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混戰的民國,正是中國城市發展最為畸形的時期。壹方面,最廣大的農村地區,官僚、地主、土匪、地痞、軍閥部隊橫行,普通農民食不果腹,民不聊生。
而另壹方面,少數幾個大城市卻因為流民的湧入、列強的租界等種種原因,畸形的繁榮起來。這其中能夠被稱為大城市的城市有:上海、廣州、沈陽、北平、南京、武漢、沈陽等。
民國地圖
民國第壹大城市,毋庸置疑,當然是大上海。同時,上海也是中國諸多大城市中最年輕的壹個。壹直到近代鴉片戰爭之後,上海憑借著無與倫比的地理優勢,才以迅猛的速度發展起來。
到民國時期,?十裏洋場?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遍布全境的各國列強租界,更成為列強在華投資的主要目的地,這些都進壹步加劇了對人口的虹吸作用。
軍閥割據的民國
被稱為?西方冒險家樂園?的上海,是民國時期中國的經濟、文化、工業和教育中心。它幾乎聚集著當時中國最先進的工廠、最完善的教育、最優秀的文化作者和最齊全的金融機構。
單以人口計算,上海也是名副其實的民國第壹大城市。1910年,上海人口已經高達106萬,到1920年時,上海的人口已經暴增至248萬。這其中,僅租界內外國人就高達23307人,租界內的中國人更有76萬人之多。而到了30年代初期,經過中國資本主義的短暫繁榮時期之後,上海的人口已經達到了350萬。
民國上海
如果以人口計算的話,那麽,民國的第二大城市,這是位於華南的廣州。1919年,根據基督教中華續行委辦會調查特委會統計的中國城市人口,廣州以160萬的數量牢牢占據第二名,僅次於大上海。
當然,限於調研能力,這個數字可能並不準確,但廣州市人口超過百萬卻是鐵的事實。20世紀30年代,國民政府也曾統計廣州人口,得出的數字為105萬。
民國廣州
早在鴉片戰爭之前,作為十三行的所在地,廣州已經成為當時中國商業最活躍,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得益於先發優勢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廣州壹直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壹。
而民國時期,廣州也壹直是中國革命的發源地,國民政府正是從廣東誓師北伐,取得成功,並在名義上統壹全國。
廣州大元帥府
民國的第三大城市,則是沈陽。位於東北地區的沈陽,在九壹八事變之前,壹直位於?東北王?張作霖的統治之下,在全國的名聲似乎並不大。但實際上,民國時期中國經濟和工業最發達的地區,除了上海,就是張作霖統治下到東北了。
而沈陽作為東北的行政、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當仁不讓的成為東北最大城市。最為難得的是,沈陽還是中國工業、尤其是重工業最發達的城市,張作霖在沈陽興建的沈陽兵工廠,也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兵工廠。
沈陽兵工廠
正是憑借這個兵工廠,張作霖的東北軍才能成為當時中國裝備最齊全、武器最先進、後勤最完善的軍閥部隊。可惜的是,九壹八事變之後,日本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接受了完整的沈陽,並利用沈陽的工業體系,制造了大量槍支彈藥,而這些槍支彈藥最終也成為屠殺中國人的武器。
除了這三大城市,中國當時的其他幾個大城市發展也十分迅猛,例如,位於平津地區的天津,在19世紀30年代初人口達到150萬;作為國民政府首都的南京,人口為75萬;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湖北武漢,漢口、漢陽和武昌三鎮加起來,人口也早已超過了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