解除克總理弗蘭丘克的職務,任命德羅博羅夫為新總理。弗蘭丘克拒絕辭職,致使克裏米亞出現雙重政府並存的局面。
針對這—局勢,3月31日,烏克蘭總統庫奇馬頒布總統令,由烏克蘭中央政府直接輔導克裏米亞自治***和國政府,克裏米亞政府總理由烏克蘭總統根據克裏米亞議會主席提名任命,其他政府成員則由烏克蘭政府根據克裏米亞總理提名任命。
命令特別強調,改歸烏克蘭中央政府直接領導的克裏米亞政府,是指今年3月17日以前存在的政府。這實際否定了克裏米亞3月22日解除總理弗蘭丘克職務的命令。輿論界認為,上述兩項強硬措施,實際上已取消了克裏米亞***和國的自治權。這表明烏克蘭解決克裏米亞問題的決心,從而達到明確中央與地方關系,消除分離主義的目的。 烏克蘭敢於對克裏米亞采取果斷措施是由如下因素促成的。
①烏俄關系有所改善,這是烏克蘭解決克裏米亞問題的前提條件。因為克裏米亞問題直接牽扯到俄羅斯,是烏俄關系中的敏感問題。克裏米亞議會議長采科夫曾形象地說,克裏米亞即是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友誼橋梁”,亦是他們之間的“地雷,可以毀掉烏俄之間的友誼”。
盡管烏俄之間在,壹些重大問題上存在著嚴重分歧,但兩國之間也有許多***同利益,烏克蘭在能源、市場、安全等關系到國家前途的眾多方面均有求於俄羅斯。因此,烏克蘭在解決克裏米亞問題時—直比較謹慎,不希望克裏米亞問題影響烏俄關系,特別是庫奇馬任烏克蘭總統以後,在對俄政策上,壹改前任總統克拉夫丘克的強硬政策,采取溫和政策,主張恢復同俄羅斯的經濟和文化聯系,同俄建立戰略關系,烏俄關系有所改善。
今年以來,烏俄兩國副總理草簽了烏俄雙邊友好合作條約,條約中明確克裏米亞是烏克蘭的壹部分。兩國還就能源外債問題達成協議,餓方同意烏克蘭延期償還所欠能源債務。烏俄就黑海艦隊的駐泊地問題的談判已取得壹定的進屜,兩國已就建立國際航空發動機集團達成協議。
②俄羅斯同樣不希望克裏米亞問後影響俄烏關系。當俄烏關系處於低各時,克裏米亞曾是俄壓烏讓步的法碼,俄議會多次對克裏米亞提出領土要求,目前,俄領導人希望加強烏俄關系,維護俄羅斯的世界大國地位,抵制北約東進,保護俄羅斯在黑海地區的傳統利益。俄要達到上述目標,烏克蘭是必不可少的合作夥伴。烏克蘭地處黑海,壹直是前蘇聯通往地中海和太平洋地區的唯壹水上通道,原蘇外貿總量的60%都是通過黑海運出。
所以,俄羅斯對克裏米亞議會請求俄幫助的要求基本上進行低調處理。俄議會下院副議長米.米丘科夫說,這完全應由烏克蘭來解決它與克裏米亞的分歧,雖然俄在克裏米亞有壹系列利益,但是我們現在並且將來仍將繼續尊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和現在的邊界。俄國家杜馬主席雷布金也認為克裏米亞問題是烏克蘭的內政。俄總統葉利欽持同壹立場。
俄第壹副總理索斯科韋茨3月20日訪問基輔時明確指出,烏克蘭對克裏米亞采取的措施“絲毫不應當妨礙烏俄談判進程,這是烏克蘭的內部事務”。克裏米亞局勢的穩定符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有助於俄與黑海沿岸各國順利發展經貿合作,其中包括俄羅斯壹些地區和克裏米亞的合作,這對俄羅斯鞏固其在黑海地區的國家利益至關重要。
