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恒大汽車狠起來,連自己都騙?

恒大汽車狠起來,連自己都騙?

沈寂許久的恒大汽車又「爆雷」了。

3月23日,恒大汽車在港交所公告稱,集團在無法獲得新增流動性的情況下或將面臨停產的風險。

為了緩解資金壓力,旗下瑞典子公司NEVS宣布啟動“冬眠計劃”,實際上就是進行大規模裁員,擬於未來6個月裁員320人,占員工總數近95%。

賣完慘,重頭戲來了,恒大汽車兩手壹攤,向資本市場尋求290億融資渡過此次難關。

換句話就是,我不是沒能力,而是錢燒完了,給我錢,夢(大)想(餅)管夠。

公告顯示,去年10月底開始交付的恒馳5,至今僅交付900輛,但恒大汽車曾自稱,這款車在預售階段訂單就超過了3.7萬輛。

900/37000,誰在說謊?

恒大造車,「調」起的賊猛。

2019年8月,恒大正式發布恒馳汽車。短短兩年不到,2021年4月,這家在汽車圈初出茅廬的「房地產大亨」,壹下子就在上海車展上發布了「恒馳九子」,覆蓋了從 A 到 D 所有級別,以及轎車、轎跑、SUV、MPV、跨界車等乘用車車型,不僅品類齊全,而且造型各異。

光是許家印下的KPI也能「嚇死人」,恒大汽車要力爭3至5年內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從0開始,壹口氣發布9款新車,放在整個汽車行業裏,都算得上前無古人。

但比發布新車更讓恒大著急的是,如何證明自己不是個靠PPT造車的「騙子」。

許老板覺得,這事說簡單也簡單,砸錢就能解決。

首先是生產資質。2019年1月,恒大宣布以9.3億美元收購NEVS 51%的股權,並在2020年6月完成了全資控股。NEVS中國子公司國能新能源擁有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和工信部新建乘用車生產資質,在天津有研發中心和工廠產線。

有了造車資質後,恒大汽車大手筆自建工廠。

2021年6月,恒大新能源汽車廣西基地壹期工程立馬投入建設,地點位於伶俐工業園區,占地面積1260畝,項目總投資50億元(首批擬投12億元),計劃年產10萬套純電動乘用車的車身和零部件總成。

資質、工廠都有了,產業鏈更是秉承著「能買則買,買不來就合作」的土豪式宗旨。

整車開發端,恒大先後與15家海外頂級設計師簽訂合作協議,並且買下了德國本特勒和FEV的底盤,據說這是全世界唯壹壹個新能源3.0底盤。

零部件供應商方面,恒大更是「非頂流不合作」,只有諸如麥格納、博世、大陸、采埃孚、舍弗勒、海斯坦普、福耀玻璃等壹線品牌,才能成為“座上賓”。

於是,截至2021年,通過不停地“買買買”,恒大汽車硬生生花了474億買到了包括輪轂電機、動力總成、底盤架構等方面的知識產權和技術。其中,僅在整車研發設計、動力電池、自動駕駛及智能網聯等領域的投入就達249億元。

要知道,蔚來汽車上市至今也不過融資700億,就在其他新勢力還在靠著五億、十億融資掙紮向前的時候,眼看著當年恒大隨手壹揮就是百億,恐怕饞都饞哭了。

總結來說,恒大汽車快速推進的「秘訣」就是:錢+外包+快速人力擴張,似乎與恒大房地產的思路如出壹轍,不惜代價花錢先圈地,只要樓蓋起來了,賣出去就能回血,然後再蓋新樓,實現利滾利.....

但造車與賣房不同,並不是簡單的砸錢就能造出大差不差的產品,“野蠻圈地”顯然不適用於造車這樣的精細化產業。

讓許老板意識到這些的,或許是恒馳5的量產。

作為恒大汽車首款量產車型,許老板的KPI本來是「大幹三個月,實現恒馳5量產」。但恒馳5卻反復「跳票」,壹拖再延。

2020年,恒大汽車總裁劉永灼的說法是:恒馳產品計劃2021年上半年試生產,力爭2021年下半年量產。2021年,他的說法變成:新車將於2021年四季度啟動試生產,次年大量交付。2022年,許老板信誓旦旦承諾的恒馳5在2022年6月22日實現量產,但又稱因為疫情影響,調整為2022年9月20日。

