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是什麽意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是什麽意思?

意思: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我願如周公壹般禮賢下士,願天下的英傑真心歸順與我。出自曹操的《短歌行》。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實際上就是壹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關於創作時間,學術界大致有五種說法。壹是在蘇軾《赤壁賦》中“橫槊賦詩”言語的基礎上,《三國演義》稱曹操在赤壁大戰前吟誦這首《對酒當歌》,時間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

二是求賢說,出自張可禮《三曹年譜》:“抒發延攬人才之激切願望,蓋與《求賢令》作於同時。”時間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賓主唱和說,此主張發自萬繩楠,他認為此詩作於漢建安元年(196),曹操遷漢獻帝於許都之際,曹操與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

賞析:

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仿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透露著對這壹些人的關心和同情。這恰恰說明曹操很會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達理的姿態來吸引和爭取人才。

而像這樣壹種情味,也是充分發揮了詩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後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地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我,確切地點明了此詩的主題。

為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和政治策略服務的;然而它那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於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短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