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伽藍[qiélán],來自於梵語的“samghārāma(_______)”,也音譯作“僧伽藍摩”“僧伽藍”,宗教用語。“僧伽”(samgha)指僧團;“阿藍摩”(ārāma)意為“園”,原意是指僧眾***住的園林,即寺院。初期的伽藍以供奉佛陀的建築為主體構成,而後來佛殿逐漸成為寺院的主體建築。
2、據《三國誌》記載,中國最早的伽藍是東漢末年豪強笮融在徐州下邳建設的“浮屠祠”。他所興建的佛祠、佛塔以“上累金盤、下為重樓”的結構,成為我國早期佛塔的基本塔型,對後世中國佛教建築的形制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