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李成義

李成義

唐玄宗李隆基,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子,唐睿宗李旦的的第三子。李旦有六個兒子,其中老大是李成器,老二是李成義,老三便是是李隆基。

我們知道,在古代皇帝繼承壹般都要遵循“父死子繼”的原則,在子嗣眾多的情況下,則按照“有嫡傳嫡,無嫡傳長”的繼承方式。可是,唐玄宗李隆基卻是個例外,他在家中排行老三,也不是嫡長子,那麽唐玄宗是如何在他兩位兄長都尚在人世的情況下上位成功的呢?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就是唐玄宗做了壹下這幾件事: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顯被韋皇後和女兒安樂公主合謀下毒暴斃身亡。同月,韋皇後擁立中宗幼子李重茂為帝(史稱唐殤帝),改號“唐隆”。韋皇後的心思可謂路人皆知,她之所以毒死中宗又著急擁立年幼的李重茂為帝,就是想做第二個武則天。

同年六月,李隆基在禁軍將領的協助下,打著“誅諸韋以復社稷,立相王以安天下”的旗號,搶先發動兵變,誅殺了韋皇後、安樂公主及其黨羽,史稱“唐隆政變”。

政變過後,李隆基被拜為宰相,進封平王,並統領整個禁軍,控制了皇城內外。李重茂迫於形勢,請求讓位於叔父李旦。起初李旦極力推辭,後聽了李隆基、李成器等人的勸說,最終接受了李重茂的讓位。

唐睿宗李顯即位後,為皇太子的人選開始犯愁了,按照功績,自然是冊立三子李隆基,可按照禮法的話,當然得冊立嫡長子李成器為皇太子。就在眾人犯難的時候,李成器主動上書,以“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為由,主動辭讓了皇太子之位。當然,二子李成義也極力贊同李隆基擔任皇太子之職。李旦也極力贊同並冊立李隆基為皇太子。

其實,李隆基和他的兩位兄長自小關系就很好。在武則天統治時期,諸王都被囚禁於宮中,當時李隆基比較年幼,自然少不了兩位兄長的招撫。雖不是同母所生,但同樣情同手足。後來,在兩位兄長的推脫下,自己順利成為皇太子。這份情李隆基肯定也忘不掉。此後,李成器與李隆基以手足情深,留下了千古佳話。

712年,李隆基繼承皇位,對兩位兄長也十分優待,還封為宋王,拜大將軍,後遷升太尉。724年,二哥李成義病死,唐玄宗下詔追贈惠莊太子,742年,大哥李成器病死,玄宗聽聞,“號叫失聲,左右皆掩”,下詔追贈為“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