③島上居民態度轉變。克裏米亞居民曾希望通過烏克蘭獨立過上好日子,幻想破滅以後又希望通過自身獨立,與俄密切聯系改變生活狀況,但生活越來越艱難。他們對現領導人失去了信心。克居民在經歷了94年夏秋的霍亂流行,幹旱和飲用水危機等災難以後,更多地希望中央加強控制,結束動蕩局勢,擺脫經濟危機。
克裏米亞半島的少數民族,如克韃靼人等均反對克裏米亞脫寓烏克蘭,希望烏中央親自治理半島。烏議會的決定和庫奇馬的總統令也得到了克裏米亞地方蘇維埃領導人的支持。這些正是烏克蘭采取兩項強硬措施未在克裏米亞引起動亂的原因所在。
當前,對烏克蘭解決克裏米亞問題也存在壹些明顯的不利因素。
壹是來自克裏米亞議會的阻力,克議會壹方面抵制烏克蘭的決議.威脅要就克裏米亞的地位問題舉行全民公決,另壹方面由克裏米亞議會主席采科夫率隊到俄羅斯杜馬遊說,爭取俄羅斯的支持。對於克議會的作法,烏克蘭總統庫奇馬曾明確表示,如果克議會繼續激化局勢,他將解散克裏米亞議會。
二是來自克裏米亞總統梅什科夫及其支持者的阻力。以克裏米亞“俄羅斯黨”為代表的這部分力量堅決反對烏議會和庫奇馬總統對克裏米亞采取的措施,並在首都辛菲羅波爾舉行示威遊行,譴責庫奇馬的政策,要求弗蘭丘克領導的克裏米亞政府辭職,呼籲克裏米亞人支持被烏克蘭議會廢除的憲法。
梅什科夫和科夫均在集會上講話,號召公民進行“不服從現政權的活動”。參加示威遊行,集會的約有1萬人,這些人壹致表示“克裏米亞過去是,現在仍然是俄羅斯的領土”,“塞瓦斯托波爾過去和現在都是俄羅斯的城市”。
三是烏克蘭至今還沒有壹套有效的辦法保證議會決議和總統令在克裏米亞貫徹執行。烏方固然可以用停止撥款的手段強迫克方執行烏的決定,但能否奏效令人懷疑。梅什科夫早在去年就聲明,克裏來亞有不列人中央預算的資金。
四是來自俄羅斯議會的壓力。雖然俄議會中的大多數議員態度較謹慎,但仍有壹部分人要求俄領導人幹涉克裏米亞,如以俄國家杜馬獨聯體事務和僑胞聯絡委員會主席紮圖林為代表的壹部分人主張烏克蘭同克族米亞簽約以後,俄再同烏克蘭簽訂友好條約。
在議會的壓力下,俄總統和政府在繼續堅持克裏米亞問題是烏內部事物這壹基本立場和謹慎態度的同時,表示俄在半島上“有著重要的利益”,所以俄羅斯對克裏米亞的命運“不能漠不關心”。俄總統葉利欽已明確說,俄只有在確信烏克蘭與克裏米亞之間的相互關系無損於克裏米亞人的利益以後,才能簽署兩國“重大政治文件”。
五是來自克裏米亞自身經濟下降的壓力。正如烏總統庫奇馬所說,解決克裏米亞問題的主要出路在於穩定和發展經濟。烏克蘭政府已撥款1.1萬億烏克蘭庫邦用於實現1995年穩定半島社會經濟形勢綱要,並向克裏米亞受災農業企業提供1千億庫邦的援助。烏政府還準備進壹步提供經濟援助解決半島的飲用水問題。
但烏克蘭在自身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也很難投入大量黃金全面解決克烏米亞的經濟問題。克裏米亞的經濟復蘇有賴於烏克蘭經濟好轉和烏俄經濟合作的順利進行,這些都不是在近期能夠解決的問題。
六是來自克裏米亞內部矛盾的壓力,克議會和總統,議會和政府之間的矛盾錯綜復雜,至今沒有協調好。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各種政治力量相對抗,黑社會活動猖獗,俄族人與克裏米亞韃靼人之間存有芥蒂,分立運動仍有市場。
這些都增加了烏克蘭解決克裏米亞問題的難度。克裏米亞問題在近期內仍是擺在烏克蘭面前的—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