壹款車,在反反復復的“承諾、失信、再承諾”中,整整「搖擺」近兩年時間,就連威馬CEO沈暉當時也忍不住直接在微博上發文調侃:「恒大汽車就差汽車了」。

直到2022年10月29日,恒馳5宣布正式交付,新車定位為純電緊湊型 SUV ,CLTC 工況下綜合續航裏程 602 公裏,***壹款車型售價 17.9 萬元。

不管怎麽說,恒大總算是兌現諾言「攢」出了壹輛車,但這輛其自稱為「30萬以內最好的純電SUV」卻在交付後問題頻發,如同壹個被「催生」的半成品。

有用戶吐槽道,恒馳5車機屏幕文字與文字間發生重疊,踩剎車還伴有異響,表顯剩余12公裏時車輛突然趴窩,更尷尬的是,輔助駕駛統統不能用。此外,恒馳5還存在座椅通風打不開、座椅加熱關不了、續航嚴重縮水等問題。

品控問題最直接反應的就是供應鏈把控能力的不足。

先不論技術叠代,當妳所有的技術生產環節全部外包,既缺乏對危機做出的風險預估,也無法快速響應解決問題,那麽,汽車龐大的制造體系中任何微小的薄弱點都足以致命,

而成本同樣受制於供應鏈,不懂自研技術,就沒有議價權,有錢的時候還可以「無腦燒」,而壹旦沒有了充足的資金來支持,就如同倒下的第壹塊多米諾骨牌。

事實上,恒大汽車的狂熱與無畏,遠比想象中更甚。

財報顯示,2018-2020年,恒大汽車凈虧損分別為14.28億元、49.47億元、76.65億元,逐年擴大。同時,恒大汽車負債總額卻不斷猛增,2018-2020年分別為228億元、947億元、1559億元,已是不可承受之重。

2021年8月,恒大汽車就曾發布公告稱,會出售部分項目和資產,以便來償還債務。

更難的是,恒大母公司同樣風雨飄搖,無法進壹步為造車「輸血」。

也就是說,恒大汽車在量產前就已「負債累累」,但依舊靠著濃厚的「賭徒」思維,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全部投入到首款量產車中去,企圖通過押寶壹款車為資本市場打上壹針興奮劑,擴寬融資渠道,同時,更期望通過後期賣車迅速回血。

恒大太著急了,根本顧不上其他了。

這也解釋了為什麽其他8款恒馳車都是還未正式開發,擺上展臺上的僅是壹個“沒有懸掛,沒有底盤”的外觀架子的模型;解釋了恒馳5預定訂單3.7w背後,存在大量的經銷商「刷單」行為;解釋了恒大明知天津工廠裏,寶能遺留下來的都是老舊的生產設備,根本不足以達到當下的工業化生產標準,卻依舊毫無猶豫投產了首款量產車......

或許,結果連恒大也知道。

恒馳5汽車在首批交付100輛後,即迎來了品控失守的危機,而傳言唯壹有生產資質的天津工廠也出現裁員停工現象。

回到開頭,截至3月23日公告發布,6個月的時間,恒馳5總***交付了900輛,恒大汽車就又以「流動性風險」為由出來要錢了。

2021年前後,新能源車迎來了熱錢流入的黃金時代。

壹大批跨界企業熙熙攘攘皆為利來,百度、小米、華為、大疆科技、滴滴等廠商以各種身份紛紛進入智能汽車市場,甚至連360這樣的安全公司也要來橫插壹腳。

但這期間終究是雷聲大雨點小,在壹段時間的野蠻生長後,大家各自選擇賽道,有的選擇成為電動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有的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還有的最終被證明為壹場鬧劇。

而恒大造車在這壹場場轟轟烈的「擴張」中充滿了戲劇性,從開始的財大氣粗,擼起袖子加油幹,大幹特幹,企圖幹翻這蒼穹宇宙,到最後和它的商品樓壹樣,難以避免的「爛尾」,於是倉促到給出壹個可能連自己都不滿意的產品。

這似乎從來是壹個資本的故事,從頭至尾與「造車」關系不大。

在這壹過程中,恒大汽車或許有壹百次機會可以停下來看看,彌補自己的技術,提升供應鏈把控,細心打磨壹下產品,但它沒有,在資本的驅迫下,它依舊選擇了蒙眼狂奔,為自己編造了壹個個虛浮的謊言。

但市場的反饋向來真實而殘酷。

妳騙騙我,我只能頭也不回。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電動湃,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