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在稻花的香氣裏,耳邊傳來壹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討論,說今年是壹個豐收的好年景
出處《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代: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
譯文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枝頭喜鵲,清涼的晚風吹來仿佛聽見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裏,耳邊傳來壹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討論,說今年是壹個豐收的好年景。
擴展資料
1、《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創作背景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回到上饒帶湖家居,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這首詞即是其中年時代經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壹首詞。
2、《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1]?,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的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有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後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後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後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不少作家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