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是西漢初期的著名將領,他打敗章邯,奪取關中之地,後又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是建立西漢的建立功勞最大的人。可以說韓信是當時天下軍事才能最卓越的人之壹,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
公元前203年,韓信拿下齊國都城臨淄,被劉邦封為齊王,此時韓信手握30萬精兵,是當時天下最強大的壹支力量,當時的天下形勢實際上掌握在韓信的手中。此時的韓信有三個選擇:中立、助楚、助漢,韓信最終選擇了幫助劉邦。在韓信的幫助下,劉邦很快打敗了項羽,贏得了天下。可韓信助漢也為他的死埋下了禍根。如果韓信選擇中立,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也不至於落得最後慘死的下場。那麽韓信為什麽這麽死心塌地的跟隨劉邦呢?
1、 為了報答劉邦的知遇之恩。
韓信破齊的時候,劉邦和項羽正在滎陽對峙,此時項羽兵10萬,劉邦兵20萬,項羽已處於劣勢。當項羽聽到自己派出救齊國的龍且帶領20萬楚軍被韓信全部殲滅的時候,更加慌張。於是項羽派出說客武涉去遊說韓信。
武涉見了韓信,開門見山就說:劉邦這個人貪得無厭,現在封妳為齊王會因為還能用到妳,如果項羽被滅,下壹個被收拾的就是妳。現在妳最明智的做法是保持中立。韓信說:當年我在項羽手下得不到重用,而跟隨劉邦後,劉邦讓我當大將軍,讓我統率三軍,賜我食物和衣物,對我言聽計從,我就算是死也不會背叛劉邦。
武涉遊說失敗以後。韓信手下的壹個謀士蒯通也勸韓信保持中立,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韓信以劉邦對他很好為由沒有采納蒯通的意見。武涉和蒯通的話講的都很有道理,而韓信仍然表示不會背叛劉邦,可見韓信為了報答劉邦的知遇之恩對他死心塌地。
2、 韓信沒有稱霸的野心。
韓信當時已經是天下最強大的壹支力量,完全可以做當時的天下霸主,讓天下諸侯服從於他。可韓信沒有稱霸的野心。韓信攻破齊國都城臨淄以後,想要當齊王。但是韓信沒有自封齊王,而是派人求劉邦封他為代理齊王。韓信?求封?,不是?自封?,也更不想封別人為王,說明他做壹個普通的諸侯王就滿足了,不想做掌控天下的霸主。
3、 韓信的政治手腕不及劉邦。
韓信是壹個軍事奇才,這壹點無可爭議,但他並不是壹個優秀的政治家,對當時的形勢看不透。他認為他功勞很大,和劉邦關系又很好, 劉邦如果得了天下肯定不會虧待他。但是他錯了。
公元202年,韓信幫助劉邦在垓下打敗了項羽。項羽死後,劉邦立刻奪了韓信的兵權,使他變成了有名無實的齊王,然後又把他改封為楚王,後又降為淮陰侯,最後被呂後所殺。
要說韓信的軍事才能無人能及,可政治素養太差,政治手段遠遠玩不過劉邦。韓信太相信劉邦了,他不明白劉邦重用他是因為要利用他打天下。對劉邦來說,天下到手後,韓信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反而韓信的存在對他的統治是壹個巨大的威脅,於是兔死狗烹的悲劇會在韓信身上上演。
我認為這幾點是韓信沒有背叛劉邦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因為韓信沒有背叛劉邦,所以才導致了韓信的悲慘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