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手抄報內容
事件背景
建國伊始,黨面臨著很多困難和嚴峻考驗,中***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為鞏固新生的***和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鬥爭。1950年6月召開了黨的七屆三中全會,毛澤東指出,我國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要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創造三個條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現有工商業的合理調整;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的大量節減。
七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重要會議,為全面實施《***同綱領》規定了明確的戰略策略方針和行動綱領。
正當中國人民全面落實七屆三中全會的部署,為爭取財政經濟狀況全面好轉而鬥爭的時候,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隨即打著聯合國旗號武裝幹涉朝鮮,並派遣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
1950年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在韓國仁川登陸。與此同時,侵朝美軍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和圖們江,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的城市和鄉村,新中國面臨著外部侵略的嚴重威脅。在這個危急關頭,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中***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抗美援朝的意義
1、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國妄圖幹涉朝鮮內政、並吞全朝鮮的企圖,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的獨立。
2、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深刻影響和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壹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3、這壹勝利,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和堅強力量,極大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極大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義事業,極大推進了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
4、這壹勝利,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軍威,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範例。進壹步錘煉了經過嚴酷戰爭洗禮的人民軍隊,在戰爭中培養出壹大批適應現代戰爭需要的軍事人才,促進了我國軍事思想和軍事科學技術向現代化方向邁進,使人民軍隊建設進入壹個新的發展階段。